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

肉是發物,生病的時候可不能吃啊!

生病的時候只能吃清淡的食物,特別是不能吃肉,不然病情會加重的!

小時候,每當生病,

家裡的長輩總這麼說,

彷彿肉食一定會使病情惡化一樣......

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

可是,

真相究竟是怎麼樣呢?

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

【真相一】

凡事需要辯證看待,一概而論的說法,還是需要仔細推敲。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很多事情受限於當時的科技水平,無法得到科學合理的解釋,於是人們就只能憑藉著經驗來處理自己遭遇的問題。

【真相二】

古人所謂的“生病”,在其時,多半指的是感染或傳染病一類的疾病,這類疾病的特點就是以炎症反應為主,往往伴有發熱食慾不振和消化功能的減退的問題,這個時候給病人提供高蛋白、高脂肪的肉類食物顯然是不合適的。

【真相三】

《紅樓夢》中出現過丫鬟給生病的林黛玉端來“火肉白菜湯”,以及寶玉生病時喝“雞皮蝦丸湯”的描述。

在中醫典籍和文學作品留下的隻言片語中,嚴謹的古人對於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的問題,顯然沒有把答案絕對化,也就是說,生病時並不是絕對不能吃肉的。

生病到底能不能吃肉?

那麼

生病時什麼情況下可以吃肉?

什麼情況下又不可以吃肉?

不同的疾病需要用不同的藥物來治療,甚至同一種疾病在不同的病程階段也需要服用不同的藥物。

其實這和生病時可不可以吃肉的道理相似。我們應該用吃藥的態度來面對生病吃肉的問題,把肉也當作一種治療疾病的藥物。肉有很多種類,製作肉食的烹調方式也很多,在生病的時候,吃的食物需要選擇適合的種類、恰當的烹飪方法、並且把握好食用的度量,吃的時機更要正確選擇。

肉類選擇:生病時吃肉宜選擇脂肪含量較低的肉品,較多的脂肪一來會加重消化負擔,二來有可能會干擾多種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禽肉和魚肉會比豬牛羊等畜肉更適合病人食用。

烹飪方法的選擇:病號飯不宜使用炸、煎等使用大量油脂的烹調手段,理由同低脂肉類的選擇,而且經油炸、油煎的食物質地會變得更硬且難以消化,一些重要的營養素如維生素等也會有較大量的丟失,因此不適用於病人餐飲的加工。另外,在肉類的切割方面,給病人吃的肉類食物,應該儘量加工的細膩一些,避免在餐食中出現大塊的肉,這樣可以幫助病人更好地消化吸收肉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肉絲、肉末和肉糜都會是比較理想的形式。

食用量的控制:生病時肉類食用量不要過大,即便在生病時,如無特殊需要,肉食的攝入量不宜大幅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攝入量。

細節要注意:

  • 在因為急性疾病導致發熱和消化功能減退的時候,不要勉強病人吃太多,特別是肉類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導致病人的不適加重。
  • 對於過敏性疾病,特別是正處於急性發作期的病人應該避免大量食用高蛋白食物,以免再次誘發過敏而加重病情。
  • 肝膽疾病、胰腺疾病和腎臟病的患者應遵醫囑,特別是急性期或發作期的病人,避免膳食中出現大量肉類食物加重病情。
  • 糖尿病、血脂代謝異常和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特別注意避免大量膳食脂肪的攝入,對肉類食物的攝入應嚴格控制。
  • 處於疾病恢復期或手術後康復過程中的患者,應該積極適量地為其提供肉類食物,以提供足夠的膳食優質蛋白質來幫助機體修復受損的組織,肉食的攝入應遵循流質到半流質過渡的次序(如先肉湯後肉粥再肉糜或肉末的順序),以免突然加重消化負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