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中國的美食在新疆?

醉裡挑燈看劍164326698


中國的美食確實數得著新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原生態;②多品種;③好食材。



⒈原生態食物是美食的根本所在。從古到今,生命力最強的美食,無一例外都是家常菜。家常菜的根本品質是原生態。所以唯有家常菜可以廣為傳播,譬如流傳最廣的川菜湘菜,沒一個宮廷大菜或飯店大菜,只是回鍋肉青椒炒肉最為普及。新疆的美食體現的最是原生態做法和原滋原味的味道,只不過因為食材和飲食環境而走不出新疆。

舉一個例子。新疆烤肉就不像我們經常見到烤串那麼精細講究,羊殺了,大塊的卸開,柳樹枝子串起來,胡楊枯木點著就地燒烤。這樣的烤肉不香都難。


⒉多品種。新疆算得上是個移民地區,共同生存著47個民族,是我國真正的民族大家庭,而且多年來各民族和睦相處,很少戰亂。主要是國家治理有方,當地維吾爾族文化的強大基因也起著決定作用。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心地善良,待人忠誠厚道,就像一家之長,帶著好頭。民族大家庭,各有各的飲食習慣,各有各的特色美食,多年的相互融合,構成了新疆地區的多種類美食特色。

新疆美食的特色,不是表現在精美外觀和複雜款式,而是原生態。不同外地遊客都能在新疆找到本地本民族最原生態的美食。譬如各地的燴麵拉麵龍鬚麵什麼的,都能從新疆最簡單最古樸的主食拉條子上找到影子。


⒊好食材。這個不多說,新疆的羊肉,大麥小麥啤酒花,蘋果葡萄大西瓜,等等,和疆外明顯不同。這也是新疆美食不好走出疆的主要原因。不過不是缺點,大新疆風景壯麗,人美歌美飲食美,如今交通又很發達,踮腳就到了,當地現場品嚐美酒美食才叫個爽。


普濟


不來新疆你就不知道新疆美食有多好吃,來一次新疆你就等於吃遍了中國。下面用圖片的對比讓你看看新疆美食和各地美食!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新疆揪片子VS山西小揪片

山西的小揪片是山西特色麵食之一,它爽滑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

當年山西人在烏魯木齊開設了一個“山西駝場”,凡從內地到烏魯木齊經商的駱駝隊都在此歇腳,日後這裡便是烏魯木齊家喻戶曉的一條街——山西巷(hàng)子,而山西的麵食也就隨著這些駱駝客在新疆的歷史中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在新疆這個小揪片備受追捧,新疆人民不僅學習山西當地用菜拌著吃的方式,還自己發明創造了炒揪片,湯揪片這些更美味的吃法。

新疆清真肉夾饃VS陝西肉夾饃

陝西臘汁肉在戰國時就聞名遐爾。秦滅韓後,"製作方法傳進長安,之後聞名全國,流傳千年最終發展成了“陝西肉夾饃”

而要追溯這陝西名吃何時傳入新疆恐怕很難,我有時都會猜想,這或許是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時帶來的美味,只是當地的民族將豬肉換成了牛肉。

如今肉夾饃在新疆早就有了自己模樣。白吉餅中夾著的不僅有牛肉青椒,還有夾辣子雞丁、孜然羊肉、豆角牛肉、辣子炒雞蛋等等葷素結合的口味。經過這樣的改良,肉夾饃不再僅是漢族喜愛的小吃,少數民族也為它瘋狂點贊。有時再搭配一碗涼皮子,生活簡直無慾無求!

新疆米粉VS貴州米粉

當年的貴州米粉還是這樣的,湯湯水水,帶著辣醬。

可這些米粉隨著貴州的“疆漂”來到新疆之後就打開了新紀元的大門——變身炒米粉。當米粉隨著辣椒和肉塊一起在鍋裡翻騰的時候,新疆的萌妹子早就暴露了自己吃貨的本性。

當然在吃米粉的歷史長河裡,吃貨的力量不容小覷。他們發現炒米粉和饢一起美味無比便有了炒饢,之後又有了海鮮炒米粉、泡菜炒米粉、炒寬粉、炒年糕等一系列炒米粉的兄弟姐妹。

新疆拌湯VS內地疙瘩湯

說起疙瘩湯還真不知道這到底是哪兒的美食代表。天津人說是天津的,河北人說是河北的,山東人說是山東的,但其實無論怎樣都是中國的傳統美食。

新疆的疙瘩湯有個自己的名字叫做拌湯。味道相對清淡,麵疙瘩也要小一些,但是不變的是讓人胃口大開的屬性。

拌湯簡單容易,適合作為晚飯。當忙碌一天回到家中分分鐘做一碗熱騰騰的拌湯,一碗下肚血槽直接就滿了!

新疆海陸空燒烤VS重慶烤魚

萬州烤魚是屬於重慶漢族傳統名菜,屬於渝菜,口味鹹辣。萬州烤魚採用"先烤後燉"的獨特做法,融合了烤、燉兩種烹飪工藝的精華。隨著做生意的重慶人不斷來到新疆,萬州烤魚的小店也在新疆遍地開花。

作為以燒烤出名的地方,這種烤魚新疆人民怎麼會放過,但是僅僅吃烤魚明顯無法滿足新疆人的胃口了。於是就有了霸氣的海陸空燒烤。

海陸空燒烤就是將海里的魚、陸上的羊和空中的鴿子,結合萬州烤魚和新疆烤肉方法一起烤。隔著屏幕不僅問到了香味還感受到了滿滿的霸氣

新疆棗夾核桃VS北京蜜餞

北京城的各類小吃因為愛新覺羅氏而出名,並流傳至今。其中蜜餞果脯的原料經過處理,糖煮,然後乾燥而成,其色澤有棕色、金黃色或琥珀色,鮮亮透明,表面乾燥,稍有粘性,至今都深受大眾的喜愛。

在新疆比起經過加工的果脯蜜餞,新疆人更愛吃沒有過多加工程序的乾果。因為新疆晝夜溫差大,水果的含糖量高不需要進過糖煮也很甜,再加上新疆乾燥的環境,杏子、桃子等會更容易陰乾變成乾果。

隨著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新疆人民也越來越注重養生,因此“棗夾核桃”這種智慧的結晶應運而生。棗夾核桃不但好吃,還能補益身體,也是零食的首選了。

新疆辣椒絲VS內地辣椒醬

製作辣椒醬幾乎是每個生產辣椒地方主婦的必修課,每當辣椒豐收的季節,製作辣椒醬似乎就是全國主婦的任務。

新疆也是辣椒產量大省,但是和別的地區不同,在辣椒豐收的季節,新疆的主婦們不是做辣椒醬而是曬辣皮子。成片成片的辣皮子鋪在地上的場面都不要太壯觀。而伴隨著內地務工人員不斷的遷入新疆,他們的辣醬也被帶到了新疆,於是新疆人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特色辣椒絲醬。

從天車辣醬到西爾丹辣椒絲,再到拌米粉的辣醬每一次升級都是新疆吃貨的一次頭腦風暴。

新疆撥魚子VS內地面魚

電視劇《歷史的天空》中,姜必達和朱預道自從軍抗日開始,到將軍退休,40多年,麒麟山的面魚,一直是他們愛不釋口的家鄉飯。不過在電視上,我們是看不到這“麒麟山的面魚”到底是什麼樣的,只是覺得這兩條漢子吃的過癮。

在新疆,也有一種象“面魚”的飯,它叫“撥魚子”。就是把揉好的面,放在碗的邊緣,用筷子有稜角的那一頭,把面削到滾燙的開水窩裡,煮熟後再撈出來,做成湯飯、炒麵、拌麵、幹扁或燉魚、燉湯,味道都不錯。

現在新疆出名的“撥魚子”是把和好的面用筷子削出的,這種麵食的做法在中國的山西就有,二者是否與新疆同源尚待考證。

新疆蔥花面VS內地陽春麵

陽春麵是蘇式湯麵的一種,又稱光面、清湯麵或清湯光面,湯清味鮮,清淡爽口。是江南地區著名的漢族麵食小吃,作為淮安的一大特色。就是這種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麵食,新疆人都有能耐吃出了不同。

新疆人喜歡先下面,等到面熟之後關火,再熗蔥花,最後連油帶蔥全部倒在面裡,因為這個工序新疆人喜歡叫它“倒熗蔥花面”。你別說還真的比先放蔥花的味道要更美味一些。

只是簡單的一個先後順序變更就帶了不一樣的美味

新疆人民對美食的覺悟也是沒誰了~

新疆蒸麵VS河南蒸麵

蒸麵條是河南省和安徽省北部的漢族傳統麵食,隨著人口的流動,這些來新疆過活的河南朋友也把好吃的蒸麵帶到新疆。

在新疆蒸麵的樣子又被升級了不止一下下。新疆人的蒸麵不像河南當地人做的蒸需要放各種老抽和八角,新疆人喜歡用西紅柿給麵條上色,這樣既使得麵條變得色澤誘人,又不會因為調料為過重而掩蓋食物本身的味道。

不過不甘寂寞的新疆人在後來的生活中給蒸麵還加入了羊肉的元素,葷素搭配的蒸麵讓它在新疆更有市場了。

上面說的這些都是一些代表作,還有許多吃的都被新疆人民改造過,有的甚至讓人早就忘了這些美食不是新疆的。大概就像

腐乳——在新疆知道王致和人不算多但是家家戶戶少不了七一醬園的紅豆腐

皮帶面——撒?這不是新疆的?!其實最早的皮帶面是人家河南老鄉的燴麵面胚……

牛肉麵——清湯、加肉那都不是事兒,要知道咱新疆的回族同胞可是創造了幹拌牛肉麵!

東北大亂燉——這道東北典型的燉菜早就在新疆變成清真的牛肉大雜燴啦

街邊烤魷魚——我已經發現了,但凡是燒烤類的美食在新疆都是按烤羊肉串的方法做的,無論你是魷魚還是麵筋~

………

我們新疆人吃飯的姿勢也可以給你看哈嘛!!

哦吼,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滿嘴的哈喇子忍不住往出流啊!

天堂很遠,新疆很近;

世界美食很多,新疆最全。

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吃貨之旅,

愛上一個如同美食天堂的新疆,

一起“吃遍新疆”

有首歌唱到:不到新疆你真遺憾! 申明:不要搞地域黑哈,這篇文章是說兩地的美食 權當笑話看好了


豫印


中國美食在中國各個城市,不止在新疆。新疆有新疆特色的美食,歹的很!各地也有各地別具特色的美食,每個地方的人愛好和口味不同,所以,樓主標題別那麼固態,圓潤一點吧!新疆美食,槓槓的!


LIARSONG


我想是因為新疆本身就是一個各民族大融合的地方,新疆美食並不侷限於一種口味,酸甜苦辣應有盡有。新疆人也愛吃,會吃,草原上跑的、水裡遊的、地裡長的、天上飛的都別想跑出新疆人的餐桌。新疆的美食數不勝數,且風味獨特,早已為人熟知,在全國各地到處都可尋到大盤雞、手抓飯、拉條子、羊肉串的蹤跡,全國各地的人到了新疆,也都會被新疆美食所征服。我身邊但凡是外地來新疆的朋友,沒有一個是瘦著回去的……

新疆美食的“十個離不開”,即“黃面離不開烤肉、烤肉離不開烏蘇、抓飯離不開小菜……”。這個觀點高度概括和簡明闡述了新疆美食中各元素休慼相關、命運與共的關係,對新疆美食的獨特魅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黃面離不開烤肉

在新疆,黃面和烤肉可是一對絕配,濃香的烤肉可以讓簡單的黃面找到了豪華盛宴的感覺。

米粉離不開饢

饢鍾情的只是烤肉嗎?當它遇上了米粉,才發現了自己的無限魅力。饢沾上濃厚的米粉醬汁,那份獨特無法言喻。

手抓肉離不開皮芽子

手抓肉配皮芽子,最簡單也是最好的搭配,羊肉鮮香,皮芽子解膩,獨一無二的搭配。

薄皮包子離不開胡椒

不要醋、不要油潑辣子,新疆的薄皮包子只和胡椒是原配。

抓飯離不開小菜

沒有小菜的抓飯是沒有靈魂的。

大盤雞離不開皮帶面

大盤雞美味非凡的湯汁,只有皮帶面才懂。

丸子湯離不開油塔子

丸子湯配上油塔子,拎著“塔頂”可以帶起整個油塔子,一層一層的垂下去,面薄似紙,酥香可口,一道價廉物美丸子湯盛宴就可以輕鬆享受了。

奶茶離不開酥油

香香甜甜的奶茶,放一塊酥油,用勺子攪拌,入口一股酥油的濃香,營養豐富,口感獨特,疆域上,總有飄散不盡的酥油奶茶香。

粉湯離不開油香

回族人的粉湯 “竄得很”(味道濃烈)!回族人的油香“香乍咧”(香極了)!粉湯就上油香,那叫“一吃一個不言傳”!

面肺子離不開米腸子

米腸子、面肺子,腸糯鮮、肺軟嫩、羊肚麵筋有嚼頭,香噴可口,風味獨特,是新疆民族風味之佳品。


亞心網


家鄉在新疆,在內地超過十年,去過的地方不少,對新疆美食和內地美食多少有些發言權。

這幾天正好回到新疆,做飯時我說我在北京炒菜都吃素的。我爸說:吃不起肉麼?我媽說:不放肉都不知道咋炒菜。這就是新疆,無肉不歡的地方。羊肉基本按只買,牛肉一買就是十幾幾十公斤。想想內地,買肉不過幾兩幾斤,都是吃飼料的豬肉,我吃了十年也不愛吃。想吃手抓飯的時候去超市買點羊肉,真的只能勉強解饞,各處的燒烤我基本不吃羊肉串,只因為寧缺毋濫。忍著,回新疆再吃。

我在外地最想念的就是新疆的正宗美味,很多內地人來到新疆也愛上了這裡的飲食,逢年過節都要託運肉食回內地。當然也不一定所有的牛羊肉都是好吃的,確實也有飼料育肥的。我家人專門去山上買那些吃草喝泉水的牛羊,自然美味。還有家養的雞,豈是超市裡二三十一隻凍雞可比的,實話,我在北京從不買。

作為肉食者,肉質的好吃與否才能決定美食有多美,這樣看新疆無疑是最具優勢的。

除了肉,這裡的蔬菜種類差不多都一樣,炒菜必放西紅柿、辣椒,確實有些重口味,但味道是好的。想到我之前在別人家吃的素炒芹菜、素炒葫蘆,完全就是火上加熱一下,看著就沒有食慾,不過是健康的。

這裡的人愛吃麵食,拉條子勁道,也不是那些蘭州拉麵館裡沒有嚼勁的麵條可比,在南方更難有手工做的麵條可吃,所以新疆人去到南方沒有對口的麵食吃,簡直是受罪。

說了這麼多,其實新疆的美食不用和其它地方的食物進行比較,畢竟個人口味不同。愛吃的一輩子都吃不夠,吃不慣的吃了也是浪費。吃自己愛吃的才算美食。


路遇而安


作為新疆人從沒聽過這種說法,中國飲食多樣化,地域化,只能說因為新疆的特殊,全國各地的人在新疆都有聚集,造就了新疆餐飲的多樣性,全國各類菜系都在新疆有體現,不像內地主要都是當地菜為主,但新疆不是,新疆是五湖四海的都有,沒有什麼主次!


西域V孤狼


的確,新疆是一個美食之都,內地的朋友到新疆後都會對獨具特色的新疆美食征服,聞名全國的大盤雞,一吃就上隱的烤肉,還有維吾爾族的烤包子,哈薩克族的燻馬肉、手抓肉、回族的椒麻雞、九碗三行子,還有品種多樣的拌麵、抓飯……

新疆是一個各民族大融合的地方,新疆美食並不侷限於一種口味,酸甜苦辣應有盡有,各民族的美食各具特色。新疆的美食數不勝數,且風味獨特,早已為人熟知,現在大盤雞、抓飯、拉條子、饢、烤羊肉也已走出新疆,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當然要吃最正宗的還是在新疆。



軸線3


其實新疆美食從歷史上來說,分為傳統美食和現代美食兩大類。

傳統美食,大部分是肉食,比如烤羊肉串,烤全羊,烤駱駝

主食上面主要有拉條子,湯飯,抓飯、烤包子等。

喝的有很多比如慕薩萊思之類。

現代的美食,從八十年代開始風靡的大盤雞,大盤羊排,大盤肉。

回族的九碗三行子

從九十年代風靡呼圖壁周邊的大碗肉也是比較出名。

塔城出名的就是風乾肉。

博州出名的是羊蹄子和五臺的雜燴湯,大概是由於水土的原因,到其他的地方味道大變。

如果想在新疆各地吃的風味特色的,那麼可以私信我喲。


柯員之家美女帥哥說



點開我的頭條號就知道了,我是介紹不完新疆的美食了,這是我多年前參加烏洽會時拍的照片,當時我的照相機還不能錄像,手機也沒有現在的那麼多功能智能化,要是有,我能拍出更多優質的照片,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張,都進來看看吧


天台之上


新疆沙漠和戈壁佔新疆總面積的40%以上。這裡乾旱少雨,溫差大,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綠洲面積佔新疆總面積的4%以上。在這種自然地理環境,形成了蔬菜的品種少,數量少的現象,所以新疆的水果格外甜,牛、羊肉好吃沒羶味,饢,大盤雞等美食多的數不勝數。

大家所熟悉的新疆美食有烤羊肉串,抓飯,拿仁,拉條子,烤肉,烤包子,饢,饢包肉,烤全羊,羊雜碎,油塔子,皮辣紅,丁丁炒麵,碎肉面,過油肉面,大盤雞,伊犁馬腸子(就是馬肉灌的肉腸),燻馬肉,酸奶疙瘩(奶酪,一般內地人吃不慣,有酸的,鹹的,酸甜的),奶茶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