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很多年前,中國老一輩“創一代”們,稱“80後”是垮掉的一代,是沒有機會的一代——因為各種可利用、可開採的市場資源都已經被前一代人佔用了;而“90後”被稱為是腦殘的一代——因為相比“80後”,他們的個性更為自由、張揚、敢與打破常理、具有創造力、強烈的好奇心、個性鮮明。星轉鬥移,曾經不被看好的兩代人,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勤勞和前瞻的眼光開創了屬於他們的企業王國,顛覆性地提升了千禧一代在這個時代的地位。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的創業格局

千禧一代創客,適逢中國經濟新常態格局下的轉型。在事業的草創期,他們中的許多人也許很難把自己的個體命運和即將到來的改革聯繫在一起。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很可能已經一去不返,在黃金年代取得成就的中國年輕一代創客們,成為了換擋期的中流砥柱。但他們的下一步棋該落在哪裡,並沒有參考答案可循。

回望他們的創業格局,也就意味著回顧國人的心路變遷。這是一個消費慾望和精神訴求錯綜複雜又無比簡單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悄無聲息地改變著中國人的習慣和性格,人們將財富、信用、時間、情緒與手中的移動端綁定,用省下的時間創造價值,再把價值投入其中換取便捷,形成互聯網+的生態循環;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科技產品迅速成為風尚,“Smart is the newsexy”的理念深入人心,“潮”不是奢侈,而是在正確的時間地點發揮恰當的作用;注意力經濟和快節奏的生活註定催生出不同的休閒方式,人們習慣了被推送的公眾號,也喜愛新晉網紅的自媒體,喜歡裝載各式各樣的手遊,希望把每一天的碎片時間變得有趣味……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多元化的創業領域

社會的變化被敏銳的創客們所捕捉,成為了他們的創業靈感。據《胡潤全球富豪榜》少壯派白手起家的排名分析,大部分的創客均來自於互聯網、智能科技與遊戲行業。而滴滴、摩拜單車與OFO的出現,更是在中國掀起了一陣“共享經濟”的浪潮。發佈了20年的《胡潤百富榜》,在2017年和2018年的榜單中更是出現了“90後”的身影,OfO單車創始人戴維,就是胡潤白起家年輕富豪的唯一代表人。

“互聯網+”曾是一個神秘的關鍵詞,但現已成為許多人聊天時必不可少的後綴。傳統行業紛紛與移動互聯網“聯姻”,從報刊、網站到醫院、銀行,從讀書、教育到娛樂、購物,各行各業從試水移動客戶端到融入其中的第一步已經走完。

在互聯網的基礎上,智能科技的不斷髮展與創新,使生活變得更為便捷。穿戴智能設備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科幻片中的夢幻設定和科技極客們的自娛自樂,但在“80後”的推動下,智能設備以前所未有速度的普及,逐漸取代我們習以為常的日用品。智能家電變得更具人文關懷,而不是強行把普通的空調、冰箱“Wi-Fi化”,簡單地把開關功能和手機app相連。而製造業的新翹楚——無人機,它們因無人而“有人”,在方方面面都將我們的感官世界大大拓展和延伸。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除了互聯網、智能科技以外,遊戲行業同樣讓千禧一代在創時代大展拳腳。與世界上一些遊戲強國專注硬件升級、開發新主機平臺和單機大作不同,中國的遊戲產業將目光鎖定在回報率驚人的網遊和手游上,這與從“80後”開始在中國興起的“宅文化”、“二次元”潮密不可分。玩著“石器時代”、“魔獸世界”長大的他們,對於市場需要什麼樣的遊戲最清楚。儘管許多新遊戲都面臨生命週期短暫的問題,但廣大用戶旺盛的消費能力,依然使得市場的潛在容量足夠龐大。

此外,也有不少“80”後創客選擇傳統行業作為創富的主體。“80後”創客結合互聯網與高科技,讓傳統行業變得不一般。有人將視角轉向健康行業,讓精尖的生物和醫療科學成果走向大眾;有人把傳統的服裝行業轉型,或是利用互聯網定製預約量體、一鍵下單,或是簡化解決洗衣相關的繁瑣需求,或是抓住日益增大的孕嬰市場;有人選擇文化產業,把文產作品的創作過程徹底改變……

胡潤百富2014年~2018年“80後”白手起家年輕富豪人數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年輕創客們的新挑戰

與犀利、隨性、劍走偏鋒、不計後果的 “90後”與“00後”不同,承載著諸多責任的“80後”創客,與其說是這些初生牛犢的競爭對手,倒不如說是他們的合作者、生意夥伴乃至精神導師。“80後”學習能力強,樂於分享財富和資源,擅長將各種背景複雜的資源根據現實需求進行整合。他們不僅積累財富與成功,也傳承老一輩企業家面對財富和成功時的心態。從宏觀來看,“80後”依然正當紅,許多天馬行空的跨界合作,少不了他們的參與、調度,他們積極地接受60、70後前輩的教導和幫助,也熱情地支持80末、90後的新生代。

又垮又奇葩的千禧一代

年輕的創客們有深刻的責任感、有獨立的判斷能力、有構建精英團隊的經驗,他們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形成了自己對世界成熟的理解方式。他們昔日的奇思妙想已經化作人們生活中的現實,改變著這個國家的思維和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以身作則,為創業的全民化,樹立了一個個完善成熟的樣板。如何能不被標籤和口號裹挾,繼續尋找創業中的平衡與新動力,或許才是如今創客們面臨的最大問題。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