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了解軍工六校

在中國,有一批高校,歷經變遷,拆拆分分,人們早已忘記他們的名字。在炮火中誕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校址在哈爾濱,所以又簡稱哈軍工)就是其中一所。經過數次拆遷,現分裂為今天的軍工六校: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防化指揮工程學院。

1955年初具規模,設有五個系和一個預科:一系空軍工程系、二系炮兵工程系、三系海軍工程系,四系裝甲兵工程系、五系工兵工程系和預科(1960年又增設防化系)。

1959年中央軍委決定將該學院培養目標改為研究、設計、製造方面的軍事工程師,實施尖端專業集中,常規專業分散的方針。

哈軍工先後共建有10個系:空軍系(西工大)、炮兵系(南理工)、海軍系(哈工程)、裝甲兵系(裝甲兵工程學院)、工程兵系(工程兵工程學院)、防化兵系(防化兵學院)、原子系(哈工程)、導彈系(哈工程+國防科大)、計算機系(國防科大)、電子系(國防科大)。

目前原校址建立在哈爾濱工程大學(哈工程)。

讓我們看看軍工六校的前身——哈軍工有多麼的厲害!

哈軍工大事件:

1952年

3月26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批准創辦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6月3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致函蘇聯政府部長會議副主席布爾加寧,請按5個系的規模為軍事工程學院派遣專家、顧問。

7月11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簽發命令,任命陳賡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8月22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

9月16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臨時黨委。

11月24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請調教授的報告。中央軍委向全軍下達“為軍事工程學院抽調300名助教及1000名學員的指示”。

11月26日學院向中央軍委呈報校舍建築初步計劃。

12月15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成立建築委員會。

1953年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周總理視察哈軍工

1月30日中央軍委總政治部批准成立中共軍事工程學院委員會。

2月21日中央軍委命令:軍事工程學院隸屬中央軍委各總部直接領導。學院下設6個部,5個系,22個專科,24個本科生專業。

2月28日學院黨委作出《關於執行教育任務中幾個主要問題的決定》。

5月13日蘇聯顧問團到達學院。

5月15日毛澤東批示,學院每年畢業學員以800人為限度。

8月6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彭德懷視察學院。

8月26日毛澤東為學院成立暨第一期學員開學頒發《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訓詞》,為學院題寫《工學》報名。

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副總參謀長張宗遜

代表中央軍委參加學院成立暨第一期開學典禮大會。

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賀龍、劉伯承、羅榮桓等中央軍委首長為學院題詞。

9月5日學院頒佈《軍事工程學院教學過程組織基本條例》。

10月5日學院在新生大隊基礎上成立預科。

10月31日“軍事工程學院教育工作者協會”成立。

1954年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哈軍工教員

1月28日學院召開首屆教學方法研究會,於30日結束。

2月28日中央軍委任命劉居英為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

2月學院制定《成績優良的專科、學員班及優等生的標準及獎勵辦法》。

2月周恩來召開國務院各部、委及中央軍委各總部、軍兵種負責人會議,研究解決軍事工程學院師資問題。

6月22日學院成立野營司令部。

8月30日劉居英向教師、處以上幹部傳達毛澤東審閱批准的四年制教學計劃。

10月30日賀龍副總理召集軍委各總部及各特種兵領導開會,研究支援軍事工程學院師資問題。

11月4日學院成立教材編審委員會。

11月19日學院成立教學方法指導委員會。

11月20日第一座1.5米開口單迴路式風洞建成,試車成功。

12月2日學院成立體育運動委員會。

12月13日中央軍委任命劉有光為軍事工程學院副政治委員。

1955年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昔日的軍工大門

1月31日學院召開第二屆教學方法研究會。

4月學院頒佈《專業技術課程教學方法基本條例》。

6月10日學院頒佈《軍事工程學院科學研究工作條例》。

7月21日全院開始歷時15個月的“肅反”運動。

7月學院頒佈《專業教授會實驗室條例》。

9月1日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改為五年。

9月27日周恩來簽署命令,授予劉居英、劉有光、唐鐸、賀振新、唐凱少將軍銜。

9月學院開始招收研究生。科學教育部制定《研究生班暫行條例(草案)》。

11月越南人民軍武元甲大將來院參觀。

12月2日中央軍委批准,成立院長諮詢機構——院務委員會。

1956年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2月29日學院召開第一屆科學研究會議,於3月1日結束。

3月26日學院召開全體教師會議,動員向科學進軍,於4月3日結束。

3月學院頒佈《部隊見習的組織和實施條例(草案)》。

4月1日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保衛副相金雄大

將來院參觀。

4月21日學院頒佈《科學研究獎勵暫行辦法》《科研工作對外聯繫暫行辦法》《稿酬暫行辦法》。

5月10日學院召開中共軍事工程學院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於25日結束。

5月學院頒佈《軍事工程學院學員軍事科學技術協會條例》。

11月16日學院成立國家考試委員會,頒佈《國家考試組織與實施條例》。

12月3日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張宗遜、彭紹輝率領國防部檢查團來院檢查工作。

1957年

2月6日學院召開第二屆科學技術研究會。

4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朱德元帥視察學院。

5月26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總參謀長黃克誠大將來院視察。

6月4日軍事工程學院電子科學技術委員會成立。

6月29日學院召開“反擊右派分子猖狂進攻”動員大會。

6月周恩來批准,劉居英率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參觀團訪問蘇聯、波蘭、捷克三國軍事工程院校。

8月1日學院召開頒發勳章、獎章、紀念章大會。

8月24日副總參謀長張宗遜上將和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上將來院檢查工作。

8月26日全院人員參加松花江江堤防洪搶險,於9月17日結束。

9月粟裕大將來院視察。

12月28日學院召開幹部大會,動員軍官家屬還鄉生產和幹部“上山下鄉”。

1958年

3月26日學院舉行第一期學員畢業典禮。國防部副部長李達上將代表中央軍委、各總部領導機關參加大會。

4月4日學院黨委召開黨的四級幹部(院、系、專科、年級)會議。同時在黨外開展“滅資興無、破舊立新、向黨交心”運動,於6月9日結束。

5月1日周恩來任命謝有法為軍事工程學院政治委員。

5月學院派出第一批留學生到蘇聯攻讀副博士學位。

7月軍械部軍械科學研究所遷來學院,轄屬於炮兵工程系。

8月1日學院第一批科研成果在北京展出,黨、國家、軍隊領導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林伯渠、彭德懷、劉伯承、葉劍英、陳毅、林彪、粟裕、黃克誠及各總部、各軍兵種負責人前往參觀。

8月13日學院黨委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於11月28日結束。

8月31日賀孝先教員研製成功“無機粘接陶瓷車刀”,榮立二等功。

8月學院接收第一批越南留學生。

9月1日彭德懷第二次視察學院。

9月1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視察學院。

9月29日總政治部主任譚政大將來院檢查工作。

9月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東風113”方案審定會。隨後,成立“東風113”試製領導小組。

10月1日電子數字計算機(901)研製成功。

11月5日許光達大將來院檢查工作。

12月12日學院頒佈《軍事工程學院教學改革方案(草案)》。

12月周恩來、賀龍、陳毅、羅榮桓參觀海軍工程系在北京舉辦的科研成果展覽。

1959年

1月23日著名科學家

錢學森來院參觀。

2月15日學院成立導彈工程系。

4月在全軍第一屆運動會上,空軍工程系三名學員獲兩項航空模型冠軍,打破一項世界紀錄。

在全國第一屆運動會上空軍工程系學員打破一項航空模型世界紀錄,海軍工程系學員打破一項航海模型全國紀錄。

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的學制延長為五年半,少數專業延長至六年。取消一年的預科教育。

10月1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建國十週年觀禮代表團400餘人參觀學院。

11月19日陳賡向中央軍委提出學院分建、改建的建議。

12月23日周恩來視察學院。

12月31日中央軍委決定,將炮兵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分出,分別組建各兵種的工程學院。

1960年

5月4日學院召開第二次黨代表大會。

6月①炮兵工程系遷往武昌與武昌高級軍械技術學校合併,成立炮兵工程學院。②學院成立原子化學防護系。

7月15日學院動員深入進行教學改革。

8月3日總政治部批准學院成立軍事法院,軍事檢察院。

8月15日蘇聯政府毀約,撤走全部在學院工作的蘇聯專家。

11月15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賀龍元帥,總參謀長羅瑞卿大將,劉亞樓、楊成武、楊勇、王平上將,蕭向榮中將等視察學院。

3月16日陳賡院長因心臟病突發,不幸在上海逝世,終年58歲。

5月裝甲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裝甲兵工程學院。

6月工兵工程系遷往西安,成立工程兵工程學院。

7月5日中央軍委第94次辦公會議作出將軍事工程學院的教學業務工作歸國防科委領導等決定。

7月24日周恩來簽署命令,任命劉居英為軍事工程學院院長。

7月26日周恩來在總政治部關於幹部子弟在軍工學習的表現彙報材料上作重要批示。

7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譚震林視察學院。

8月3日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視察學院。

8月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林彪元帥視察學院。

8月原子化學防護系遷往長春,成立防化學兵工程學院。學院成立原子工程系,電子工程系。

9月5日北京軍區政治委員廖漢生率解放軍代表團來院參觀。

9月11日粟裕大將來院視察。

9月中央軍委批准,學院學制一律改為五年。

11月2日學院黨委召開黨的教學工作會議和教學代表會議,學習貫徹《科學十四條》和《高教六十條》,會議於16日結束。

12月24日中央軍委任命李懋之為軍事工程學院副院長,張子明為軍事工程學院副政治委員。

1962年

1月10日劉居英、謝有法命令,公佈《關於保證學員學習時間的規定》和《關於保證教師業務時間的規定》。

1月20日總政治部同意將學院教師不含政治、軍事教員職務名稱改為教授、副教授、講師、助教,不再稱主任教員、教員。

2月19日學院頒佈《軍事工程學院教學工作條例(草案)》。

5月18日學院召開招生工作會議,根據周恩來批示,學院招生不再實行組織保送,一律參加全國統考,擇優錄取。會議於23日結束。

5月26日中央軍委任命李開湘為軍事工程學院副政治委員。

6月18日周恩來第二次視察學院。

6月學院專業由64個調整為45個,同時修訂教學大綱,學制分五年、六年兩種。

7月8日國防科委副主任鍾赤兵來院檢查工作。

12月15日學院舉行第三屆學術報告會。

12月羅瑞卿大將在軍委辦公會議上向劉居英傳達葉劍英、陳毅、羅榮桓、劉伯承四位元帥對學院的指示。

1963年

1月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來院檢查工作。

6月18日陳毅元帥視察學院。

9月1日慶祝建院十週年。三總部首長張愛萍、李聚奎、徐立清來院參加慶祝活動。

9月2日學院舉行第四屆學術報告會。

10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真視察學院。

學院開展學習59—111班,樹立良好班風活動。

12月25日學院成立院黨委的教學諮詢機構——教學委員會。

1964年

2月21日學院黨委下達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指示,並樹立了本院學習郭興福教學法的先進典型——張金槐。

4月9日教學委員會召開擴大會議,傳達貫徹毛澤東1964年春節指示和國防科委第三次院校工作會議精神,會議於29日結束。

5月國務院副總理薄一波視察學院。

7月24日羅瑞卿大將視察學院。

7月25日總政治部副主任劉志堅來院檢查工作。

7月31日全國人大委員長朱德

、國家副主席董必武、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視察學院。

8月4日學院召開第三次黨代表大會。

8月葉劍英元帥視察學院。

9月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劉伯承元帥視察學院。

10月8日根據毛澤東同學院60級學員毛遠新談話和總政治部的指示,學院黨委決定分批分期組織師生員工到農村參加“社教”運動。

1965年

5月5日中央軍委決定,軍事工程學院劃歸國防科委建制領導。

5月15日學院撤銷保證教師業務工作時間和學員學習時間的“兩道命令”。

8月17日毛澤東批轉《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第一批參加農村社教運動的報告》。

9月21日學院黨委制定“三段教學,四至五年”的教改方案。專業由45個調整為33個。

10月21日中共中央批准中央軍委《關於軍事工程學院等三所院校改變管理體制的報告》。從1966年1月1日起三所院校改為地方體制,仍歸國防科委領導。軍事工程學院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

12月19日中央軍委通知,經周恩來同意,學院改制可推遲到1966年4月1日起執行。

1966年

2月11日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下達指示:學院的教改設想方案,可以進行試驗,不論階段如何劃分,但要保證有3年時間學習基礎課,1年時間學習專業課,絕不能因此降低學院的教學質量。

3月29日國防科委主任聶榮臻下達哈爾濱工程學院戈果等52名幹部的任職命令。

國防科委下達哈爾濱工程學院楊川等21名幹部黨內任職的通知。

3月國防科委通知,劉居英留任哈爾濱工程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張文峰、曹鶴蓀任副院長,卓明、賀達任黨委副書記,由他們主持學院工作,等待國務院的正式任命。

4月11日學院黨委召開擴大會議,部署改制後的工作,會議於22日結束。

4月電子計算機系成立。

5月11日根據黑龍江省委的部署,學院召開“文化大革命”誓師動員大會,成立“文化大革命”領導小組。

7月22日任允中率黑龍江省省委工作隊進駐學院。

1967年

1月31日“軍工紅色造反者聯合接管委員會”奪取院、系兩級黨政大權。

2月18日“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成立。

6月1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批准,“軍工紅色造反者革命委員會”改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革命委員會”。

6月學院研製生產的“441B—Ⅲ中型通用電子數字計算機”交付國防科委第20、21、31試驗訓練基地使用。

1968年

3月學院開始“清理階級隊伍”。

8月29日黑龍江省革委會派出“工人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學院。

11月15日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有關文件規定,對畢業生進行分配。

12月學院研製的“核動力潛艇水聲通訊識別機”交付海軍批量生產,裝備部隊。

1969年

8月根據黑龍江省革委會的通知,學院736名幹部參加“赴邊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

12月4日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傳達中央軍委指示:決定學院內遷到三線去辦學校。偏重軍工到長沙。

12月20日國防科委傳達中央軍委指示:根據尖端集中、常規分散和實行三結合的原則,一批院校要分建。經國防科委和各總部、軍兵種協商後決定:學院主體(院直領導機關、4個系及基層單位)內遷到長沙;航空工程系遷西安,併入西北工業大學;原子工程系遷往四川省重慶市北碚,組建重慶工業大學;艦船工程系留哈爾濱,改名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風洞實驗室,改名風洞研究所。

1970年

1月29日國防科委傳達國務院、中央軍委通知:自2月15日起,哈爾濱工程學院歸七機部領導。

3月1日國防科委派出調研組進入學院,主持分建和搬遷工作。

5月2日中央軍委批覆,長沙工程兵學院營房移交給國防科委。

5月4日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批覆國防科委的報告,同意哈爾濱工程學院營房移交給瀋陽軍區。

6月15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哈爾濱工程學院內遷長沙,改名長沙工學院,歸廣州軍區領導。

如今的軍工六校:

1.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簡稱“國防科技大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位列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156項重點建設工程、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軍隊“2110工程”,為中共中央1959年確定的全國20所重點大學之一、國務院首批批准有權授予碩士及博士學位的院校、全國首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院校。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技大學

2.哈爾濱工程大學,前身為新中國第一所高等軍事技術學府“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世稱“哈軍工”),陳賡大將為首任校長,中央軍委直屬正大軍區級(正部級)高校,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退出軍隊序列,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1970年文革期間被分拆,以海軍系、原子系、導彈系戰術導彈分部全建制和其它各系部分專業和教師為基礎重新組建哈爾濱船舶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大學。學校是國家“一五計劃”唯一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首批211工程 、985平臺院校,56所研究生院之一,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1世紀人才強軍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學校由國防科工委、海軍、教育部、黑龍江省、國家海洋局重點共建。學校原隸屬於國防科工委,現隸屬於工信部(由原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等合併而成),是國防七校、東北五校之一,是中國三海一核領域最大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和重要的科學研究基地,是被國家授予“航母建設突出貢獻獎”的唯一獲獎院校 。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哈爾濱工程大學

3.南京理工大學(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南理工”,位於古都南京市,北依紫金山,西臨明城牆,是一所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111計劃”、“卓越計劃”、“中俄工科大學聯盟”入選高校之一,中國兵器協同創新聯盟單位,素有“兵器技術人才搖籃”的美譽。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南京理工大學

4.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坐落於北京西南盧溝橋畔,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為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素有“陸戰之王的搖籃”美稱,是全軍重點建設院校和全軍首批教學優秀單位。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裝甲兵學院

5.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發源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系,2012年8月由原工程兵工程學院國防工程系、軍事環境工程系、人防工程系相關專業組建。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理工大學國防工程學院

6.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坐落在北京市昌平區,學院隸屬於陸軍,擔負著為全軍培養中、初級防化指揮軍官和中、高級防化工程技術軍官的任務。學院以工學、軍事學門類為主,承擔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雙重任務。開設有防化兵指揮、生化防護工程、裝備保障指揮、核技術與安全等4個本科專業,擁有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學院佔地3000餘畝,建有種類齊全、標準先進的各類實驗室、專業教室和訓練場地。

中國曾經最牛的軍工院校——帶你瞭解軍工六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防化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