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要知道在古代,經常發生戰亂,天災甚至乾旱,經常導致有很多很多的災民,也就導致了很多很多人妻離子散,以及一些當時封建社會官丞們老是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是他的,是隔壁老王的,在加上當時並不發達的科技技術,就出現了滴血認親這種荒唐可笑的做法。

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清朝流亡災民

“滴血認親”最早出現於三國時代。其方式是“滴血認親”,認為“血相溶者即為親”。

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滴血認親

觀眾熟悉的“李府連環案”是《大宋提刑官》中很精彩的一段,宋提刑運用“滴血認親”的方法驗證出了和魁父女並無血緣之親的事實,進而破獲了李府連環案使和魁伏法。石巖彬說,“滴血認親”是古代的檢驗方法,但按現代醫學的觀點分析,這種方法顯然缺乏科學性。因為血液與血液之間的融合就是我們平常生活中的輸血規則,相同血型可以互輸,O型血可以輸給任何血型,也就是相容,一個和你血型不一樣的人,你跟他滴血認親,就可以融合在一起,血型一樣就不能,如果你現在跟一個陌生人滴血認親,你和他的血型不同,相融了,他就是你爸爸了?這顯然不可能!

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古代除了滴血認親之外,還有釋滴骨法,也就是血液滴在骨頭上面,看他融不融進去,滴血認親和釋滴骨法在古代都是相當受歡迎的,甚至影響了中國幾百上千年,在謝承《會稽先賢傳》裡就有一篇文章上說到,陳業的哥哥渡海殞命,同船死了五六十人,屍身消爛不可辨,陳業仰天泣曰“吾聞親者血氣相通”於是滴骨,血立即沁入。其他家屬也效法,但是無論滴進哪個骨頭,血液都相融了,搞得其他家屬不知道哪個才是自己真正的親人。

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釋滴骨法

大家都知道,水也好,尿也好遇到疏鬆的沙子,都會漏進去。而且屍體一但腐化,骨髓不管保存在露天,還是埋在泥裡,它的軟組織都會腐敗,然後溶解消失。於是,毛髮、指甲、趾甲全部脫落,只剩下一堆白骨。沒有皮肉保護,骨骼表面就腐蝕發酥,血也好,水也好,尿也好,都能滴進所以也就引發了上面所述的尷尬場面。

古代的滴血認親和釋滴骨法害了不知道多少人,一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很多老人一直相信滴血認親是正確的,我們要破除這種迷信,要以科學的角度破除這種迷信

古代時的滴血驗親真的有用嗎?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願意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