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噸廢舊服裝走私入境雲南被查獲

近日,昆明海關隸屬孟定海關在滄源縣、耿馬縣,連續查獲3起涉嫌繞越設關地走私廢舊服裝入境案件,累計查獲廢舊服裝52.24噸,抓獲犯罪嫌疑人5人。

52噸廢舊服裝走私入境雲南被查獲

這是孟定海關首次查獲涉嫌走私廢舊服裝入境案件,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這些堆積如山的廢舊服裝大都來自國外二手市場,仔細查看可發現衣服帶有明顯的穿著痕跡和汙漬。

今年以來,孟定海關狠抓“國門利劍2018”聯合專項行動和“藍天2018”專項行動任務落實,緊盯重點貨物、重點渠道、重點區域,密切各部門協作配合,在充分發揮緝私“利劍”作用的同時,不斷夯實正面監管“堤壩”作用,查獲多起“洋垃圾”走私案件。據統計,今年以來,孟定海關累計查獲“洋垃圾”194.9噸,超過去年全年數據。

★揭秘

洋垃圾中舊服裝利潤至少有10倍

去年7月18日,我國正式通知WTO,從2018年1月1日起,緊急禁止4類24種固體廢物入境,其中包括生活來源廢塑料、釩渣、未經分揀的廢紙和廢紡織原料等高汙染固體廢物。這些進口固廢通常被人們稱為“洋垃圾”,廢舊服裝就是其中之一。

52噸廢舊服裝走私入境雲南被查獲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通常國內接貨人以一兩百元一噸購進以舊服裝為主的洋垃圾,然後經過層層分揀,最終能按1元錢1斤的價格銷售出去。除去人工成本,轉一次手價格就翻了幾番。即便最後有一半舊服裝無法二次銷售,徹底變為垃圾拋棄,通常也能達到10倍左右的利潤,即每噸洋垃圾能帶來數千元人民幣的利潤。

而以1元錢1斤買去舊服裝的買家則會再根據新舊程度進行分揀、二次銷售。根據以往查獲的案例,其中一些普通服裝經過簡單的修補、清洗和熨燙,往往以“外貿尾單”或“出口轉內銷”的名義重新銷售,而對於一些名牌舊服裝,甚至還會送到乾洗店清潔翻新,專門配上假冒的標牌,以不菲的價格進行銷售。電商如今也成為這些服裝類洋垃圾的重要流通渠道。

此前曾有媒體引用知情人士的話稱,這些舊服裝都是“來自於日本、韓國、美國等國家的垃圾場、廢品處理廠及醫院、殯儀館,有些是病人不穿的,有的甚至是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