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信用體系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喜訊!信用體系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實施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程,為農戶、農場、農民合作社、休閒農業和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等農村社會成員建立信用檔案,夯實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礎。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開發完成河南省農村信用信息系統,在信用信息採集不斷深入的同時,社會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也正在實現,信用信息的便利可查正逐漸平衡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等,進而惠及中國數億農民。

秋分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與往年不同,從今年起,這一天成為中國數億農民慶祝豐收的節日。

然而,這一天河南省蘭考縣農民賈建雨可沒時間慶祝。他家的“蘭考蜜瓜”熟了,外地訂貨商早已付過定金,等他組織採摘上貨。

喜訊!信用體系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賈建雨今年36歲,是蘭考縣葡萄架鄉杜寨村村民,曾經是當地政府認定的貧困戶。2016年,賈建雨開始建大棚種蜜瓜。如今,他的大棚已從1個增加到13個,流轉土地約18畝。“以前想都不敢想。”他說。

“一個瓜棚成本1萬5千多元,春秋兩茬每棚能收近2萬元,收完秋茬瓜還能趕種一季青菜供應春節市場。而種小麥和玉米每畝1年只能收2000多元。”賈建雨說。

賈建雨想擴大規模,但是錢不湊手,無抵押借款小廣告怕上當,熟人借貸人情債難還。他說:“多虧銀行幫了忙。”

2016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蘭考縣支行開始對當地農戶進行大面積的信用信息採集,委託駐村工作隊、村委會成員和協管員對村民信用進行入戶調查。

根據採集到的信用數據,經評定,賈建雨被授予AA級信用戶,初次獲得蘭考農村商業銀行授信4萬元。

拿到這4萬元貸款後,賈建雨不斷增建大棚,短短兩年,蜜瓜種植面積已經達18畝,不僅實現了穩定脫貧,還買了一輛小貨車。

賈建雨只是當前中國農民借用金融資金髮展農業生產的一個縮影。如今,中國信用體系的完善正在逐步消除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等,打消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風控顧慮。

喜訊!信用體系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2017年初,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開發完成河南省農村信用信息系統,收錄農戶信息涉及村委、扶貧、法院等10個部門173個大項。系統自去年3月上線運行到今年7月末,全省已經有136個縣區使用農村信用信息系統,錄入農戶信息1343.06萬戶,入庫率約80%。

在信用信息採集不斷深入的同時,全國範圍內的社會信用信息歸集共享也正在實現。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已聯通44個部委和所有省區市,歸集各類信用信息175億條,並與國家人口庫建立了信息核查與疊加機制,完善了自然人基礎數據,推動消除政府部門間“信息孤島”。信用信息的便利可查正逐漸平衡借貸雙方的信息不對等,進而惠及中國數億農民。

“信用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引導更多資金回饋農戶發展農業,助力鄉村振興。”蘭州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李泉說。

除了建成的13座大棚,賈建雨還有另外7畝地種植玉米和花生。賈建雨希望能和鄉親商量一下,把這7畝地調換到大棚邊上,改建成大棚統一種植管理。

今年10月,賈建雨的4萬元貸款即將到期。目前,他已著手準備續貸申請資料。“銀行提醒足額還款會提升信用級別,授信額度更高,利率也更優惠。”賈建雨說。

喜訊!信用體系助力農民豐產增收!


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而是為了運用而建設。建立信用評價體系,根本目的是為了帶領廣大村民群眾發展致富,通過自身辛勤勞動幹事創業。因而,一定要有可以參照運用“個人信用評分”的相關政策配套,例如可以考慮在:信用貸款額度、就醫透支額度、建設材料補貼、涉農原料賒購、農機產品賒購……等多方面給予信用評分高的村民以政策傾斜照顧。切實提供實惠,方能引導民心向背;不讓老實人吃虧,才會有更多老實人。信用領域的【信用採招】平臺早已開始探索用信用監管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行業信用信息,對其從事業務進行信用查詢分析,減少風險,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