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地冷價跌」?剛需是否應該繼續觀望?

近期,全國各地土地流拍事件頻現,一、二、三線城市輪番上演土地拍賣現場無人報價戲碼,土地市場降溫加劇。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顯示,

截至2018年8月末,全國已發生土地流拍807宗,累計流拍建築面積達7954萬平方米,是去年同期數額的7.3倍。


廣州“地冷價跌”?剛需是否應該繼續觀望?


導致土地市場遇冷的因素有很多,如掛牌土地非熱門區域地塊,或是配建要求過高。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調控政策起了作用,開發商資金壓力過大,開始逐漸減少盲目拿地,迴歸理性。從2016年9·30開始,全國一、二線城市嚴格調控,這種情況下,房企資金壓力越來越大,雖然整體銷售依然處於高位,但再拿地的資金壓力逐漸增加,對非優質地塊的積極性降低。而今年地產調控更是力度加大,出現歷史上最密集的調控政策潮。租售並舉、共有產權、限售等房地產長效機制已經逐漸落地,更清晰的長效機制在加快制定佈局。中央對房地產調控的核心是房住不炒,最終讓房地產迴歸平穩,土地市場行情也應聲而落。


廣州“地冷價跌”?剛需是否應該繼續觀望?


回頭看看廣州土地市場,相較於全國市場似乎相對樂觀,雖然地塊大多以底價成交,但流拍較少。9月7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也更是一口氣掛出了10宗商住商服用地。針對廣州的土地市場情況,廣州中原地產項目部總經理黃韜認為底價成交併不代表市場行情差。

“最壞的情況我認為就是底價成交而已,不是恐慌式的大跌或出現大量流拍。底價成交也不代表市場差,像有些土地起拍樓面價就去到2萬多元/㎡。個別土地不排除有輕微上漲,可能比底價多一點點,個別標杆性的、位置很好的土地,不單不會流拍,仍然有可能受到開發商和買家市場追捧。這要看土地的具體情況。對於廣州花都、從化此前的幾宗流拍地屬於個例,土地本身的複雜性、淨值等對普通土地來說沒有代表性,僅僅是個案。”

因此廣州土地市場也不會出現恐慌性的大跌或是流拍。

房企加速資金回籠

“金九”變折扣季?

九月作為全年業績衝刺的重要節點,不少開發商也會在這個時候推出新貨,購房者選擇也更多。但今年的九月與往年不同,開發商揹負著沉重的資金壓力,就更加迫切的想要回籠資金,於是今年的“金九”更像是一個“打折促銷季”!


廣州“地冷價跌”?剛需是否應該繼續觀望?


從全國來看,幾個上半年樓市熱門城市,九月都開啟了“放價模式”。如杭州樓市近期也有了涼意。如濱江御江南排屋的預售證均價為48680元/平方米,但在上一次開盤中排屋的備案均價為51286元/平方米,對比價格下降了2606元/平方米。

上海市場也出現了量價雙跌的情況。據上海中原研究院數據,上海8月二手住宅成交量12985套,環比下滑3.32%,成交均價38052元/平方米,環比下跌2.13%;二手房一直堅挺的深圳也出現價格下跌。據深圳規土委數據顯示,8月深圳二手住宅過戶7208套,環比上漲3.10%,成交均價55011元/平方米,環比下跌1.95%。


廣州“地冷價跌”?剛需是否應該繼續觀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