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溝南村口大榕樹下,尚書裡赫然在茲

溝南許地是一塊別緻的地方。我將遊覽過浙江奉化溪口鎮蔣中正先生故居的感覺,疊印給溝南許地,竟然是近似度很高的吻合:古宅前的村道,用心劃開一邊村落一邊瀉湖,有意勾勒溝南的潮味和古意。村北一條護城河般的濠溝,又隔開了“外世”紛紛擾擾的人煙,讓村莊沉穩在江南繁生的常年綠色中,古榕樹滋生老氣橫秋的歷史風煙。民國時蔣中正真的來過溝南好多次,他與祖居這裡的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在汕頭共事,多次勒馬來到溝南大榕樹下,細敘意氣風發的千秋故國夢。迄今,村頭保留的許崇智與“老蔣”當年的栓馬柱,鎖住時間的流程而成歷史雲煙……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村主任許映斌將祖宗留下的這一片遺產視為珍寶,他帶我走進一座座舊屋中。他多次與獨守舊屋的老人促膝談心,以敬畏之心景仰先人至聖。我和他一起來到世祜一脈的居屋,憑弔那一角痕跡尚在的巨匾虛位,那年被盜去的牌匾估計早已泥牛入海,讓人心生痛惜。據說這塊牌匾的後面,曾經藏著嘉慶皇帝的“奉天承運皇帝制曰……”的千古文章,那是溝南先人的至上封敇。那空著的匾額位置,究竟是雍正十一年的“進士”或嘉慶十四年的“文魁”?至今不詳,好多文物毀於文革,包括記載著顯赫家族線跡的族譜,也在一片悲慟聲中自行銷燬!我們一齊站在屋簷下吁嘆。而溝南許地上鱗次櫛比、美輪美奐的經典老屋,幾百年的滄桑之後,遇上了昌明的新時代,將給您不斷帶出文化的魅力和地域人文的精彩時刻。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溝南人至今也不明白這屋頂牌匾痕跡處曾經掛著什麼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世祜許公祠的潮式建築,完好保留著19世紀潮汕崁瓷工藝

氏先祖 南征蠻獠的開漳始祖

溝南村頭有一座低矮的上帝古廟,石刻的楹聯上寫著“忠孝可保平安福,奸心免進我爐香

”,這似是聚族而居的先人昭示後代的“祖訓”。廟不大,廟子開門見著獅子山,收攏桑浦山靈氣,直逼人們關於風水的感覺。座座完型的宗祠一字排開,與湖水、古樹相掩映。許氏宗祠大門石匾上的“裔傳太嶽”、“宗啟韓山”,道明瞭潮汕許氏的根脈。

在這座佔地1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的村落上,清一色的“許姓”人家在這裡生活了700年,正是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所言的“山前許山後劉”的韓山一脈。韓山一脈溯源於晉陵許叔牙,字德綦,本高陽分支為晉陵(即裔傳太嶽之說),後居勾容(今江蘇句容),其姓為丹陽郡四姓中之大姓。入地潮州的許氏先人許烈來自福建漳州,他是宋臣許庸之次子,因襲父職,朝廷贈朝政大夫,落地韓山“山前鄉”蕃衍世脈,蔚成潮州大戶。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福建雲霄將軍山開漳王陳政、陳雲光塑像

韓山一脈認定祖上為許天正。許天正自唐高宗總章二年(699年)隨父許陶輔佐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直奔泉潮之間征服“蠻獠嘯亂”,將南蠻六國的後族予以剷除。不久許陶、陳政先後去世,許天正繼續輔佐陳雲光征服蠻獠而一併譽稱“開漳始祖”。迄今在福建雲霄將軍山前廣場屹立的陳政、陳雲光父子巨像,就是這段史話的線性表達。許天正韜光養晦,輔助陳氏三代人,創設漳州,其世系繁衍閩西以至韓山。分支閩西有許稷居泉州,曾進山苦學三年,於唐德宗貞元十七年(781年)成進士,官至衛州刺史,至宋時別為興化軍。這是許氏武將家族殊榮。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北宋時,潮州韓山許氏誕生了“潮州前八賢”之許申,字維之,於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殿試“召試賜第一甲第一名”(許應騤語),授將侍郎秘書省校書,歷任知縣、知州,江南、山西、廣南東路轉運使等職。許申之子許因,為宋仁宗景佑五年(1039年)進士,官太子中舍(英宗皇室太子老師),又生有三子,皆登進士,世為官。三子許珏為宋英宗駙馬。宋英宗駙馬文武雙全,與蘇軾、王安石皆好友,過從甚密。王安石曾應許珏之約作《許氏世譜敘》;今潮州洗馬橋側碑亭石刻有蘇軾《酒子賦》,言其友誼逸聞。

韓山許氏,單一個宋朝便產生科舉41名,除名賢許申、駙馬許珏外,許申叔父世系中的許光亨是一位聲名顯赫的朝臣。光亨為北宋徽宗年間人物,官拜金紫光綠大夫,任太子少師、兵部尚書、門下侍郎,兼平章軍國州事(宰相)等職。清道光工部、禮部尚書許應騤言:“其最著而聲名顯一時,簪纓綿奕葉者,莫若公十五世孫光亨,潮二世祖之名賢諱申公也。”他將許光亨排在前列,可能是綜其歷史影響力。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許駙馬府內景

潮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現有5處“全國重點文物”,其中“許駙馬府”便是一座著名建築,它坐落在您好難找到的“中山路葡萄巷”裡(西湖附近小衚衕內)。許駙馬府被一座老高的潮劇團大樓所遮擋。走入府第,高高的門第要你抬起高腿才能進內,確為“高第人家”,它給你的是皇親國戚的威嚴。“高第”二字到了廣州,變成“高第街”,其源頭即此。建築氣宇雖不凡,可惜內室文物不多,其斑駁令人遺憾。

潮州晉朝時稱“義安郡”,因而便有“郡城”之稱。我讀罷許應騤關於郡城新建大宗祠的著名文章,便一次次想從溝南、潮州城甚至廣州尋找他們的宗親足跡。踏破鐵鞋,我在潮州老城裡的“魚市巷”找到了清道光年間的“那一塊地”。走訪這塊曾經“大宗祠”的地方,心中不免跟著荒涼起來。“郡城大宗祠”的被拆毀據悉是七、八年前的事,無意發覺像“許家”這樣的大戶人家行雲入水,在潮州竟然有被“敬而冷之”的感覺。也聞開元寺廣場的那一片停車場,曾是許駙馬英宗許珏之弟的府第。作為許家的“局外人”,清濁難辨,我竟油然生出一派滄浪水的漠然!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這堵牆的後面是當年大宗祠的門前廣場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現潮州市虹橋職校內籃球場位置,斑駁中可見當年大宗祠的痕跡

許氏郡城“大宗祠”先後演變為“西馬路小學”和“虹橋職校”,如今的籃球場便是當年的大宗祠的一部分。我在“這塊地”上徜徉良久。想起道光年間這“許家舊屋”,26年的努力“大宗祠”落成,“計深壹拾八丈六尺,廣壹十丈零五尺。平基拓土,啟宇三楹;夾室兩旁,重牆四面。加以黝堊丹漆,刻桷鏤粢。氣象既見香皇,規模復徵宏敞。”在打銀街的一處小洋樓內,我探訪了自幼服侍這座大宗祠“香火”的80多歲的許家老人。祖祠被拆除,如今老人心有餘痛。據載,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年),海陽(今潮安)、揭陽、澄海、饒平、普寧五縣許氏族人倡建了這座郡城許氏大宗祠,至光緒乙亥年(1899年)初冬落成。那時,祭拜天正公在春華秋實的九月九,豎旗謁祖的旗墩旁,香火嫋嫋,雲煙似夢,歷代科舉功名的名字敦睦眼前,這樣的盛事已成殘夢。

許氏族人如今散佈潮汕及海內外,普寧流沙北山村的敦倫堂,同為韓山許氏一脈,潮汕歷史上的許阿梅起義就是北山人,敦倫堂為目前潮地架構最大的氏族宗祠。而溝南許地,順承韓山基因,順韓江源遠流長,佇立溝南,竟一波又一波派生無限風光故事。

南許地,鳳凰于飛


晚唐至宋代,中國的經濟中心向東南移動,韓江流域的社會文化有了長足的發展。隨著韓江泥沙的推進,以“庵埠—程洋崗—東隴”連成的海岸線,為韓江西溪、東溪、北溪的出海口重疊地帶,這一河海交匯處浮聚起許多沙隴,人煙輻輳,漁民、鹽民、商販往來活躍,從中原板蕩的土地上流落到閩中地區、漳州地區的漢人陸續來到這裡定居,構成庵埠周邊的薛隴、劉隴、郭隴、馬隴、寶隴、莊隴、紫菔隴的形成,這一帶的村村寨寨,與後來崛起為“海關總口”的庵埠連成一片。宋理宗年間,進士許兆基在韓江口開創紫菔隴(溝南村曾用名)。五百年後,清雍正年間普寧縣令兼潮陽縣令藍鼎元這樣記述,“南方多平疇沃壤,一望無際,村落整齊,桑麻茂盛”,而庵埠及各村隴人氣聚生:“城南(指海陽城)六十里為庵埠,邇海澨,煙火萬家,商賈百貨之所集也。”許多人到這裡,開發土地、耕耘農桑、收穫魚鹽。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許氏宗祠

宋末元初,元兵大舉南下,潮地民生塗炭,馬發孤膽守城,蔚成壯烈。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年)至,弊政叢生,民怨沸騰,滿清在東北蓄勢,多爾袞舉八旗軍一路入關、南下,勢如破竹。清順治三年(1646年)八月,南明隆武帝在汀州(今長汀)亡。清軍進入粵東地區,潮人聞風喪膽。海濱之地倭寇、海盜四起,庵埠許萬七成其時此地的悍盜。社會亂象此起彼伏,民生塗炭。甲申之變,引發粵東數十年的社會動亂。

平靜的溝南,樹欲靜而風不止。許永名(字穎園,1732—1782年)目睹潮地社會的混亂不堪,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隻身到廣州經商,10年後與澳門窮儒黃童貴17歲三女成婚,成為廣州許氏的奠基人。次年(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年),大兒子許拜庭出世。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許永名因病離世,黃夫人帶著年僅13歲的許拜庭等3個孩子到澄海溝南尋親,才知許永名在老家另有家室,便將孩子帶回廣州一心撫育,拉扯成人。許拜庭38歲時已是廣州著名鹽商。嘉慶十五年(1810年),許拜庭組建剿匪隊參與剿捕海盜,受到朝廷的嘉獎,授“晉封中議大夫”。他買下幾落大屋,連成一體,建起了“宜和堂”,開啟了高第街“廣州第一家族”時代。

許拜庭的同宗後嗣精英人物有,許祥光(1799—1854年,許拜庭長子),許氏第一位舉人,他受林則徐影響,為廣州抗英運動領導人之一;許應鑅(1820—1891年),歷任南昌知府、河南按察使、江蘇按察使、浙江巡撫等。在江蘇被百姓稱“許青天”;許應騤(1832—1903年)為清末大臣,慈禧之肱股,官至工部尚書、禮部尚書、閩浙總督。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廣州高第街

許應騤之後的精英有,許崇智(1886—1965年),其祖父許應鯤與父親許炳衡均任清朝的署朝議大夫,許崇智為辛亥革命元勳。許崇智早年就讀日本陸軍學校,授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任粵軍總司令、國民政府軍事部長,廣東省政府主席等職,是孫中山先生的重要部下。他提議創辦黃埔軍校、並推舉蔣中正為校長。1924年,他率粵軍沿淡水、平山,進駐汕頭,取得第一次東征勝利。他與蔣介石、張靜江焚香換貼,拜結金蘭,而於戎馬途中被蔣介石“杯酒釋兵權”,演繹了諸多壯志未酬的風雲故事。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廣州高第街許拜庭大夫家廟 (照片來自網絡)

在許崇智的兄弟姐妹中,許廣平(魯迅夫人,祖父許應騤)、許崇清(三任中山大學校長,廖仲愷侄女婿)、許崇濟(1887-1962年,與許崇智堂兄弟,國民革命軍中虎將,為東征陳炯明的猛將)、許崇灝(早年加入同盟會,歷任粵贛湘邊防參謀長兼護路軍司令,1923年任孫中山大元帥府參議、國民政府委員、國務顧問等)、許崇耆(許卓,1908~1934,曾擔任葉挺獨立團排長,1934年擔任中央紅軍總部檢查團團長)等。這些人薪火相傳,輝耀清末、民國社會和紅色中國。有人細數過許氏名人,不止於100人。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每年端午,溝南許地龍舟競賽

溝南許地以先賢許應騤為尊,“尚書裡”成為溝南榮耀。許應騤關注宗族,於光緒乙亥年(1899年)為潮州城內的“大宗祠”撰寫“簿序”,敦促後裔子孫不忘祖訓,勵志於科舉,光宗耀祖。由於許應騤對“戊戌變法”持保守思想,後來搬出高第街,在白鵝潭私家園林“後樂園”度過餘生,遺址為海珠區後樂園小學,今已廢。

至許應騤時代,許氏家族科舉揚名,高潮迭起,頻奏波瀾。現溝南許地大宗祠前旗墩豎碑有24塊,許應騤佔了3塊:“道光己酉科中式第六十九名舉人十八世孫許應騤豎”、“咸豐庚戌科會試中式第三十一名進士十八世孫許應騤豎”和“咸豐壬子科補應朝考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十八世孫許應騤豎”,這三塊豎牌迄今完好保留在“許氏宗祠”前。許應騤在其大宗祠章程簿序的敘述中,對潮地多年科舉渺渺深感惋惜,希望通過建立大宗祠“籍以振興文教,族運重光;甲第蟬聯,人才蔚起。”對“科舉無聞,不免有凌替之感。”這種宗族觀念一直貫穿在許應騤的思想中。而他心念祖訓,不忘故鄉,“雖自先祖考移籍番禺,而本源所在,敢忘祖德之高深?”清高第街許氏凡中舉致仕者,均回故里溝南豎旗謁祖,回村祭祖。到當今時代,溝南許地與廣州宗親一直保持聯繫,紀念孫中山誕辰時節,溝南許氏和廣州許氏代表同被邀請參加活動。

溝南許地,傳承韓山許氏望族薪火


昔時,溝南隱居在商賈雲集的“水鄉”之中,“大海之濱,沮洳之宅,平沙四望,洲渚無數,溪澗從橫,參差繚繞,洋洋乎水鄉也哉。”(藍鼎元)100年後,汕頭漸漸凸起於“大海之濱”。溝南許地誕生了商界奇才許世祜。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最豪華祠堂當推世祜許公祠,石匾律詩均出自當時國內名家之手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世祜許公祠厝角崁瓷,件件皆精品

許世祜善交天下名士,精於經營,他利用許氏精英人脈,藉助許應騤的威望,生意風生水起。汕頭開埠時期,許世祜看好汕頭闢為通商口岸的無限商機,把在庵埠的所有商號陸續遷至汕頭,開設“桂利行”,經營紙業、漆類、土特產等。桂利行鋪號佈於小公園“四永一昇平”及新興街一帶,有鋪號17間。後在鮀浦、大井東牛田洋一帶圍墾塭田1000餘畝,世稱“許厝塭”。有了巨大發展之後,許世祜開拓東南亞市場,商務遠達香港、越南、泰國等地,並在海外設桂利分行號,越南有“桂利芳”、“桂發”、香港有“桂茂”等。許世祜有6個兒子,大子、五子在越南從商,三子許乃詔擔當汕頭桂利行掌門人,曾任汕頭商會會長。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糖房巷

溝南尚書裡有“糖房巷”,小衚衕立一小門,固定的楹聯寫著:“糖聚今昔千秋業,房承內外永世盛”,這道出了溝南宗親對糖業生產和經營的歷史。溝南倚靠韓江出海口和梅林湖沿岸廣闊的沙隴域地,氣候溫暖,土地肥沃,土質疏鬆,適合甘蔗成長。歷史上這一帶就有種植甘蔗的傳統。糖房巷與清末經營蔗糖等土特產的許世祜“桂利行”又關係密切。自宋伊始,潮地農業社會發展迅速,果蔬種植品種繁多,“若夫果實之生不能以數計。其可品者,若楊梅、枇杷、荔枝……甘蔗。不可常有者菠蘿蜜,昔無而今有者葡萄、木瓜……”(《 府志》)。汕頭開埠,桂利行匯入了“與狼共舞”的洋行世界裡。潮海關記載,前十年(1882-1891年),蔗糖是主要的出口產品,正逢國外蔗糖市場衰微而國內蔗糖業擴大,1882至1883年海外對汕頭蔗糖一直是重要需求,英國和美國排在香港之後的消費地。儘管在1884年起出口下降,但國內對南蔗糖的需求卻在增加,主要得益於四川幾乎放棄了蔗糖業生產而改種鴉片。汕頭的糖商借此一直居高糖價,1882-1891年潮海關資料顯示,1號揭陽白糖價格最高,澄海白糖維持在4.83-4.84關兩(每擔)的高位,遠高於本地3號揭陽白糖、1號潮陽白糖和黃崗白糖的價格。在國外和國內糖業產值和銷售出現的波動,汕頭的蔗糖含糖量均高於爪哇等地區,市場份額穩定,這就給桂利行帶來長期穩定的商機。英國海關稅務司甘博(S.Campbell)這樣敘述汕頭埠:“人們埋頭於自己的生意。不管是皇冠落地還或政府更替,只要當地的貿易不受影響,他們對這些事件毫不在意”。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梁桷和門楣各具特色,中西合璧

溝南許地地一帶南望大海,春暖花開。明朝時,隱於附近山林的中宗書院、玉簡書院、翁公書院等處,為著名理學家薛侃(此地薛隴人)、林大欽(翰林院修撰,海陽東莆都人)、翁萬達(明朝嘉靖兵部尚書,揭陽鮀江都人),林熙春(明朝萬曆進士,輔助過萬曆、泰昌、天啟和崇禎四帝,“四朝大老”,庵埠寶隴人)等人講學及讀書的地方,經學之風滋生興盛。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受其影響,許世祜的後嗣崇尚讀書,其四子許乃泳自幼好學,聰明勤奮,光緒年間赴省會鄉試,獲乙酉科第7名舉人,敕授文林郎,揀選知縣,任澄海知縣。他勤政愛民,廉潔奉公,深得百姓擁戴。至今在溝南留有“登科第”和讀書處“三希處”等完好建築。

傳承好家風,溝南有文章


溝南許地歷經700年精英文化的積澱,厚積薄發。“尚書裡”(以念先賢許應騤)、蔗房巷(以念傳說中的武秀才)、世祜許公祠(廣東保留完美的十八世紀潮式建築)、嘉慶皇帝聖旨、許氏宗祠、世祜許公祠、儒林第等和古村落名人小屋、以及村居格局,皆為溝南許地之“寶藏”。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嘉慶皇帝聖旨(原件尺寸1.8×0.3米)

許氏十五世孫許夢榜於清乾隆年間任惠州府河源訓導,職政突出,朝廷予以嘉獎。仁宗皇帝:主要內容為“……許煥乃廣東惠州府河源縣訓導許夢榜之父,雅尚素風,長迎善氣,弓冶克勤於庭訓,箕裘丕裕夫家聲,茲以覃恩,贈爾為修職佐郎……許夢榜之母,淑範宜家,令儀昌後,申相夫而教子,移孝以作忠,茲以覃恩,施贈爾為八品孺人……嘉慶元年正月初一。”

走潮汕|訪精英人文氣節

一座小村,為了傳承祖訓,“冒死”珍藏封建皇帝的聖旨200多年,這是中華根文化的力量。

隨著溝南許地被評為廣東省最美古村落,美麗鄉村的建設以及溝南許地民俗生態旅遊區的逐漸展示,溝南許地正在煥發其獨特的魅力。中山大學汕頭校友基地、鄉村道德講堂、汕大學子義務輔導隊、溝南古村落保護活化、溝南文化創意旅遊村建設等,是在重燃根深的中華基因魅力,還是域地典雅的人文再造?

我在村中的餐廳午餐,大門正對著古榕依依、湖水盪漾的古景。一座潮汕小村,剔透玲瓏,故事太多,隨風傳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