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名與劇情風馬牛不相及的傳統戲《黃金台》常用來給科班孩子開蒙

京劇《黃金臺》是一出傳統劇目,早年,曾是一出常見於舞臺的戲,也是很多科班裡給小孩子開蒙的戲。戲的故事是:戰國時,齊國世子田法章遭太監伊立誣陷,逃出王宮被巡城御史田單藏匿府中。伊立搜府,世子裝扮田單之妹混過。田單攜世子出逃,在城關遇盤查,經賄賂衙役得以逃脫。仔細品味,《黃金臺》之劇名與該劇情節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此劇亦名《田單救主》或《搜府盤關》,倒於劇中情節相符合。至於《黃金臺》劇名的出處可能與樂毅投奔齊國,被伊立責打驅逐,燕昭王欲伐齊而設立黃金臺招賢納士,樂毅轉投燕國,登臺拜帥,大獲全勝,後田單用火牛陣大敗燕軍,擁立新君復國的故事有些關聯吧。

劇名與劇情風馬牛不相及的傳統戲《黃金臺》常用來給科班孩子開蒙

流傳廣泛的《黃金臺》實際上是“搜府”和“盤關”兩折精彩摺子戲的展示,其中融合了生行、淨行和醜行的精華,繁重的唱、念、做、舞,深受廣大戲迷觀眾的歡迎。老生是《黃金臺》的主角,主人公巡城御史田單,從譚鑫培到餘叔巖、馬連良、譚富英、楊寶森等老生名家都擅演此劇,在京劇舞臺上出現田單這個人物的大概就這一齣戲,這位“火牛陣”的導演,是一位文能安邦、武能定國的顯赫人物。田單是悶簾導板上場,頭戴紗帽、身著藍官衣,顯示他在朝中的地位還不是很高。這個時候的田單表現出的是他的足智多謀滿腹韜略,以及處事不驚的神情。“搜府”一場,田單與伊立有一大段精彩的對手戲,伊立“御史衙前下了馬”,專為找茬而來,田單虛與周旋,唱腔不多,大都是念白,唸的時候,輕重急徐變化很多,難度很大,恰如其分地表現出田單這個人物的身份、性格、心境、環境,尺度的把握就在於軟中帶硬,不落下風。

劇名與劇情風馬牛不相及的傳統戲《黃金臺》常用來給科班孩子開蒙

“盤關”的出場是一段精彩的二黃碰板:“千歲爺休得要大放悲聲......”,雖然只有六句,但是深受演唱者和聽眾的喜愛。作為對手戲的伊立同樣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在淨行中太監戲也是十分典型的劇目,伊立驕鷙莽躁的性格與時值壯年的特性,全部反映在了他的那張油白色太監臉,大棗核眉,切菜刀型眼窩,菱角形嘴岔上。繡金的藍龍箭衣、獅子滾繡球團花黑馬褂,滿臉養尊處優、傲慢陰險、兇狠殘暴的神情。右手揚鞭,左手按劍,一副專橫跋扈、桀驁驕矜、小人得志的面目。

劇名與劇情風馬牛不相及的傳統戲《黃金臺》常用來給科班孩子開蒙

此劇另一個看點就是城門官侯欒與皂隸,兩個丑角演員的插科打諢。一上場侯欒有一段醜行膾炙人口的數板,這可是丑角演員的基本功之一。再加上在場上丑角演員的一種“特權”即現場抓哏,使觀眾忍俊不禁。抓哏時允許演員在現場說出與現實有關的內容,或是根據時勢說一些時尚的語言,大多都是提示世人多做善事。看似侯欒與皂隸是在臺上逗貧,實則是揭露官場的醜惡。侯欒是個花錢買官的紈絝子弟,胸無點墨,懶惰糊塗。皂隸是個貪財狡詐、翻雲覆雨的小人。京劇藝術的魅力就是通過細緻入微的人物刻畫,用唱腔、唸白、身段、舞蹈的手段濃縮出準確鮮明的舞臺看點,讓觀眾看過以後回味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