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到底有多深?

縋丶尋


大海的平均深度在3800米左右,最深的地方是位於日本東南方向的馬裡亞納海溝,這裡是海洋的最低點,深度達到了11034米,壓強是地球大氣壓的1000多倍。

1960年1月23號,美國海軍沃爾什和皮卡德乘坐的裡雅斯特號,耗時4小時零43分鐘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10916米的深度,他們上岸後向媒體描述,深海1萬米之下的海溝在燈光下看起來非常清楚,這裡是一片荒蕪的硅藻泥地。在海溝底部他們還看到了30釐米長的鰈魚和紅色的蝦,但這僅僅是他們口述的內容,並未有官方的視頻記錄。

目前最深且有記錄的海洋生物,是在2014年發現的,上圖中,位於馬裡亞納海溝8145米的一種類似獅子魚的未知生物。

馬裡亞納海溝的深海3000米到5000米範圍內生活中一種奇特的章魚,叫“小飛象章魚”,它們在深海中扇動自己的耳朵來前進,觸角用來控制方向,分佈在世界各地,平均壽命一般在3-5年。

深海1000米到4000米的海域生活著一種鮟鱇魚,它們相貌醜陋,頭部有一個小燈籠能夠分泌光素,在酶的催化下能夠氧化發光。

深海6000米到7000米,海洋學家發現了一種片腳類生物,長得非常像沒頭的蝦,以死亡生物的屍體為食物。


科學薛定諤的貓


人們常說“情深似海”、“仇深似海”,似乎大海就是形容“深度”的最好象徵。其實,大海說深也深,說淺也淺。

先說大海的淺:相對於地球六千多千米的半徑,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也就11千米不到的深度,僅佔地球半徑的六百分之一,所以地球的富水程度和太陽系其他一些天體相比並不算高。更何況,地表海洋的平均深度僅3800米,與地球的半徑的比值相比,甚至遠遠比不上一顆足球表面繃的皮的厚度。

再說大海的深:以人們的日常經驗來看,海洋是深不可測的,人類探索到的部分並不算多。比如馬航飛機墜海後至今未找到就是明證。大洋深處對人類而言,是一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地方。


人類的潛海深度如果不借助器械,最大的深度僅為39米,蛙人也僅能潛到318.25米的深度。相對而言,抹香鯨則能潛入3000米的深海。所以,大海平均3800米的深度對於不借助潛艇的人類而言,完全是個深不可測的世界。


地球上的海洋最深處是馬裡亞納海溝,其深如下圖所示,在3200英尺的下方几乎就是完全的黑暗,最深的地方是馬裡亞納海溝南端一處叫“勇士1號海淵”的地方,深達11034米。


看完了馬裡亞納海溝,再來看看地球上平均深度最淺的海——亞速海,它位於黑海北面,平均深度僅8米: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為有了這片海洋,地球才能孕育生命,無論多深多淺,人們對海洋都應心存敬畏,敬畏它那磅礴的氣勢,敬畏它的浩瀚無邊和瞬息萬變……


城市密碼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在我們地球上,海洋麵積佔到70%以上,陸地面積只有不到30%。地球上有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海洋,中國和美國之間就隔著碩大的太平洋,這裡的平均深度達到了3957米,最大深度達到了11034米。這裡還雲集著6條深度過萬米的海溝,分別是馬裡亞納海溝,也就是最深的海溝,深度就是11034米,最深處叫做斐查茲海淵;還有湯加海溝、日本海溝、千島海溝、菲律賓海溝、克馬德克海溝。它們的深度都要超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科學家在1960年就下潛到了馬裡亞納海溝,那裡居然還有生物,有一條比目魚還有一隻小紅蝦。馬裡亞納海溝就位於日本列島附近,所以經常有猜想說,日本也許在非常遙遠的未來,可能因為地震滑落到馬裡亞納海溝中。當然地球的環境本來就是滄海桑田,不斷進行著各種地質運動,幾萬年,幾十萬年後地球註定是面目全非。



大西洋中的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9219米,位於波多黎各海溝,這條海溝位於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中間,那裡也是高發的地震帶和海嘯帶,一般海溝的位置都是大陸板塊和海洋板塊的交界處,地質運動比較頻繁。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阿米蘭特海溝,深達9074米,地理位置在赤道附近塞舌爾領土上, 那裡是旅遊的天堂。中國在塞舌爾有軍事基地,會幫助塞舌爾打擊海盜,而且兩國是免籤,所以中國人可以去那裡飽覽風光,也可以順便看看這條海溝。


北冰洋是地球上最小的海洋,深度就很淺,其平均深度只為1300米,最深度也只有5449米,那裡沒有海溝,只有深海盆地。


科壇春秋精選


至於海底生物,目前已有記錄,海洋深處,對人來說壓力巨大無法生存,但深海黑暗的海洋世界裡,依然有很多海洋生物。因為人類科技還無法讓人類自由出入深海,所以對深海生物的研究還只是粗淺的認識,那裡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必然又是一塊等待開發的寶地。但我希望人類保護哪裡,不要再開發了,留一塊淨土吧。


平庸60



之前看過一張圖片,叫做“史上最長圖——下潛海底一萬米的過程”。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很震撼的,順著圖片往下滑,下潛越深顏色越暗,壓力也越大。


到1000米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任何陽光了,所以那個深度的生物進化出了自己發光的功能;到3000米的時候,水溫已經到了0-3度,是烏賊生活的地方;過了4000米,就進入了深淵水層帶,這個裡面的魚類視力退化了,還是靠觸覺移動;6000米,進入超深淵水層帶,水溫只有0-1度,壓力大到可怕;再往深去還有什麼呢?


我個人猜測,很可能並沒有什麼。


就整個地球而言,生命體其實只有它的一小部分,深海下就像地殼底下一樣,那是地球在生物出現之前就存在的東西,是一個穩定而龐大的存在,是地球的本體。那不是生物可以碰到的地方。


ps:想象這個問題的過程,再一次感受到了人類的渺小……


雲朵的小時空


目前已知大海最深處為勇士1號海淵,深11034米,位於馬裡亞納海溝南端,由前蘇聯勇士號測量船於1957年8月18日測的。



第二深淵是的里亞斯特海淵,深11022米,位於馬裡亞納海溝。

第三深淵是勇士2號海淵,深10,882米,是南半球最深的地方,位於湯加海溝中段,由前蘇聯勇士號測的。

第四至第十深的海淵也都在萬米深以上。

近年,我國“探索一號”科考船在馬裡亞納海溝開展了深淵科考,科學家們在5000米至10000米級深度獲取2000餘個大生物樣品,其中包括鉤蝦、深淵專屬的獅子魚以及未知物種。



在萬米深海中,水壓高達1000個大氣壓,可以把鋼製的坦克壓扁,那深海動物是如客克服高壓的呢?


科學家發現,在高壓環境下深海魚類的身體結構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它們的骨骼變得非常薄,而且可以彎曲,肌肉組織變得特別柔韌,表皮很薄且透明。

另外,深海中有些動物還進化出了發光器官,有的用於照明,有的用於尋找配偶,還有的則用於吸引獵物。


生活在馬里亞納深海中的毒蛇魚就有吸引其他小魚的發光器官。

科學家還發現,深海火山釋放的能量對海洋生物的生存意義重大。


人類第一次親眼看到海底一萬米處的是唐·沃爾什,他對一萬米處深海的感受是:“因為攪動了太多的海底沉澱物,所以毫無可見度。在過往的下潛中,這種混濁狀態會在幾分鐘內散去。但這一次例外,我們就像掉進了一碗牛奶中,在海底的整個過程中都沒有可見度。”


海洋學家唐·沃爾什(Don Walsh)

1961年,30歲的唐·沃爾什和瑞士發明家雅克·皮爾卡(Jacques Piccard)駕駛深海潛艇特里亞斯號,潛入馬裡亞納海溝距離海平面以下的10916米處,迄今為止還無人超越其記錄。


螞蟻聚焦



關於海的深度,現在只有人類通過探測瞭解到一些東西,但是都不能說完全掌握。到了近代,人類掌握了比較先進的探測的技術,將海洋深度超過萬米的深淵叫做海淵,具體資料百度一下都可以瞭解,筆者就不多說了,因為抄資料很沒有樂趣,僅僅只能說目前所知


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深度是11034米。

至於有沒有比馬裡亞納海溝更深的地方,個人傾向於是有的,但是人類可能還沒有找到這樣的地方。不過筆者小時候曾開過腦洞,海洋的深度會不會和地球的深度一樣呢?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個海洋覆蓋了地球的表面,我們從海洋的一處一直潛下去,有沒有理論上從地球另一面的海洋冒出來?

可惜長大了才知道這個是不現實的。地球也就分了地殼、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其中地殼平均厚度17公里,地幔厚度2865公里,地核厚度3400公里,海洋連地殼都鑽不進去,只存在於地殼的表面,所以從這個結論來看,就不可能存在海洋貫穿地球內部的說法了……

當然考慮到不同區域的地殼厚度不一樣,有的地殼厚度高達65公里,而海洋所在的區域厚度約5至10公里,這樣我們可以大約估算一個。當然只能用平均值了,也就是地球平均的地殼厚度17公里,減去海洋下的地殼厚度5至10公里,那麼最大值就是12公里,雖然不算嚴謹,但這樣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海洋大概最深的厚度就是12公里左右吧,也就是12000米左右。


結合到目前人類探測器探測到最深的海淵為11000米左右,那麼海洋最深12000米的說法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這只是筆者自己臆想了。


阿卡酋長


多深我就不多說了,說說,海底生物,超過200米水深就沒有大型水生物了,萬把米更是漆黑魅影,啥都沒有,大家可以想像一下,水下的壓力,哪有什麼生物啊,不過海底寶藏肯定不會少,板塊不斷變化,說不準幾年小日本子就在瑪利亞海溝了


ZHONGGUOGAOZHUANG


全世界都知道的,人類以到的海底深度是一萬一千多點,。

大海到底有沒底?以我們現有的技術和水平還不夠資格探索,相信不久的未來有這實力來實現。

三多對大海是可敬可謂的,大海里有什麼,有多深,歡迎大家討論討論!!!


叄多


對於大海到底有多深呢之話題,依據海洋科學家探測表明,大海的平均深度約為3800米,到目前為止,通過海洋探測器科技手段,能探測到大海最深的海床約為1萬1千多米左右,不排除還有更深海床存在的可能。


海洋科學家在探測深海床的過程中,有兩大驚人發現:一是會有深海各類動物在生存。生存在深海之中的各類動物,都有二個明顯的生理表現特徵,


其一就是體內會有發光生理現象;其二是絕大部動物物種是透明體。大部分物種是以海床豐富的有機沉積物作為食物來源,極少部分物種是肉食魚類動物。


二是發現深海生存的各類動物都會有發聲的生理功能。它們所發出的聲音各有各的音階與調子,像是共同為海洋演奏一曲永不停息的、不同音階的、不同調子的交響樂曲。

不知這樣的回答是否準確?!如讀者閱後覺得我說的對,希給個點贊並關注我,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學習。宇明於東莞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