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去了

在農村地區,農民千百年來的經歷的各種各樣的生活,被總結成了各樣的通俗易懂的俗語。這些俗語經過人們的口口相傳,流傳到今天,至今仍然有很深刻的道理。我們小時候也經常聽到這樣的一句俗話說: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去了。這是什麼意思呢?

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去了

從小到大在農村生活的人,對此應該有很深刻的感觸。過去的時候,農村地區家族觀念意識濃厚,人們之間靠著血緣關係維持親屬人脈交往。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的交往範圍越來越大。人們之間的交往,僅僅靠血緣關係已經很難維繫了。幾層幾層的親戚,也就越來越淡化了,不拘泥於現有的狀況。那麼一輩親很好理解,一輩親是小的時候一塊長大,父母的直系子女,一塊生活成長,是兄弟姐妹的關係。長大後,即使分居也是會相互來往,逢年過節相聚吃飯更是很容易,親情關係也很容易維護。

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去了

二輩表、堂。是指兄弟姐妹們的孩子,兄弟姐們的直系孩子同姓,姐姐遠嫁後的孩子和兄弟的孩子稱為表親,而兄弟們之間的孩子稱為堂親。堂親和表親,都是因為父母之間而進行往來,這兩代的人關係還是很親近,關係深厚。到了第三輩的時候,也就是堂親和表親的孩子,他們之間就非常的普通了。有的可能還不一定認識,因為第一輩的親屬關係隔離的很遠了。如果第一輩的老人還在世,交流聯繫的多,第二代人還會來往,第三代人就會有機會認識。反之,就會形同陌路了。第四輩,則更加淡化關係了,如果沒有第二輩的提醒,可能都不會認識,親戚更是很難扯上關係。

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不去了

在古代的時候,有的家族為了攀上關係,還可能會近親結婚,近三代、四代的。但是這樣的做法會導致下一代的基因有影響。在現代,我國婚姻法則是不允許近親結婚的。當然,人都是感情動物,人也並不是因為交際範圍的擴大而疏遠。當姓氏文化,血緣關係在一塊,仍然會把相同的人聚到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