懷著無比敬仰的心情,推一推這位臨潁人!

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推一推这位临颍人!

小城臨潁 我的家鄉

打開支付寶首頁搜索“511174456”,即可免費領紅包,點餘額寶紅包,不僅限於線下商超用‼️還信用卡,充水電費,淘寶購物都可以用掉,紅包有效期3天,別浪費了啊!(點擊查看使用方法

題字: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李鵬飛

聽烈士女兒谷愛榮講述

父親谷遷喬的

故 事

沙澧英才:shaliyingcai

谷遷喬,臨潁縣固廂鄉七里北村人,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曾任中共臨潁縣委書記、中共漯河中心縣委書記、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1932年,被叛徒出賣後在開封犧牲。中共“七大”期間,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忠魂勵後世,沃土花更紅。烈士紀念日時,記者走近這位烈士的小女兒谷愛榮,傾聽烈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緬懷烈士的豐功偉績,弘揚烈士的獻身精神,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上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推一推这位临颍人!

谷遷喬生前唯一的一張照片,被谷愛榮一直珍藏在身邊。

開封求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谷愛榮目前定居在市區八一路富豪花園小區,雖然已是90歲高齡,但老人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思路清晰。

從出生都沒見過父親的谷愛榮,關於父親的印象,都來自其母親和其他親屬的點滴述說和有關的歷史資料。

1902年,谷遷喬出生在固廂鄉七里北村。1916年考入臨潁縣書院高等小學,1919年,以優異成績考入許昌河南省立第十四中學,1923年又考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師範。在師範學習期間,受五四運動影響,開始閱讀進步書籍,接受馬列主義教育。

1925年,谷遷喬積極參加第一師範師生為聲援省港大罷工而舉行的遊行示威和募捐活動。在轟轟烈烈的反帝愛國運動中,他受到革命薰陶和鍛鍊,於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開封求學的這段時間,父親懂得了很多無產階級革命道理,樹立了為共產主義奮鬥終生的理想,為他今後的革命活動奠定了基礎。”谷愛榮說,1925年秋,父親從第一師範畢業,受黨組織派遣到豫中各地進行革命活動,並進行北伐戰爭前的宣傳準備工作。

1926年春,谷遷喬回到許昌河南省立第十四中學任教。他以教師職業為掩護,從事黨的秘密活動。並且利用課餘時間組織進步青年閱讀中央機關報《嚮導》及《新青年》、《廣東農民運動》等革命書刊,並親自指導出刊《旭光》壁報,宣傳黨的革命理論。

回到家鄉,領導革命運動

1927年6月,國民革命二次北伐臨潁大捷後,臨潁縣的革命運動步入高潮。谷遷喬受黨組織委派回家鄉開展工作,他與中共臨潁支部的韓光甫、周仿溪等,在進步師生中秘密發展共產黨員。同年8月,中共臨潁縣委成立,谷遷喬當選為書記。在縣委領導下,臨潁縣建立了農村黨支部、農民協會,成立了革命武裝——臨潁縣工農革命先鋒隊,組織1100多人的農民武裝“敢死隊”,很快成為豫中農運中心。

如火如荼的農民武裝鬥爭,使當時的國民黨臨潁縣黨部官員和土豪劣紳聞風喪膽,於是國民黨河南省黨部派員到臨潁開始“清黨”活動。

谷遷喬看到形勢日益惡化,決定黨、團員迅速撤出縣城,到農村堅持鬥爭活動。他們撤到臨潁縣黃連城村一帶繼續活動。

在險惡的形勢下,谷遷喬白天無法工作,常常是在黑夜中奔走,累了坐在墳地裡休息一下;餓了緊一緊腰帶,然後再進村開展工作。他有家不能歸,有時只能趁工作之便,夜半回家,片刻即走。他家接連兩次被抄家,家人被抓走,差點死在牢房裡。谷遷喬就是在這樣的歲月裡,在臨潁這塊土地上埋下革命的種子,點起鬥爭的火焰。到1927年底,全縣共產黨員發展到51人,農民運動蓬勃發展,僅黃連城村一帶一個月時間,就成立農會13處,發展會員5500人。

當時中共河南省委給中央的報告中說:“臨潁原來就是豫中工作最好的地方,連遭了幾次失敗,情形仍是很好,農民組織比較普遍。”

訣別家人,革命不成功不回家

時間來到了1927年的陰曆臘月,春節將至,谷遷喬也回到了家中,他的妻子王會如即將分娩。

此時,國民黨也在秘密部署一次“清黨”行動,準備在春節期間抓一批共產黨員。這個消息被谷遷喬的交通員韓光甫提前獲悉,他當時在臨潁縣城北街住。獲悉消息後,他趕緊躲藏了起來。躲藏前,他悄悄塞給自己母親一張紙條,囑託母親一定要保護好這張紙條,讓她務必交到正在七里北村家中的谷遷喬手中。

韓光甫的母親連夜出城,她把紙條挽在頭髮簪子裡,挎個提籃,假裝回孃家。到了城門口,發現已全城戒嚴,她急中生智,對城門口的士兵謊稱,老母親即將去世,需要連夜趕回孃家,這才得以出城。

見到谷遷喬後,她從簪子裡取出了紙條。紙條上正是國民黨部署的“清黨”行動計劃。

“趕緊走,不要在家裡待了。”看到韓光甫傳遞出來的消息後,谷遷喬找到他的父母親,前去拜別。“父親找到我爺爺奶奶說,家裡因為他已經被多次抄家,再也經不起折騰了。這一次走後,革命不成功,就不回來了。”谷愛榮說,爺爺奶奶聽到父親這樣的話,當即淚如泉湧。

陰曆十二月十六日晚上,谷愛榮的母親王會如送谷遷喬離家,倆人難捨難分。谷遷喬告訴妻子:“我這次走,等革命成功才會回來,不能再連累家人了。再過幾天,咱第三個孩子就要出生了,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一律平等看待,不能重男輕女。等孩子長大了,一定要上學,不上學,沒有出路。你一定要把孩子撫養成人,我就是犧牲了,閉上眼睛,心也甘了。”

四天後,谷愛榮出生了,可是她從來沒有見過父親,父親對她來說是陌生的。

叛徒出賣,在開封英勇就義

離開家的谷遷喬,化名李慶雲,繼續領導著臨潁縣周邊地區的革命活動。後來漯河中心縣委成立,谷遷喬被調任中心縣委書記。他來到漯河,整頓恢復了郾城黨組織,並領導組織農民暴動。

1928年秋,中共河南省委遭到敵人破壞,設在開封的監獄關押200多名政治犯,省委決定成立專門營救被捕戰友的濟難會,谷遷喬臨危受命,負責營救戰友工作。同年10月,谷遷喬回到了闊別三年的開封,憑藉著機智勇敢,大批被捕同志獲釋出獄。

1930年1月,黨中央決定恢復河南省委,谷遷喬任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後來,由於蔣介石與馮玉祥、閻錫山進行中原大戰,河南黨組織暫與上級領導機關中斷關係,工作經費都異常困難。在這危難時刻,谷遷喬代表省委赴上海向黨中央彙報工作。

完成赴上海向中央彙報的重任後,他帶著中央撥給的600塊銀圓經費返回開封繼續開展工作,不幸在旅館遭遇敵人查戶口被逮捕入獄。

在獄中,谷遷喬暫未暴露身份,他利用機會繼續堅持活動。不幸的是在1932年8月,由於叛徒告密,谷遷喬身份徹底暴露,他和當時的河南省委書記吉國楨等14位領導人英勇就義,時年30歲。

“聽說父親犧牲的消息,爺爺派俺大伯谷新科偷偷去開封,想把父親的屍首運回來。”谷愛榮說,大伯在開封城外的亂墳崗找了半天也未發現父親的屍首。到了晚上,黨組織的人找到大伯說,他們已經派人把父親及其他犧牲的戰友屍首拉走埋葬了。

“老哥,你弟弟犧牲那天,戴著腳鐐和手銬,渾身是血,但他昂首挺胸第一個走下囚車,上了刑場後,他高喊了一聲‘共產黨萬歲’,來不及喊第二聲,就倒在了血泊之中。他是黨的好兒女,有勇有謀、膽識過人,他的犧牲也是黨的損失。回家後,給家人好好講講,告訴他們,谷遷喬是為人民、為國家而犧牲的,應該驕傲和自豪!”黨組織的人對谷新科說的這番話,他牢牢記在了心裡,也一遍又一遍講給了後輩人。這也是父親留給谷愛榮最後的英勇形象。

常聽家人講述,父親一直活在心中

雖然一生未見父親一面,但從記事開始,家人就給她講父親的革命故事。“母親在世時經常給我說,父親長得很人才,是個大高個,還有文化,多麼多麼英勇。父親,他一直活在我心裡。”谷愛榮說,依照父親離家前的託付,母親含辛茹苦把她和哥哥姐姐拉扯大,並讓他們讀書上學。

長大後,谷愛榮在臨潁縣南街小學當了一名教師,一當就是一輩子。“我也給學生們講過父親的革命故事,也經常給兒女們講,現在孫子輩們也長大了,我還給他們講。”谷愛榮說,多年來,她也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父親為什麼要以必死的決心去從事他認為正確的事情。後來,她終於找到了答案:那是因為他有崇高的信仰,並願意為信仰犧牲一切。

“這種對黨組織無限忠誠的信仰和追求,就是紅色的基因,就是優秀的家風,所以,我要讓孩子們好好傳承下去。”谷愛榮說,1954年,中央曾派人到家裡落實政策,如果有困難,組織上會幫助解決。可是母親不想給組織找麻煩,未提任何要求,仍待在臨潁撫養著她和哥哥姐姐。

“我也不苛求子孫後代成為怎樣偉大的人,只希望他們能夠堂堂正正,像我父親那樣。”谷愛榮說。

平臺名字題寫——李鵬飛

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推一推这位临颍人!

李鵬飛,男,1979年出生於河南臨潁瓦店鎮。中共黨員。筆名淵石,常飛居士,號守硯齋主、巫山雲煙。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北蘭亭書友會成員,軒轅書畫院副院長,國清書畫院名譽院長,杏花村書畫院藝術顧問,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博學院士。實力派青年書法家、畫家、篆刻家、書畫鑑賞家。

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推一推这位临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