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名字由來

源於蠍子溝地貌,由高空俯瞰,蠍子溝像頭東尾西的蠍子,小天池是其頭部;太行山逶迤而過時,分支的幾座奇峰—三峰山、金鑾山、寺臺是其軀幹;順谷而過的小河是其鰲;對稱分佈的幾個細瘦的小村莊是其足。

位於臨城縣西部太行山中段的趙莊鄉鏡內,公園規劃總面積4634.15公頃,林地面積6.7萬畝,原始次生林4萬畝,森林覆蓋率89%以上,是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之一,據衛星遙感監測,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單位負氧離子含量6.8萬個,已知的高等植物有80餘科700餘種,為太行山中南段植物度中心和特有種中心分佈區的核心地帶,可供藥用的有150多種。春天山花爛漫,桃李芬芳;盛夏綠樹遮陰,平均氣溫僅230C;秋天漫山紅葉,碩果累累;冬季冰雪覆蓋,盡顯北國風光;專家贊其"既有江南綠林碧水之秀色,也有壩上(高原)夏季氣候之涼爽"。該景區先後被列為國家級風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森林公園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共包括小天池景區、三峰山景區、雙石鋪景區、金鑾山景區、寺臺景區等五大景區,共100多個景點,以其原始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千年古樹群、奇特的嶂石巖地貌、景色壯觀的雲海和流霧,東部峰巒疊嶂、連綿起伏,變質岩石峰奇特壯觀,形成峽谷、奇石、尖峰等地貌景觀,為國內乃至世界所罕見,是科學考察、生態旅遊、避暑度假的勝地。

蠍子溝八絕

盛夏涼爽的氣候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蠍子溝景區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但由於海拔較高,森林分佈廣闊,與山前河北平原相比,又有明顯的山地森林氣候特徵:即夏季涼爽宜人,溼度大,多雲霧,大氣本底潔淨,空氣清新。特點是區內海拔1000米左右的棋盤鋪、將臺嶺、小天池等地,夏季氣溫更為涼爽宜人。據測定,炎熱難耐的盛夏,這裡最高氣溫只有23℃,夜間睡覺需蓋薄被,且無蚊蠅。所以,專家在評價其鮮明的特色時說,小天池景區“既有江南綠林碧水之秀色,也有壩上(高原)夏季氣候之涼爽”,是消夏避暑的絕好去處。

巍峨挺拔的山峰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景區內山峰大部分在1200米以上,相對高度400-800米,由於在特定的地質基礎上,以流水和崩塌作用為主的外營力作用下,形成了一些奇峰造型景觀。如景區西部山體頂部由於堅硬的紅色石英砂岩覆蓋,沿節理斷層風化崩塌形成了頂平、崖陡、腳緩為特徵的“嶂石巖地貌”景觀,當地俗稱“堖”。這些堖形成各種奇特的造型,如遠望山頂如一座富麗堂皇的金殿蹲座的金鑾殿堖,並傳說清光緒皇帝逃難時曾路過此山;又如石人寨,九個石柱形如玉女,面北而立;而方堖則頂平如墩。旅遊區東半部主要由一些淺變質的砂岩、板岩、變質安山岩組成,堅硬的砂岩往往形成高聳的峰頂或尖刀的梁脊。前者如九樹堖似金字塔一樣高聳入雲;後者如東大梁嶺脊南北延伸,東、西兩側多懸崖峭壁,間有泉水堖、班堖、北池山、白花貝等尖峰。

峻峭美豔的怪石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區內有多處怪石景觀,大致分為三種類型。一類為紅色石英砂殘留于山頂,岩層產狀近於水平,且層理清晰,高高亢起在峰頂,其形如“千層餅”,又象碼放整齊的一摞書,色紅似金,故命名叫“金龜馱書”。二類是一些岩層產狀直立的下元古界砂岩、板岩等堅硬岩石,經風化後仍排立於山脊,如“老孃石”、“擋風石”、“鸚鵡石”、“回首觀音”、“神龜探海”等。第三類怪石是由於河谷兩側山崖崩塌而堆積於海床或岸上的怪石,如形如睡炕的兩塊巨石橫躺於槐河左岸,“雙石鋪”村之名即由此而來。又如趙家溝口的“饅頭石”,聞其名則知其形,形象生動。

廣袤蒼勁的綠林紅海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進入蠍子溝景區,但見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松樹森林,更是蓊鬱蔥蘢。置身其中,如浮游於綠色的波濤之中。上觀天空如斑駁的碎玉,俯視大地,松針落葉疊積,如毯似綿,每一步都使您切身感受到大山的古老和歲月的悠遠。蠍子溝景區因此被專家譽為“太行山中段最綠的地方之一”。

區內植物種類繁多豐富,據多學科專家考證,共有各種植物科700餘種,其中可供藥用的150多種,可觀賞的植物比比皆是。

每年3-4月份,菊科植物在山野開放,星星點點,和村落附近的杏花、梨花一起構成早春百花圖;

5-6月線菊花滿山遍野,火一樣紅的迎春杜鵑點綴其中,將初夏的山野裝扮得十分妖豔;仲夏時節,在滿目的翠綠中,百合、胡枝子、太平花,五彩繽紛,爭相鬥豔;

金秋時節,蠍子溝的紅葉嬌豔的綻放,和北京香山的紅葉一樣,蠍子溝的紅葉也是以黃櫨樹為主,雜以紅楓、秋木、橡樹,卻比香山紅葉早紅半月。紅葉就在眼前,身前身後,抬頭俯首之間,到處是絢爛的顏色。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紅、深紅、火紅、水紅、深黃、棕黃、鵝黃、深綠,相互映襯,相互渲染,構成一幅美妙的山野風光,真可謂“葉密千層秀,花開萬點紅”,這時節的蠍子溝,真的是八百里太行紅葉最美的地方。

在蓮花池至風摩埡、白花貝之間,海拔850-1200米地帶,有500公頃油松林,是太行山油松林成片分佈面積最大的區域之一。林下有松針覆蓋,厚如棉被,鬆軟潔淨,同時發出淡淡的松香味。林中幽淨而清新,使您飽受迴歸大自然之快樂;光線從枝椏間透射到地面,樹影婆娑,給人以詩情畫意之感;勁風搖松,濤聲陣陣,令人心曠神怡。

波濤起伏的雲海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區內山高谷深,林灌密佈,溪水常流,地形封閉,故夏季空氣溼度很大,又因山谷風白天氣流上升,極易形成雲霧。尤其陰雨天氣,溼度幾近飽和,潮氣聚而成霧,霧多而成雲海,迷迷澄澄,鋪天蓋地,兩米之內不辨人影。登臨山頂,但見溼霧從腳底散去,雲團從溝底飄來,上下翻騰,左右飄忽,形成雲海和流霧奇觀。其雲霧如大海般浩茫無際,又比大海縹緲虛幻,變幻不定,一忽兒像萬馬奔騰,一忽兒如大象逐陣,又如海市蜃樓,隨風勢變幻無窮。置身霧海之中,呼吸著醉人的空氣,您會突然頓悟:何以我們的古人創造出“仙”這個神秘誘人的字--山中人都是神仙。您大有一種飄飄然羽化成仙的感覺。您行走在高山之巔,頭頂豔陽高照,一忽兒飄過一片雲,或許即灑下了陣雨,雨過天晴,驕陽復射,綠葉上垂著晶瑩的露珠,半山的岩石上、密林間嫋然升起縷縷白霧,薄時如一抹白色綢帶縈繞在山腰,濃時像白色帷幕把大山封住,使人“不見廬山真面目”。觀雲海流霧最佳處是三峰山、將臺嶺、跑馬梁、白花貝等,東大梁峰脊、九樹堖、金鑾殿堖,也可看到雲海霧濤的壯麗景觀。

清澈不竭的山泉

邢臺蠍子溝 太行山中段原始森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由於森林覆蓋了山樑,樹下厚厚鬆軟的落葉腐殖質層涵養水份,保持了水土,水澗溝頭多有泉水淙淙流溢。一池清泉從石縫中滲出,順溝床流下,水量漸豐,水聲潺潺,使靜謐的溝谷平添了幾分生機。清澈溪流遇石坎橫壩,形成水潭和小瀑,支流彙集而成小河,河水清澈甘冽,水底礫石可數,間或有幾隻河蟹在悠然漫遊。河岸柳枝垂絛,旁有田園果林或臨水村莊,河塘中幾隻鵝鴨,白毛浮綠水,拍翅向天歌,實為一派江南綠林秀水之風光。這樣的植被、水體環境在太行山中是不多見的,尤其溝溝有清流,更為少見。

種類繁多的飛禽走獸

由於森林茂密,這裡還是野生動物鳥類的樂園。野獸如狍子、獾、狐狸、狼、野兔、野豬等,鳥類有環頸雉、石雞、紅尾伯勞等70多種。

富有神話色彩的遺址

蓮花池遺址:蓮花池位於槐樹莊與白雲寺溝頭之間的嶺巔上,海拔1200米,分南池和北池。南池南北長63米,東西寬27米,為不規則的長方形,池的四周有高1.5米左右的砌石。北池距南池200米,面積有南池的二分之一。二池四周,均為蒼松環繞,環境清幽雅緻。關於這兩池的來歷縣誌文獻上無考,僅據《臨城縣地名資料彙編》(臨城縣地名辦公室1993年編)關於“駕遊村”名來歷的記載,宋徽宗曾到此遊覽蓮花池,故有“駕遊”之名。據分析推測,蓮花池東溝內歷史上有一寺院名白雲寺,蓮花池位於白雲寺溝頭嶺巔,很可能是為一山泉積水而成,佛寺崇拜荷蓮,故曾在池中種植蓮花,似應是歷史上白雲寺之水源。而今池水已洇沒於茫茫的歲月,只蓄滿了許多美麗的傳說。

將臺嶺:位於石家欄至雙石鋪東大梁處,海拔高度1010米。將臺嶺因明朝崇禎六年曾有一位將軍在此駐守而得名,並築有防禦工事(今無存),將軍姓名已無法考證,但說明這裡自古便是冀晉東西交通之要塞。嶺上有一平地,闊可縱馬,視野開闊,四望群峰染翠,白雲縹緲,景色優美宜人。

八路軍印鈔廠及糧倉遺址:抗日戰爭時期,這一帶是八路軍129師部隊活動的根據地。趙家溝頭山腰海拔1080米的密林中有一依巖而造的人工洞室,當地傳說是八路軍印鈔遺址。小羅圈和長溝蛤蟆峪有數處八路軍儲存糧食倉庫遺址。令人緬懷半個世紀前這裡曾發生過的壯懷激烈的故事。

棋盤遺蹟:在槐河上游溝旁一塊巨石上刻著清晰的圍棋方格,四周綠樹青山,旁邊清流潺潺,確有傳說中仙家的韻味。相傳,古時有一農夫荷斧牽驢上山砍柴,見二老者在此下棋,就入迷地看了起來。直到日頭西墜才想起回家,扭身一看,斧柄已朽,再尋二老者,已蹤影皆無。及回到家中,物是而人非,全認不得是誰了,正應了“仙家一日,世上千年”之說。據此,這裡原來的村莊有了自己的名字“棋盤鋪”,現在該山莊已遷至戎家莊。在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深山幽谷中,這的確是一個十分有趣的人文遺蹟。

牛蹄印跡:在長溝內的一個池塘旁的巨石上有個牛蹄印跡,圓有尺餘,深中盈寸,清晰可辨,民間傳說是牛郎牽牛追趕織女時印下的仙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