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難民湧入中國,中國劃一塊地讓其謀生,不料竟惹出大麻煩

清朝建立之後,就視東北為自己的龍興之地,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憑藉區區幾萬人就入主中原,長白山的龍脈起了決定作用。當時長白山盛產人參,許多采參人紛紛進山挖參,同時還有不少人進山捕獵,清政府擔心這些人的活動會傷及龍脈,從而危及自己的統治,為了保險起見,清政府於1762年開始在東北實施封禁政策,其中鴨綠江和圖們江等中朝邊境地區成了封禁的重點地區。

此國難民湧入中國,中國劃一塊地讓其謀生,不料竟惹出大麻煩

封禁政策實施之後,當地的採參人和獵人就失去了活路,為了謀生,不少人開始遷往內地。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東北邊境地廣人稀,邊備空虛。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末期,朝鮮半島連續發生自然災害,統治者又救援不力,導致不少人餓死,這段歷史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歲谷不登,餓殍載道”。災民們為了生存,成群結隊渡過圖們江,來到延邊地區進行墾荒種植。

此國難民湧入中國,中國劃一塊地讓其謀生,不料竟惹出大麻煩

中國人自古都是很善良的,清朝統治者見這些難民衣衫襤褸,面帶飢色,不忍心將他們驅離,不僅允許他們留下,還將圖們江以北長約70裡、寬約40~50 裡的地區劃為特區,專供這些難民開墾,這就是墾島,此外清政府還給這些難民提供了農具、耕牛和種子。正是有了中國的收留,這些難民才得以活命,然而朝鮮半島的統治者卻認為這些難民給他們丟了臉,要求清政府將他們全部遣返回去。此時的難民們人人有了地種,有了飯吃,誰還願意回去等著餓死?不管清政府怎樣勸說,他們就是不願意回去,清政府再次發了善心,把他們留了下來。

此國難民湧入中國,中國劃一塊地讓其謀生,不料竟惹出大麻煩

不久後甲午戰爭爆發,清政府戰敗,朝鮮半島的統治者開始倒向日本,日本為了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就唆使半島當局向清政府提出了墾島的主權要求,他們稱之為“間島”。當時的清政府雖然腐敗,但總算在這個問題上硬氣了一把,一口回絕了韓國人的無理要求,經過多方努力,1909年9月4日,中日兩國簽訂《圖們江中韓界務條款》,完全確認了中國對“間島”地區的領土主權,11月9日當時的大韓帝國政府正式認可此約。本來問題至此已經解決了,但近年來,韓國民間部分人士又把間島問題給翻了出來,還妄稱間島自古以來就是他們的領土,實在令人氣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