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打工皇帝(英文:King Worker),該名詞起源於香港,指收入十分豐厚的工薪人士,薪酬水平遠遠高於平均的工薪階層,達到了可稱作打工人士當中的“皇帝”的水平。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近日,馬化騰的騰訊公司總裁劉熾平被媒體評為打工皇帝,李嘉誠的長和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霍建寧屈居第二。

  劉熾平:掌握三萬億帝國,年薪超國內六成富豪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劉熾平出生北京,父母都是香港人,25歲擁有美國密歇根大學電子工程師學士學位、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的碩士學位。他2017年薪酬2.37億人民幣,年增94%。

近日,騰訊總裁劉熾平減持100萬股騰訊股票,以平均每股434.3624港元的價格套現4億多港元,儘管如此,劉熾平手中仍然持股騰訊0.48%。

這已不是劉熾平第一次減持騰訊股票。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2015年,劉熾平曾減持騰訊股票並依照當時的股價套現6.66億港元

2016年套現5.59億港元

2017年行使兩次期權套現1.8億元

近來十年以來,劉熾平總共套現24億港元

算上最近這次,累計套現近30億港元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劉熾平於2005年加入騰訊,成為首席戰略投資官,2006年升為騰訊總裁,專責日常營運。2007年,他獲委任騰訊的執行董事,可謂步步高昇。作為騰訊的高管,隨著騰訊業務的飛速發展,劉熾平的身價已躋身全球富豪榜1070名,身價23億美金,年薪2.37億!

劉熾平曾就職國際知名顧問公司麥肯錫,後又成為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首席運營官。在高盛的時候,劉熾平通過大量的商業分析得出一個結論:企業的成功,20%取決於策略,80%取決於執行力。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從劉熾平23億美金的身價來看,已經超過臺灣一般的富豪,超過內地6成老闆的身價,與58同城的創始人姚勁波身價齊平。

2017中國上市公司最佳CEO50強榜單中,劉熾平排名榜首。

作為“打工皇帝”,劉熾平在201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中亦表現不俗。

從2018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排行榜看來,劉熾平在全球排行第1070名,身價23億美元。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對比下來發現,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身價24億美元,與劉熾平相差1億美元。而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以22億美元身價位於劉熾平之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以20億美元身價排第1215名,盛大遊戲創始人陳天橋以14億美元排全球第1650名,YY直播創始人李學凌、58同城創始人姚勁波均以11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999名。

從財富值來看,劉熾平打敗了臺灣三分之二以上富豪、香港三分之一富豪、內地近六成富豪,財富值相當於2個李學凌或姚勁波,接近於俞敏洪的身價,相同財富值排名的富豪以醫藥、教育和房地產創業發家,作為打工皇帝,這份財富和榮耀實在矚目。

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以他的財富值來看,不遜於國內起碼半數以上創業起家的億萬富豪。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劉熾平的成功,是偶然還是必然?翻開劉熾平的簡歷,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25歲時,劉熾平已經擁有斯坦福大學和西北大學兩個碩士學位,畢業後,劉熾平先是在麥肯錫擔任管理顧問,後來在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擔任電信、媒體與科技行業組的首席運營官。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在高盛工作的時候,劉熾平通過大量的商業分析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企業的成功,20%取決於策略,80%取決於執行力。於是,劉熾平開始意識到必須進入企業工作,才能將自己的戰略執行。

在高盛親自操刀騰訊上市項目時,劉熾平遇到了騰訊創始人馬化騰。馬化騰對劉熾平很是欣賞,而騰訊公司正好是劉熾平想要尋找的平臺。

加入騰訊後,劉熾平出任騰訊首席戰略投資官,負責公司戰略、投資、併購和投資者關係;於2006年升任總裁,負責公司日常管理和運營。 2007年,被任命為執行董事。從2005年到2011年3月,公司市值從20億美元漲到445億美元。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騰訊市值從445億美元到1400億美元,為百度兩倍多。至今,騰訊市值接近4萬億港元。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騰訊版圖的擴大、市值的飆升,劉熾平可謂功不可沒。如果用一句話梳理的話,可以這麼形容:

一個頂尖的人才遇到一家頂尖的公司,在頂尖的平臺上證明自己的同時,享受到了這個公司高速發展及時代的紅利,也實現了自我價值。

霍建寧:一筆買賣盈利超千億,李嘉誠的一部電話只通往他一人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李嘉誠的辦公室一共有6部座機電話,分別通往不同人群,包括最親密的朋友、家人、秘書室、集團各分機。只有一部,只通向一個人——霍建寧。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打工皇帝

長期站在全球經理人薪酬排行榜頂峰的霍建寧,被香港人稱為“打工皇帝”。從2000年起,僅是個人所得稅,他每年都繳納超過5000萬元港幣。

2015年,霍建寧的薪酬為2.1億港幣,以一年365天算,每天一張眼便有57.5萬港幣跑進他的口袋。跟隨李嘉誠以來,他已累計領到近30億港幣的工資。

霍建寧也是“長和”系最近20年來最具權勢,也貢獻最大的經理人。自1993年成為“和記黃埔”董事總經理以來,他一直是李嘉誠身邊的“關鍵先生”。

2015年,李嘉誠完成了“香港迴歸17年以來最重大的企業事件”——將“長江實業”與“和記黃埔”重組為“長江和記”(下稱:“長和”系),霍建寧也是計劃的最重要執行者以及運籌帷幄者。

重組後,趙國雄、鍾慎強、鮑綺雲、吳佳慶等不少長和系重臣均未出現在“長江和記”的頂層班底,但已63歲的霍建寧依然緊密團結在李嘉誠周圍。

在這家新組建的巨無霸企業,霍建寧被重用為執行董事及集團聯席董事總經理,以兩人(李嘉誠、李澤鉅)之下,幾十萬人之上的新身份,繼續替李家及眾股東,操盤和遙控著“長和”系在50多個國家的錯綜複雜的產業與生意。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霍建寧1952年生於香港,其父輩不是名門望族,但也絕非等閒之輩。

他的爺爺霍實頌曾出任國民黨軍委會西南軍品運輸處電臺總檯長,奶奶莫國慧曾擔任女權運動先驅與革命元老何香凝的秘書;霍建寧還有位厲害的堂爺爺,曾領導破譯了日本偷襲珍珠港密電,被蔣介石稱為“王牌特工”的霍實子;而霍建寧的父親霍家楠則曾擔任過國民黨總統府的英文翻譯。

霍建寧先後在香港、美國和澳洲接受教育,持有文學學士學位以及多國會計師資格。文學讓他更通人情世故並富有想象力,會計讓他多了理性與嚴謹。

1979年,李嘉誠收購了“和記黃埔”(下稱:“和黃”),成為香港入主外資集團的華商第一人。也是這一年,霍建寧加入李嘉誠的長江實業(下稱:“長實”),“和黃”則是他日後大顯身手的舞臺。

霍建寧在“長實”的第一份工作是會計主任。工作3年後,他曾一度離開,與友人合作開設會計師事務所,但他的創業進展並不如意,反而深刻感受到自己還是更適合在大平臺發揮,於是又再回到李嘉誠的懷抱,死心塌地的“打好這份工”。

當時正逢李嘉誠向多元化、國際化大集團衝鋒的關鍵時刻,也是“長實”快步邁向地產巨無霸的衝刺時刻,這為霍建寧提供了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

那時的“長實”雄心勃勃要成為香港最大的地產商,但自身的土地和財務狀況卻相對緊張。如何獲在此環境突圍,除了通常的手段,李嘉誠還構思出兩個非常之道:通過收購企業間接獲得地皮,與其他有地皮的業者聯合發展。

貫徹好這兩個策略,都需要有非凡的“財技”的支持。專業過硬,捨得拼,同時還極具負責精神的霍建寧,也正是在此一過程中迅速脫穎而出。

1984年,霍建寧被升職為“和黃”執行董事。期間,“和黃”將位於香港紅磡的船塢業務遷移至青衣,然後在船塢舊址發展了著名的地產項目——“黃埔花園”,全情參與項目的霍建寧以突出表現贏得李嘉誠賞識,第二年,他就被調到“長實”出任董事,再過兩年,又成了“長實”的董事副總理。

1993年,久經歷煉的霍建寧被李嘉誠再次提拔,接替被任正非稱為“永遠是我的老師”的傳奇企業家和冒險家馬世民,出任“和黃”董事總經理。當時,他才剛過40歲,但已是香港商界最頂端的人。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大顯身手

霍建寧被稱為是“渾身充滿賺錢細胞的人”,而他自己總結,賺錢的秘訣是要打破常規,求新求變,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機會,做出別人做不出的價值。

霍建寧參與和主持的第一個地產標杆項目“黃埔花園”便是一個充滿創意的案例。

在這項目中,他們開創性地興建了一座形似巨輪的大型購物及娛樂中心。霍建寧說:“以大輪船作購物商場,黃埔花園可說是首創,同時也含蓄地提醒遊人,這裡曾是一個船塢!”如今,這裡已是香港一道獨特的風景,吸引遊客如織。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長和系”還是第一個獨立出售車位,第一個將傳統街市的新鮮蔬菜、海鮮和肉類搬進零售賣場,第一個引入高新科技提高港口業務效率等等,開展了一系列行業之新的創新標杆。

“我們做生意從來不主張墨守成規。”霍建寧說。

但霍建寧真正非凡的創意,還是體現在他對資本、財務、以及以資本運作產業的創新及探索上,這也是他在一眾重臣中更為李嘉誠仰仗的重要原因。

擔任“長實”董事期間,霍建寧最突出的成就當屬代表公司完成了與殼牌、香港地鐵,乃至各大地產商等眾多合作伙伴的合作發展計劃。這讓他大顯伸手,也是他不斷贏得李嘉誠加分的關鍵時期。

不斷與人合作成立聯營公司共同發展項目,並把“長實”的權益控制在50%以下,然後以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表外融資)的方式借錢推動公司的業務擴張,是霍建寧及其團隊在這一時期,獻給“長實”的大創意,也是一個大貢獻。

這樣做看似有很大的不足——無法拿到利潤的大頭,但卻非常有助高度重視現金流和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四兩撥千斤”地既安全又快速的擴張。

大規模地產項目,開發週期長、資金需求大、發展初期財務壓力沉重,通過與人合作以項目為載體成立聯營公司,“長實”不但可以撬動更多資源,合縱連橫地推動業務發展,還可以通過聯營公司以項目形式(Project Based)向銀行借錢。

更大的好處還在於,因為權益不到50%,“長實”的借款可以不用體現在公司的負債表上,進而能讓公司在把握更多機會的同時,大大降低財務風險。

霍建寧將這種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操作得爐火純青,而李嘉誠素來又能在合作上讓得人,“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所以長江實業很快就異軍突起,依靠佔小的合作,成了香港地產界最大的“天王”。

此後“長和系”的眾多項目中,霍建寧擅長的Off Balance Sheet Financing也被都嫻熟地使用,這也是“長和系”始終大膽投資卻一直低負債的關鍵。

因為,他們的錢都借在了別處,而且永遠在“以小搏大”。只不過,在李嘉誠和霍建寧這裡,“小”的不是實力,而是風險,是以小風險搏大機會。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偉大交易

在“長和系”最近三十年的所有重大併購交易中,霍建寧一直都是關鍵人。

放眼長遠週期和產業規律,借他人因恐懼而盲目看空,因貪婪而盲目做多的錯誤“低買高賣”,是李嘉誠和霍建寧在交易中始終嚴守的核心策略。

“當別人畏首畏尾時,我們卻把握機會大舉投資。”霍建寧說。他沒說的是,當別人盲目追高到失去理性,他們則會君子不立危牆之下,趁高退出。

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之後操盤的第一個大項目是加拿大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下稱:“赫斯基”)。1987年,國際油價暴跌並逼近10美元大關。李嘉誠放眼長遠,堅信油價必將長期看好,趁低收購併控股了這家以油砂礦聞名於世的公司,但收購後好幾年,表現卻乏善可陳。

從“長實”過來接手這個“燙手山芋”後,霍建寧發揮財務專長及業務創意能力,持續優化“赫斯基”的財務和業務,並於2000年將其重新在多倫多證交所上市。此後4年,該公司股價從每股6.25加元升至最高每股54加元,到了2008年油價最高峰時,“赫斯基”已成為“和記”最賺錢的業務。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2010年,“赫斯基”還與中海油合作了造價超過500億港幣的中國首個深海天然氣項目並佔49%的權益,這一個項目所生產的天然氣,就佔到內地天然氣供應量約4%的份額。

這幾年,國際油價大跌,“赫斯基”持續多季陷入虧損,但李嘉誠依然堅定地看好其業務前景,而“和黃”當初的投資,也早就成倍的收回了。這一交易也因此被譽為李嘉誠“一生中最偉大的投資之一”。

整頓“赫斯基”的同時,霍建寧還領銜“和黃”在李嘉誠的大方略下,完成了另一筆令全球矚目,也是最近幾十年全世界最經典的盈利大交易。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和黃”很早就進入到電訊業務領域,並以英國為主拓展著歐洲市場。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時,這個業務也是兩難:早前投資的第一代移動通信業務公司Rabbit大勢已去;小試牛刀的第二代無線通信業務(GSM網絡)前景無限卻競爭異常殘酷,這都該如何結束又如何繼續?是個大問題。

李嘉誠與霍建寧等協商後的決定是:關掉已因技術落後無力迴天的Rabbit,大舉進入新一代通信業務,即轉投資後來大名鼎鼎的Orange(“橙”),霍建寧則成了落實計劃的第一人。

只用了4年,霍建寧及其團隊就將巨頭們根本看不上眼的Orange做成了英國第三大移動電話運營商,並取得超越眾多巨頭級對手的成績。

1994年,Orange的用戶才300萬,但到1999年已達到3500萬,年增長率超過60%。亮眼的業績,還讓Orange上市後成為了FTSE-100(英國富時100指數)表現最好的個股。

但在風光一片大好之時,一貫重視風險管控的李嘉誠和霍建寧,卻提前自己嚇自己,在風和日麗下思考如果暴風雨來臨,將如何應對?

“我看到三個現象∶1、話音服務越來越普及,增長速度雖然很快,但行業競爭太大,使到邊際利潤可能減低;2、數據傳送服務的比重越來越大,增長速度的百分率比話音要高很多;3、在科技通訊股熱潮的推動下,流動通訊公司的市場價值已達到顛峰。”李嘉誠在一次演講中回憶。

還有一個巨大的壓力是,Orange雖然是第三大,但也幾乎只能是第三大,而且日子越來越不好過。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歐洲的前兩大電訊巨頭英國沃達豐集團和德國曼內斯曼集團都已把英國市場作為必爭之地,而且為了爭奪龍頭地位打得不可開交。而所謂老大和老二幹架最後把小三乾死了的案例,在古往今來的商戰中,也都是屢見不鮮的事。

後面的形勢不容樂觀啊,但李嘉誠從來不是那種坐等失敗的人,他在危險中尋覓並創造著機會。

一場載入史冊的經典商戰也因此誕生。

善於打破常規,另闢蹊徑的霍建寧跟李嘉誠一起,看到Orange作為第三的不足,也看到Orange作為第三的獨特價值——沃達豐與曼內斯曼,誰能買下Orange,誰就可以成為真正的老大,如能激發兩家競買Orange,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沿襲這個思路,李嘉誠與霍建寧相對一笑,決定趕緊把水攪渾,然後擇機套利走人。

一場老大和老二幹架可能幹死老三的對戰,旋即被成功扭轉到河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新局面。

口風剛吹出去,原本被動的霍建寧很快就成為沃達豐與曼內斯曼搶著約見的人,而“漁翁”李嘉誠則授予霍建寧足夠權利,讓他及團隊全權負責此交易。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1999年10月21日,李嘉誠在香港興高采烈地宣佈:“和黃”與曼內斯曼經過一週的談判,最後達成協議:“和黃”將以1130億港元的價格向曼內斯曼出售44.8l%的Orange電訊公司股份,曼內斯曼將分別以摺合220億港元的現金、220億港元的歐元3年期票據,及1184萬股曼內斯曼的新股支付“和黃”。

當初,“和黃”組建Orange的投資不超過100億港幣,而且還通過上市收回了相當的本金。這意味著,這一筆交易,“和黃”便獲得了超過千億港幣的淨利潤。消息傳出,全球資本市場都炸鍋了。

而這還不是贏家的全部戰績。

就在曼內斯曼收購Orange不到半年,2000年2月,在家門口丟到Orange的沃達豐咽不下這口氣,直接把曼內斯曼給合併了,並以將近2000億美元的交易金額寫下人類商業史上最大的併購案。因為這個合併帶來的溢價效應,曼內斯曼付給“和黃”的1184萬又再大幅增值超過500億港幣。

只用5年左右的時間,就將一項原本陷入困局而且規模不大的業務,變成了香港開埠以來最高盈利紀錄的大買賣。經此大戰,霍建寧在李嘉誠心中的地位再也無人可以替代。

而隨後發生的另一項“不交易”,則讓霍建寧對李嘉誠的洞見觀瞻和決策智慧,更加佩服到五體投地。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完成這個大交易不到1年的2000年8月,霍建寧曾領銜6家國際財團並親自坐鎮倫敦指揮,計劃以450億美元的代價競投德國3G營業執照,但在最後時刻,李嘉誠從香港打來電話讓他退出了,還讓他將手上持有的歐洲電訊業務股份統統轉讓別人。

得到消息的國際財經媒體紛紛質疑李嘉誠的決定,聲稱這將讓“和黃”徹底失去成為國際電訊巨頭的可能性,美國《紐約時報》更直接感嘆“超人失去威力了嗎?”霍建寧也一度沒完全懂得李嘉誠,雖然他毫不猶豫而愉快地執行了李嘉誠的決定。

但此後的發展證明,買賣這塊姜,還是老闆的辣。

在此交易之後,已經跌了幾個月的科網泡沫繼續狂破,獲得了該牌照的電訊巨頭因此股價大跌,而剛剛一筆交易賺到上千億淨利潤的李嘉誠,卻以主動“認慫”讓“和黃”成功逃過大劫。

更重要的事,“和黃”並未因此喪失電訊業務的機會。當3G技術逐漸普及,准入標準亦相應降低後,此前“認慫”的李嘉誠和霍建寧又回來了,大手筆以更低成本大膽大規模佈局……

至今,“長和系”還在不斷擴張其電訊業務。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論功靠邊站,有難我來擋

在李嘉誠近年的“抄底歐洲”中,以及“長江和記”的大重組中,霍建寧同樣扮演著關鍵角色,並對這些計劃的成功作出了堪稱居功至偉的貢獻。

但真正讓霍建寧贏得李嘉誠如此信任和倚重的,遠遠不只是他的才華和功勞。勞苦功高,戰績彪炳的霍建寧為人低調、內斂,從不以功臣自居,更無論有任何的僭越之行。他鞠躬盡瘁地服務李嘉誠家族與“長和系”,毫無保留地貢獻自己的才智,也幾十年如一日保持著李嘉誠的絕對尊敬與忠誠。

一週工作7天,視辦公室為家,幾乎沒有假期,是霍建寧的工作,也是他的生活。1987年收購“赫斯基”時,正逢他的婚期,但他“拉鋸”談判超過11個小時把事情落聽後,才在最後一刻才返港結婚。

1999年出售Orange,他帶病連戰數日,但即便一場交易千億利潤,他依然連遞電話給李嘉誠,都是畢恭畢敬地雙手奉上,從來不會像有些經理人那樣對老闆“不用客氣”,甚至是大不敬。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有李嘉誠在,霍建寧從不會搶鏡出位。沒有李嘉誠在,他也從不張揚自己,無論外界如何誇讚,成績始終都是李先生,是“長和系”全體同仁的努力。

有功從不自居,但若有難,霍建寧總是一馬當先,護主心切。商場競爭矛盾衝突不可避免,幾十年來,“和黃”的矛盾霍建寧都主動衝在一線獨立面對,絕少拉老闆出來擦屁股或者讓老闆趟渾水。

主公不便說的,他主動去說;主公不便爭的,他主動去爭;有事兒來,他主動替主公擋。更重要的,他懂主公,知道主公希望他說什麼,爭什麼,擋什麼。這些,似乎沒有人比霍建寧拿捏得更好。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2002年,香港基建大王胡應湘聯合幾大財團提議自籌資金興建港珠澳大橋,因為該一項目將對“和黃”港口業務造成威脅,李嘉誠從內心反對,但他注重形象,只是淡淡說了句:如果建橋方便人的往來,是一件好事,但對於貨物運輸,卻要考慮。

得知消息的霍建寧當時人在意大利,但依然當即以電話會議的方式召開記者會,甚至直接炮轟胡應湘:“胡先生提出要興建大橋,他賺到錢,我會恭喜他。不過,請你別影響到別人,這會害死人的。”

2014年,香港特區政府有意採納向內地南方電網買電的建議,如果計劃成行,這將影響到“長和”在香港的電力業務,霍建寧又站出來強烈反對,並建議政府支持“長和”的電力發展計劃。

在香港“佔中”期間,一些人把矛頭對準李嘉誠,霍建寧更直接與活動組織者短兵相接,批評對方扭曲事實,以“文革”式的手法抹黑公司管理層。

在英國,霍建寧還曾為了“和黃”的電訊業務,直接喊話李嘉誠的老熟人英國首相卡梅倫,聲稱如果英國政府不能在拍賣4G頻譜時對“和黃”特別照顧,公司將停止在當地的電訊投資,甚至全面撤出當地。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跟隨李嘉誠以來,霍建寧始終緊緊維護李嘉誠的形象和聲譽,包括李嘉誠說過的話、表過的態,他都會牢牢記在心裡,及時替他去圓滿。

2005年,李嘉誠曾一時興起,來了個神預測——集團的全球3G用戶“在45天內一定可以突破1000萬。”話音一落,有人質疑,但事情很快過去了。

然而,當聽者都已忘記這件事的第45天,霍建寧幾乎是掐著點地令“和黃”對外發布了消息:公司的全球3G用戶人數已成功突破1000萬。

霍建寧的忠誠來自於他的品德,他對李嘉誠的感恩,更來自於李嘉誠的領袖魅力。李嘉誠曾多次談到,要做領袖,而不是做老闆——

“領袖領導眾人,促動別人自覺甘心賣力;老闆只懂支配眾人,讓別人感到渺小。”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在很多人看來,霍建寧就是個打工的,也只是個打工的,但李嘉誠卻從來都不以“打工的”來看待和定義他,也沒讓他感到過自己的“渺小”。

霍建寧進入李嘉誠的視線,來自他的老上司馬世民的推薦。馬世民回憶,他在一次日本公幹中,發現霍建寧不但在財務處理上表現卓越,而且還是出色的談判高手,所以回來就向李嘉誠作了推薦。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不久,李嘉誠就將方才30來歲的霍建寧提拔為“和黃”執行董事重點栽培,這在當時的香港大財團是絕少有的。霍建寧出任“和黃”總經理後,李嘉誠更給了他絕非一般老闆可以給予的支持和信任。

出售Orange的關鍵時刻,幾乎在驚心動魄中度過每一天的李嘉誠,除了明確大方向並不斷提醒已經忙到病的霍建寧注意身體,沒有給霍建寧任何壓力和質疑,幾十幾百億的價碼也都由霍建寧相機行事。雖然交易尾聲時,他已睡覺都把手機放在床邊調到最大音量,生怕錯過霍建寧彙報過來的消息。

除了霍建寧,在“長和”系,還有許多堪稱大神級的人追隨李嘉誠,一隨就是幾十年,就是一輩子。

當某香港巨頭企業接連爆出“老臣”離職與背叛的負面事件後,有記者感嘆於“長和”鐵打的班底,並曾公開提問李嘉誠,你到底有何秘訣凝聚人心?

聽到提問的李嘉誠沒有直接回答問題,而是微笑著轉頭望向霍建寧,幾乎就在他轉頭相望的同時,霍建寧也微笑著轉頭過來望向他——

目光相遇,兩人會心而笑。

“打工皇帝”前二甲都來自潮商企業


騰訊2017年報披露,劉熾平去年薪酬總額按年勁升94%至2.37億元人民幣(摺合約2.96億港元),較霍建寧高出近8600萬港元或40%。

不過,雖然霍建寧去年總薪酬低於劉熾平,只有2.1億港元,但他所收取的絕大部分屬現金,包括高達1.98億港元的酌情花紅,與劉熾平大部份屬股份酬金不同。

馬化騰的劉熾平,李嘉誠的霍建寧,他們為富豪們打江山之前已經是年入千萬的精英,這樣的人中之龍到哪裡打工都會有前途。

有人說,這種精英式的成功充滿了時代的偶然性。但我們更應該稱之為“他們本身就很成功,在加入了更適合他們的平臺之後獲得了財富與能力的放大效應”。

主要來源:華商韜略、新浪網、金融八卦女、早科技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