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千年大計”呼之欲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領導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指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繼粵港澳大灣區於2017年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後,國家領導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出臺實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
粵港澳大灣區是“千年大計”。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雄安新區,雄安新區被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北有雄安新區,南有粵港澳大灣區,可以看出,粵港澳大灣區的角色非同尋常,據瞭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編制已經基本完成。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在京召開,此後,8月24日,廣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強調,要舉全市之力推進大灣區建設,攜手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大灣區建設愈發緊鑼密鼓,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普通市民、普通投資者而言,這些動作將帶來哪些看得見、可以預期的好處?
對普通人有何好處?
創造就業機會和增加個人財富“粵港澳大灣區致力於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增強普通市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根據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有關人士表示,一是互聯互通便利居民生活。
“二是產業升級創造就業機會。”該人士表示,為了打造創新高地和人才“窪地”,一方面,大灣區將聚焦引才用才育才機制和聚焦人才市場統一化,兩者都將為致力於在粵港澳發展的居民創造大量的優質就業機會。
“三是金融發展增加個人財富。”該人士稱,粵港澳大灣區可以充分發揮聯通內地、對接全球的優勢,為粵港澳居民提供個性化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金融產品及服務,助力粵港澳居民在區內的不同市場配置資產和進行財富管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與此同時,大灣區建設亦將為金融業帶來機遇。“粵港澳金融合作在消費金融、財富金融、跨境金融以及養老金融、教育金融等領域將大有可為。”
利好哪些板塊?
基建、交運、地產板塊被看好,那麼對股民而言,應該關注哪些板塊和上市公司?
“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強化產業升級與人才聚集效應,利好地產發展。”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顧慧君對新快報記者表示。
“從發展產業上看,基建、交運、地產等產業將顯著受益。基礎設施建設是大灣區產業融合的重要前提。”
顧慧君表示,粵港澳三地的互通互聯,將成為內部增長的關鍵所在。公路和鐵路等交通方式,將決定著整個“灣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
根據廣東省規劃,僅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三五”期間要完成1.2萬億元的投資,規模龐大的基礎建設將會帶來巨大的基建融資需求,為金融機構提供大量的資金需求及金融服務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發展將直接有利於灣區內車流量、客流量的增加,利於交運板塊發展,建議關注白雲機場、粵高速A、中集集團等相關企業。
粵港澳大灣區不斷加強產業升級與人才聚集效應,會有利於地產產業鏈的發展。可以關注招商蛇口、萬科等相關企業。“區域內的龍頭企業也是重要的投資方向,在進一步開放和國家鼓勵建設的情況下,會強者恆強。”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際上是對標現代製造的東京灣區、現代金融的紐約灣區、現代創新的舊金山灣區,“通過粵港澳的合作,在現代製造、現代金融、現代創新方面探索未來發展的合作模式。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就是一個面向未來30年、40年的合作規劃,把香港、澳門的優勢和廣東的優勢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發揮,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和世界級新增長極,以及世界級首位城市,成為全球經濟格局和未來發展中最靚麗的一個灣區。”
據瞭解“一國兩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獨特優勢,粵港澳將發揮各自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香港擁有自己的經濟、社會制度,加上優良的法治傳統以及和國際標準高度接軌的營商環境,可以將國際企業引進大灣區,並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
從廣東來看,現代化的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市場體系在一步步形成。廣東的研發強度超過2.6%,高於OECD國家的平均值2.4%,其中深圳超過4.1%。這是廣東的優勢,粵港澳大灣區正是廣東的巨大增量。“通過大灣區的建設,廣東的創新力量能夠更好地和香港、澳門甚至是國際的創新資源銜接和聯通,這就是增量。同時,廣東非常明顯的短板就是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力量缺乏,而香港在這方面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這也是增量。這些增量的注入,對廣東補短板、強弱項,是非常好的創新要素的注入。”
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如何抓住機遇?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多個城市可以‘並船出海’,共同開拓‘一帶一路’機遇,打造‘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支點,成為國家和全球連接的門戶,有利於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空間資源,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過程中,惠州將加強與香港、深圳等地在產業發展、科技創新、金融服務、國際貿易等方面的合作,推動惠州企業與國際市場接軌。
惠州將從幾個方面發力:一是推動“香港前沿+惠州腹地”,全面融入大灣區東岸“半小時生活圈”。二是推動“香港創新+惠州智造”,共築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三是推動“香港資本+惠州市場”,共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四是推動“香港經驗+惠州探索”,進一步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五是推動“香港服務+惠州生態”,共築宜居宜業宜遊宜創優質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包括三個都市圈,第一個是廣州、佛山、肇慶,第二個是深圳、東莞、惠州,第三個是珠海、中山、江門。灣區內的城市要研究如何通過與港澳的對接合作,形成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和定位,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就要解決首位城市的合作問題,香港、廣州、深圳、澳門要發揮各自的優勢,來形成首位城市的合力。
據分析,粵港澳大灣區實際上是珠三角的升級版,這個版本並非是簡單地擴大面積,而是從各城市的產業、定位、資源等出發,通過統籌、融合、合作等方式,使得大灣區內部城市互助互通。“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深圳科技創新優勢明顯,廣州製造業發展成熟,這三大城市無疑是獲益靠前的。”
然而,東莞或將是低調的贏家。“夾在三大城市之中的東莞,將會是最受益的城市。”
東莞西部區域(比如虎門),正好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黃金軸線上,這個軸線從香港開始,途經蛇口半島——前後海——寶安中心區——深圳機場——虎門,最終抵達廣州南沙、廣州市區,其地理位置可以說是十分優越。
除地理位置優越外,東莞的製造業還很發達,其商業運營成本與香港、深圳、廣州相比低很多,因此有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僅次於港深廣的第二層次城市領頭羊。
粵港澳大灣區被定位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之一,粵港澳三地將在中央有關部門支持下,完善創新合作機制,促進互利共贏合作關係,共同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和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的示範區,將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素材來自網絡
閱讀更多 中山商房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