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今年以來日子不太好過

隨著“金融+科技”進入到深層次的產業融合階段,金融業務綜合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科學技術在改變傳統服務方式的同時,也在重塑著企業的發展模式和風控業態,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

融資租賃業也不例外。在新技術持續滲透的情況下,租賃行業的風控方式也隨之發生了潛移默化的改變。“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在租賃業內會得到更多的認知和應用。”浙江大學融資租賃研究中心理事長程東躍表示,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將會在租賃行業風險管理體系構建中發揮出重要作用。

加強風險管理成關鍵

在多重因素的疊加影響下,融資租賃行業的風險管理難度越來越高,如何在新監管、新經濟背景下,保障自身業務的安全經營,成為擺在融資租賃公司面前的重要課題。

2018年以來,隨著宏觀經濟金融背景的變化和金融監管政策的加強,租賃業面臨的市場環境更為複雜,融資租賃公司存在的一些債務風險和信用風險開始集中顯露出來。

“今年以來,明顯感覺到日子不太好過。”有融資租賃從業人士對《金融時報》記者坦言,行業內風險事件時有發生,推進業務的步子需邁得再穩健、審慎一些。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監管層也全面加強了對租賃行業的管束。從銀保監會對融資租賃公司機構監管職責的收歸統一,到地方相關監管部門對租賃行業展開的摸底排查,趨嚴的監管政策在淨化行業環境的同時,也給租賃公司業務風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監管趨嚴的大環境下,租賃公司更需要加強內部風險管理,以滿足重要監管指標的要求,適應審慎監管的需要。

融資租賃公司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勢在必行。“無論是在外部業務風險還是內部管理上,風險管理能力是融資租賃企業基本的生存能力,今後也將越來越重要。”中建投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秦群表示。

新技術賦能風控潛力大

畢馬威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金融科技投資創收151億美元,預測到2020年,我國金融科技在互聯網金融核心業務的市場規模或將超過12萬億元。

在金融信息化浪潮不可逆轉的趨勢之下,新技術優化租賃機構風險管控水平潛力無限。

科技發展改變了市場格局、業務模式和客戶行為,同時也在推動融資租賃業態轉型升級。通過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可助力租賃公司提高業務開展效率,規避相關風險,提升風險管理的廣度和深度。

實際上,對於出租人而言,最大的業務風險在於承租人的還租能力,這直接影響到租賃公司的經營和生存,因而還租風險和欺詐風險需要租賃公司重點關注。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可有效防範這一類風險,同時還能提高金融服務的便捷性、智能化、場景化水平,實現為客戶和業務賦能。

如在汽車融資租賃業務中,由於租賃目標客戶群體下沉,汽車融資租賃企業可能會面臨較高的欺詐風險,租賃公司則需要對徵信覆蓋不足的客戶群體進行風險定價。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依據汽車租賃業務邏輯構建相應的大數據風控模型,並輸入包括徵信數據、社交數據、電商數據在內的多維度數據,可以判斷目標用戶的信用水平,在此基礎上的獲客審批將更為精確,大幅提高了風控、審批效率。此外,在後期的貸中、貸後管理過程中,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不間斷地收集和分析客戶信息及還款行為,能夠在合同全生命週期內,對客戶還款能力進行實時追蹤和評估,完成汽車租後管理的數字化,實現了對傳統風控手段的有效補充,做到防患於未然。

科技與租賃如何深度融合

可以預料到的是,科技的逐步滲透,將助推租賃企業的經營提質增效,未來的發展充滿想象力。

程東躍認為,租賃公司可以先行藉助現代化科技公司的平臺,大膽先行先試。在金融科技和融資租賃業務加深融合的過程中,使用新技術,不僅助力租賃公司做好風險識別與風險定價,防範外部業務風險,還將助力租賃公司做好數據庫建設,完善內部風控管理系統。

秦群也認為,就內部管理而言,租賃公司需做到組織的規範化、專業化、特色化和智能化,以智能化的手段提升效率,同時也是提升操作風險、防控業務風險的一個方式。

由於融資租賃行業的服務生態圈較為廣泛,比較看重運營屬性。從底層的商業邏輯來看,重運營的服務生態系統,必然強化信息化系統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恆鑫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張利鈞表示,租賃公司可藉助大數據、移動化的金融思維,在公司內部構建精準決策、業務互進的信息生態平臺,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統對業務發展、經營管理的支撐力度。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醒到,由於金融科技以數據為驅動力,租賃企業需要警惕其自帶的數字風險,將金融科技的深度應用到業務經營之中,仍需較長時間的探索。

如獅橋融資租賃(中國)有限公司總裁萬鈞所說,實際上,融資租賃風險把控的水平也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技術上,租賃公司需要有足夠多的手段來支撐提高業務效率,包括利用大數據等現代新科技來更快地進行風險決策。但是從管理決策上來說,完善租賃公司的風控體系還需要不斷積累,這將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