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地方做到位了,太極拳也就長功夫了?

陳氏太極拳對周身各個部位,有著嚴格要求。拳友們,跟著小編一起劃重點吧~

一、頭頸部

這些地方做到位了,太極拳也就長功夫了?

“虛領頂勁”,強調頭部保持正直,頸部肌肉保持鬆弛狀態,使頭部有懸起的感覺,好像有一條無形的引線牽著。如果練拳時頭部東倒西歪,會影響身體的平衡和協調,也難以做到神氣貫頂。

二、軀幹部

這些地方做到位了,太極拳也就長功夫了?

1、胸背

陳氏太極拳對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虛、要松,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長舒暢。而背部須做到舒展松沉、“牽動往來氣貼背”。

2、腰脊

在含胸的情況下,向下塌住勁,能夠使心氣下降,下盤穩固。習練太極拳時前後左右的牽引,必須以腰為主宰。

3、腹部

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丹田是中氣歸宿的場所。陳氏太極拳對腹部的要求是“合”,周身之勁,往外發者皆起于丹田。

4、臀部

在塌腰、合腹、開胯、圓襠的配合下,臀部向後微泛,有利中氣貫於脊中,有利於腰勁、襠勁、腿勁的運用。但需要注意泛臀不是蹶屁股,也不是上突臀哦。

三、上肢部1、肩肘

“松肩沉肘”,兩肩關節向下向外鬆開,兩肘關節要向下沉墜。肩肘關節通順,內勁才能達到掌指。

2、腕

陳氏太極拳有豎腕、坐腕、折腕、旋轉腕等多種變化,隨著動作的需要、身法的協調而變化,以達到放鬆、靈活。

3、手

以心運手,每一舉一動,其運化在身,表現在手。從手型上講,主要有掌、拳、勾三種。

四、下肢部(腿部)

這些地方做到位了,太極拳也就長功夫了?

襠: 要圓、要虛、要松、要活;避免出現尖襠,塌襠和死襠。檔部在左右變換時,走的是平行“∞”字內外旋轉時;在前後變換時,走的是下弧線。腰能松沉,胯能撐開,膝能裡合,襠勁自能撐圓。

胯: 胯根要開,就是胯關節要鬆開。一般初練的人,腿部力量差,不敢松胯,形成膝蓋前載,鼓肚挺胸,身體後仰的不良姿勢。

正確的要求是:保持軀幹部的中正安舒,下蹲時,膝蓋不能超過前腳尖,胯部和臀部像是後邊有凳子坐著一樣。

膝:在整套架式練習時,膝關節要始終保持一定的彎曲。初學太極拳的人,應該先練高身法,待腿上有了支撐力,再逐漸降低身法。這樣由高到低,活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以免膝關節受傷。 足 兩足踏實地,足趾、足掌、足後跟皆要抓地,湧泉穴(正腳心)要虛,要做到“落地生根”。

漲知識了嗎?

對周身各部位的要求,貫串在整個太極拳套路中,任何一部分的姿勢正確與否都會影響全身哦~打好基本功夫,不宜過急,一招一勢進行習練、糾正,定會長功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