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工作人員檢查夜市攤販

近年來,黃龍旅遊快速發展,讓“黃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名氣日增。在這裡,有這樣的一群共產黨人,他們行走在人流密集的早餐店,穿梭在燈火輝煌的夜市裡,奔行在通往農村家宴的泥濘小路上……有食藥流通的地方,有食安隱患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嚴寒酷暑,從不缺位。他們就是人們身邊容易被忽略的一群人——黃龍縣食藥監衛士。

在該縣大力創建省級食品安全示範縣的契機下,食藥監局積極探索創新監管方式,充分發揮局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模範帶頭作用,他們不怕苦、不畏難,敢於嘗試、勇於探索,在黨建和食藥安全保駕護航之間尋求完美契合點。

面對監管企業量大、面廣、不集中的難題,該局黨支部創建了“網格化監管”模式,按照定員、定責、定崗要求,將監管企業劃片分區,將黨員劃分到各個片區,實現監管全覆蓋、服務全覆蓋;2016年6月以來,該縣打造延安市首家“雲監管”平臺,彌補了非法經營無證可查的空白,通過網絡監管提高了服務效率,增強了企業的自律意識。“雲監管”成為兄弟縣區學習的範例;8月,食品安全質量監測站開展了首期“你點我檢”進市場、進超市、進鄉鎮活動,面對面為群眾解答食品安全疑難問題。互動活動有效縮短了服務群眾的路程,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去年底,此項活動在全省進行推廣。針對小作坊監管難、整改難、經營意識差等問題,10月,食藥監局創立了小作坊“五公示一點亮”監管模式(在小作坊加工場所顯著位置,公示加工工藝流程、人員健康等信息,在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提升操作間的亮度)。給小作坊制訂統一工作標準後,有效地降低了食品加工的安全隱患。11月,黃龍縣被授予了食品安全示範縣榮譽。三年的創建工作,食藥局充分抓住示範創建契機,在監管隊伍中和企業隊伍中打造了兩個典型崗位:黨員示範崗、黨員企業示範店。

該局黨支部牢牢抓住“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契機,組織廣大黨員加強學習,提升黨性修養水平;通過宣傳和學習先進典型,弘揚愛崗敬業、刻苦鑽研、勇於創新的精神,在全局上下形成學典型、趕先進、幹事業、作奉獻的熱潮;圍繞黨建工作從抓活動到建機制、塑品牌的思路,健全黨建工作載體和制度建設。去年7月,建立起一支由15名黨員組成的“食藥監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深入城鎮、社區、農村、校園等地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幫助群眾強化食藥安全意識。

該縣的黨建“四級服務體系”受到各級黨委的一致好評,食藥監局黨支部也建立了支部服務黨員、黨員服務幹部、幹部服務群眾和遊客的服務體系,廣大黨員積極承擔局機關各股室上傳下達的主要職能,還在監管一線爭當先鋒。帶頭服務好乾部,為幹部和群眾提供法律法規的疑難解答;帶頭服務好企業,通過對企業負責人進行定期培訓,提升企業的自律意識,降低食品經營的安全隱患;帶頭服務好群眾,通過各種宣傳,提升群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帶頭為重大活動做好安全保障,今年以來,食藥局黨支部出動黨員幹部362人次,為圪臺鄉芍藥節、高考、房車大會、“未來之星”陽光體育等重大活動構築起一道道食藥安全屏障,在各類大型活動中沒有出現一起安全事故。

張軍蓮“翻身”記

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平菇長勢喜人

34 歲的張軍蓮是黃龍縣瓦2015年,婆婆常年患病,成“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戴著精4000經過多方努力,歷時半個多

2015年,張軍蓮先開闢出一塊地進行小範圍黑木耳試種植,收益良好;2016年,她擴大了種植規模,先後投資15萬元,流轉土地15畝,新建菌棒培育廠房6間、接種室3間、烘烤室1間,又引進鋼架、鍋爐、粉碎機、裝袋機等相關設備。她照顧起這些木耳來,可謂心細如髮,一點點摸索管理經驗。努力終有回報,這一年,她的木耳長勢喜人,口感不錯,賣了個精光。總收入達到了10.24萬元,純收入4.2萬元,人均純收入8400元。

今年,剛過完年,張軍蓮就早早開始籌劃,她決心進一步擴大種植範圍。她將平菇增加至1萬菌棒,木耳增加至5萬菌棒,預計實現產值20萬元,純收入10萬元,人均純收入超過16000元。截至目前,她銷售黑木耳菌棒3.7萬菌棒,收入高達10萬元。

張軍蓮靠著那份不服輸的韌勁和堅忍不拔的毅力,用不到兩年的時間徹底改變了家庭的貧困狀況。張軍蓮說:“沒有政府的支持、村支部和黨員幹部的幫助,我家的脫貧連想都不敢想,是他們給了我底氣和力量。”張軍蓮指著眼前這片木耳和平菇欣慰地說,“當然,它們功不可沒,是它們為我找到了一條脫貧路,致富路。”下一步,她有一個更大的目標,那就是帶動其他村民一起種植,無償為有發展意願的精準扶貧戶提供技術指導,提供菌棒,讓更多的人過上好日子。

石堡鎮社區以黨建助力產業扶貧

黨員帶頭服務 群眾得到實惠

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縣上領導調研香菇基地建設情況

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黃龍讀本:2017.7.31構築起食藥安全的屏障——記黃龍縣食藥監局

香菇菌棒入棚上架

“多虧了社區幹部和村幹部經常來家裡給我講政策和村裡發展香菇的前景,要不然我肯定還是守著那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呢。”67歲的石堡鎮紅石崖村貧困戶付保文這樣感慨。

據瞭解,起初,社區幹部和村幹部在向付保文宣傳成立香菇產業協會、用政策資金入股的時候,他怎麼都想不通,也不同意。經過村幹部的多次講解宣傳,讓他認識到只有藉助支部搭建的平臺投入資金髮展產業,才能獲得更大的收益,早日實現致富小康。

今年以來,石堡鎮紅石崖社區黨支部嚴格落實縣委黨建“四級服務體系”,凸顯“黨務就是服務”,通過落實“把黨建服務建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建在產業脫貧生產線,建在群眾心坎上”的工作思路,在充分徵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採取了“支部建設、黨員服務、貧困戶管理、效益分紅”的產業扶貧模式,通過支部搭建平臺、黨員帶頭服務,最終使貧困群眾得到了看得見的實惠。

自紅石崖支部牽頭成立香菇產業種植協會以來,他們以貧困戶為主體,引導紅石崖村22戶65人以每年1000元的產業扶貧資金入股,支部多方協調資金,投資7萬元建成了佔地面積600平方米、菌棒8000棒的香菇種植基地,為貧困戶搭建了發展產業的平臺。支部負責協調種植專家對貧困戶進行技術指導以及協調香菇銷路,黨員負責為種植基地搞好服務,貧困戶自主選出理事會、監事會,負責菌棒管理及效益分紅。

據悉,該香菇基地目前已經投入使用,每棒可產香菇3斤,年產量1.6萬斤,實現產值12.8萬元,年底戶均可增收4000元,到2018年底戶均可增收1萬餘元。

黃龍縣核桃局強化責任抓項目

讓每一分錢實實在在用在產業發展上

為了使項目成為推動核桃管理、促進產業提質增效的有力抓手,黃龍縣核桃局黨支部強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責任,建立健全各項保障機制,讓每一分錢都實實在在地用在產業發展上,充分發揮每個黨員幹部職工的能動性,以項目建設成效檢驗幹部作風建設,努力營造出風清氣正的工作作風。

該局堅持把提升黨員幹部服務項目的能力水平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載體,發揮每個黨員幹部職工的作用,把幹部服務項目建設作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做”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把“黨建四級服務體系建設”與項目建設緊密結合,堅持黨員幹部在項目一線開展工作、在項目一線組織協調、在項目一線解決問題、幹部在一線成長,真正實現以黨建促進項目建設、促核桃產業發展。

該局進一步完善項目建設責任機制,將每個項目建設工作責任都明確到班子成員,全面落實“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工作機制。強化項目建設需要配套服務,主動和群眾對接協調,做好牽線搭橋,幫助解決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全程跟蹤服務,幫助項目單位協調與所在村組群眾關係,積極解決與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糾紛,為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保駕護航”;強化幹部作風紀律建設,所有參與項目建設的工作人員“接地氣、聚人氣、樹正氣”,要實事求是瞭解實際情況,不能“紙上談兵”,不得以檢查驗收的名義,藉口刁難欺騙群眾,優親厚友、以權謀私,對每次核桃檢查驗收要做到誰檢查誰簽字,並及時公示,接受群眾監督。截至目前,該支部實施的3個項目全部提前完成,沒發生任何因協調服務不到位而停滯不前的情況。

該局成立了項目建設綜合督查組,負責跟蹤督促各項目落實情況,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督查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做到有檢查、有反饋、限期整改有結果。同時,安排專人收集檔案資料,做到項目實施過程軌跡資料清晰完整,竣工驗收資料規範統一。今年以來,督查組共開展督查檢查工作10餘次,有效推進了項目建設的開展。該局主要領導堅持每週都到項目實施區域瞭解項目建設情況,及時幫助解決各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

該局建立項目推進工作定期調度,每週至少組織一次會議,研究項目建設工作,聽取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彙報等。同時,及時反饋項目建設中存在問題,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無法解決的第一時間報縣分管領導,確保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突出鄉鎮、村聯動服務,充分發揮鄉鎮、村級幹部情況熟悉、方便做群眾工作的優勢,發動村級幹部積極參與,保障項目建設中佔用群眾果園和涉及群眾糾紛化解等問題及時得到解決。

截至目前,該局所實施的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核桃產業項目、省級核桃精品示範園建設項目、中央財政林木良種補貼項目已全部實施完成,項目實施過程中沒有發生一起群眾上訪事件,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項目全部通過了市級檢查驗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