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網際網路法院來了!網友爲何密集圍觀?

9月9日,備受關注的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據報道,該法院將集中管轄北京市轄區內應當由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的第一審特定類型互聯網案件,當事人不需要到法院,便可以實現起訴、調解、立案、送達、調解、庭審、宣判、執行等全部或部分訴訟環節的網絡化辦理。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據北京互聯網法院消息,截至9月10日18時,該平臺總訪問量達20.73萬次,註冊用戶586人,共接到網上立案申請207件。“抖音短視頻”訴“夥拍小視頻”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成為北京互聯網法院受理的第一案。

據微熱點統計,在9月8日至12日,全網信息量達到2.9萬條,來自微博平臺的信息有1.5萬條,佔比達51.88%,是事件傳播的主要平臺。由此形成的新浪微博話題#北京互聯網法院#、#北京互聯網法院揭牌成立#閱讀量達到1560萬。從傳播數據來看,法院掛牌成立當日@京法網事 進行微博直播,各大媒體密集報道,引爆輿論;輿論對這一新生事物的正面情緒傾向顯著,其網絡傳播的非敏感信息佔比高達86.67%,微博表情統計中也以正面表情居多。而該法院官方微博@北京互聯網法院 在8月31日開通,為法院處理公共事務、與網友溝通搭建起橋樑和紐帶,不僅獲得了圍觀,也獲得了網友的支持與肯定。

1.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當日引爆輿論

從信息走勢圖來看,在北京互聯網法院成立之前就有一定的信息量波動。9月9日,該法院掛牌成立,召開新聞發佈會,@京法網事 進行微博直播獲得觀看量3萬次,@央視新聞 、@新華網 等媒體官博進行了報道,信息量在當日11時達到峰值,形成了輿論最高峰。次日,輿論持續關注,相關此事再度形成一個輿論高峰。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從事件網絡傳播的關鍵詞雲來看,除了“北京”、“互聯網”、“法院”、“掛牌”等核心熱詞外,“在線”、“審理”、“調解”、“網絡”、“24小時”、“便利”、“自動”等熱詞表明輿論對互聯網法院特點和優勢的關注。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從微博網友轉發、評論相關信息最常使用的表情來看,正面情緒顯著,如“贊”、“good”、“中國贊”等表情均體現出網友對互聯網法院這個新生事物的態度。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2.多地“試水”互聯網法院

北京互聯網法院並非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法院。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掛牌。這是中國乃至全世界第一家互聯網法院,將集中管轄杭州地區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等涉網案件,實現“涉網糾紛在線審”。6月22日,“西部首個互聯網法庭”在成都市郫都區正式掛牌運行。7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增設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7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貫徹落實全面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精神專題視頻會議提出,總結推廣杭州互聯網法院試點經驗,在北京、廣州籌備增設互聯網法院。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而從全網關注用戶的地域分佈來看,法院所在地北京相關信息量最多,其次為廣東、山東、江蘇、上海、河南、浙江等地。由此可見,除北京外,正在籌建互聯網法院的廣東、已建互聯網法院的浙江相對關注相關信息。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3.@北京互聯網法院 搭建與網友溝通橋樑

北京互聯網法院將集中管轄全市轄區內特定類型涉互聯網第一審案件,在探索建立與互聯網時代相適應審判模式的同時,北京互聯網法院激活互聯網基因,在8月31日就開設官方微博,打通了司法機構進行公共管理的重要通路。截至9月11日,@北京互聯網法院 已發佈10條微博,收穫轉發量636次、評論數778條,粉絲量達到3181個。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在@北京互聯網法院 發佈微博的評論區,網友不僅圍觀轉發,還帶來了讚許和期待。“太讚了”、“厲害了”、“與時俱進”、“應時代而生”成為網友對這一新生物種的評價,“支持”、“希望”則是留言中出現的高頻詞。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與此同時,法院系統官方微博也發佈了北京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的喜訊,介紹其受案範圍、案件如何審理、運用哪些科技手段等等,其中@最高人民法院 、@京法網事 、@濟南中院 、@山東高法 等發佈的微博獲得較多轉發,為相關消息的傳播與擴散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4.輿論點贊互聯網法院:高效、便捷、值得推廣

對於互聯網法院這一新生物種,輿論認為從杭州互聯網法院一年多的實踐來看其優勢已經凸顯出來,值得肯定與推廣。

據智合網發佈文章稱,互聯網法院“一系列的技術措施大幅度提升了審判效率,據杭州互聯網法院公佈的數據,涉網案件開庭平均用時28分鐘,平均審理期限38天,比傳統審理模式分別縮短60%和50%的用時,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9%”。

新京報在《讓法治“上線”,讓互聯網法院更規範》中也提及“杭州互聯網法院,已顯出在高效、便捷等方面的巨大優勢”,該文還指出“依法治‘網’的相關司法體系在一步步構建,審判規則在一步步完善,這與我國網民規模已逾8億、網絡糾紛不斷增多的背景相適應,也呈現出了創新司法模式的改革思路。這勾勒出的涉網糾紛審理規範化、協同治網精準化圖景,也值得期許”。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又一互聯網法院來了!網友為何密集圍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