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玲和靄玲:也許有一天,人們會懷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時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蔣美玲,香港燕譽堂主人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蔣靄玲,香港承真樓主人

少女時代喜歡看亦舒的小說,尤其喜歡《圓舞》:人的命運各自不同,變化多端,女人的命運又更多幻彩。

那時,我對亦舒小說裡描繪的香港女性形象充滿嚮往。她們獨立,精緻,清醒,美麗,如同夜光中的白玫瑰。

因為工作的關係,近年來,每年都去香港,也渴求遇見亦舒小說裡的那種玫瑰女郎,始終未曾見到——直到去年九月底的那一天,我偶然闖進了荷李活道的一家名為“燕譽堂”的古董店。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燕譽堂一角

店裡正在做古董盒子的主題展。雅緻的店鋪,被細心打理,井然有序,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細節,體現出主人的好品味。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店內呈現的盒子主題展

主人叫蔣美玲。小巧的臉龐,捲髮過耳,薄施脂粉,白色蕾絲小衫配黑色半裙——就這樣,亦舒小說裡的女主角躍然面前。

隨後的幾天,我又連續在不同的場合遇到美玲,在離開香港前一天的晚上,我們又約了晚餐,痛快地聊了三個多小時。

於是,關於美玲和她的古董店燕譽堂的故事,漸漸有了清晰的輪廓。

蔣氏姐妹的古董店

·TUI CANG·

美玲有八個兄妹,燕譽堂最初是四姐蔣靄玲創立的。

靄玲大學時在美國主修中國文學和英國文學,回香港當了七年中學教師,教學生英文。慢慢的,對香港教育環境有些失望,又返回美國進修。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燕譽堂一角

再次回香港後,靄玲總愛去荷李活道逛逛古董店,淘些舊器物裝飾自己的家。

後來,一位在澳門做傢俱修復的遠房親戚找到她,表示自己年紀大了想退休,女兒在美國不願回來繼承,工廠養了十幾個工人,跟隨他多年,亦不忍令他們失業,頗有些為難。

“那時我也有意進入古董事業,於是就跟他說,傢俱修復廠和工人,我來take over(接管)。”就這樣,以傢俱修復為切入點,靄玲一腳踏入了古董圈。

90年代初,香港企業老外高管眾多,他們對異域風情的中國古董充滿興趣,也有很強的購買力,熱衷於購買中國古董裝扮自己的家,常常是一貨車一貨車地買。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20年前,燕譽堂出的第一本傢俱書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燕譽堂曾策劃的以“馬”為主題的展覽和出版

90年代末,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澳門的修復廠順勢轉移到廣東中山,靄玲的大哥幫忙照看。1998年,美玲從澳大利亞畢業回港,加入燕譽堂。

至此,兄妹三人裡外應合,燕譽堂在業內日漸聲名鵲起。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燕譽堂曾在荷李活道的黃金位置佔據了三層樓(2000-2012年)

“燕譽堂是香港第一家參加法國巴黎雙聯展的古董商。”那時的中國古董店,對很多西方面孔來說,還很新鮮,不少客人是在連續來看兩三年以後,才成為客戶。因為他們非常理性,從產生興趣,到回去研究,最後才決定購買。

那時,燕譽堂每年至少參加兩次國際古董展,有時去紐約,有時去比利時,有時去法國,逐漸積累了許多客戶,也吸收西方家居流行風潮,混搭出中西結合的趣味,每次參展都以不同的主題新鮮亮相。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2003年法國巴黎雙年展,蔣靄玲(中)向法國文化部長Jean Jacques Aillagon(左)先生介紹一件清宮舊藏的紫檀佛龕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前法國總統希拉剋先生光臨燕譽堂舊店

“那真是香港古玩行業的黃金時代。”蔣美玲形容1990至2000年初,那也是燕譽堂發展最快的十年。

在最輝煌的高峰期,他們在荷李活道的黃金位置佔據了三層樓,購下數萬件老傢俱,分店開到了比利時及洛杉磯,將中國文化帶至遙遠的大洋彼岸。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2012年,燕譽堂舊店舉辦的館藏古籍善本展覽

由於很多古傢俱年代久遠,多少有著一定程度的損傷,例如斷裂﹑漆灰脫落﹑龜裂,甚至散架等等,需要及時的維修。燕譽堂建立了一支專業的維修團隊,長年累月在維修古傢俱,希望儘可能“醫治”更多古傢俱,令其重現昔日的光輝。

2010年以後,拍賣業大幅度崛起,對傳統古玩店造成不小的衝擊。燕譽堂在積極面對的同時,也打開了新風景。

新風景:承真樓

香港的殖民地背景,使得當下很多年輕人對中國的文化和歷史不瞭解,傳統教育是斷層的。靄玲覺得很可惜,年輕時對教育的熱愛始終還在,亦自感懷有使命。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承真樓藏有大量珍貴古籍

2010年,靄玲決定退出古董圈,將燕譽堂交由美玲打理,自己則回頭做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致力於重拾傳統的美好。

這便是“承真樓”的由來。

“承,意為傳承,真,則指珍貴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一些重要的真理。”靄玲說,“承真樓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宗旨,選定課題與大學、教育機構合作研究,並將研究結果通過會議、講座等方式與大眾分享,讓年輕一代的香港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的含蓄美,建立起他們的文化自信。”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承真樓一角

承真樓位於香港中環擺花街的中環大廈,與荷李活道的燕譽堂相隔不過幾百米。雖處熱鬧的中環,傳遞的卻是安靜典雅、蘊滿能量的中國文化。

我造訪承真樓的那天,是一個悶熱的上午。靄玲住在郊外的島上,每天需要乘船往返市區,路途頗為遙遠。我到得早,在樓下等她。

靄玲以一身幹練簡潔的形象出現,藍色條紋襯衫配牛仔褲,和美玲一樣化著乾淨的妝容。長期和中國文化接觸,她的普通話要比美玲流利很多。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蔣靄玲在介紹承真樓藏書

承真樓藏有大量古籍善本以及各類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書籍,主要涉及考古、傢俱、醫學、藝術等。每個月,這裡都會舉辦一次公益講座,主講中國的美學。

2011年,他們甚至投入了大量精力,與甘肅蘭州西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合作,編撰了一本書——《香譜》,花費五年時間編輯整理,於2016年在香港出版。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承真樓花費5年時間編撰的《香譜》

“清末到現在,我們的國家經歷了很多歷史的改變,也變得很窮很窮。你想想,十八世紀以前,中國是全世界最強的國家之一,然後慢慢就差不多變成全世界最窮的。動盪貧窮的年月裡,人們每天想的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前所有優雅的文化,慢慢就丟掉了,找不見了。所以後來我覺得,既然幸運地閱讀了那麼多關於傳統文化的實物和書籍,是不是也應該去幫助香港的年輕人找回那些丟掉的美好。”

談起承真樓的初心,靄玲的眼睛裡閃著動人的光。

青年時期的蔣靄玲(右)

七年過去了,中環擺花街上的這座私人藏書館,在香港的年輕人中漸成一道新風景。

從燕譽堂到承真樓,蔣氏姐妹也始終在遵從自己的初心,以滿懷深情的熱愛和正能量,緩緩助推中國傳統在港島的代代相傳。

寂寞的荷李活道

我到訪的時間因為適值香港拍賣藝術周,大量的客群都湧向香港會展中心,那裡集中了港島最大的幾家拍賣預展與典亞藝博藝術展,夕陽下的荷李活道古董街,不少店鋪歇業參展,空落落的街道顯得十分落寞。

事實上,即使不是藝術周,平日裡的荷李活道也頗為冷清。客人越來越喜歡去有知名度的拍賣會買東西,因為價格清晰,競爭公開,有來源和著錄,無論是為個人收藏還是日後出手,都大有益處。這個趨勢對古董商造成了很大的危機感。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拍賣與博覽會的興起對古董店有很大沖擊

“那以後古董店怎麼辦呢?”我問。

“我也不知道。”美玲想了一想才認真回答,“如果以後中國只剩下幾家拍賣公司的話,一年只有兩次機會,像逛超市一樣去購買藝術品,大家也會厭倦。說不定有一天,人們也會懷念起以前可以去慢慢逛著古玩市場,去不同風格的古董店,慢慢看東西的時光。”

一個可能的趨勢是,古玩市場會慢慢發展成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以商業化拍賣為主的集中買賣,另外一個便是時光倒回,有一小部分耐心的藏家,仍然會熱衷於流連於傳統古董店,享受著和古物更細緻、更安靜的交流,歐洲已經出現此番現象。

也許有一天,人們也會懷念起起慢慢逛著古董店的時光

就像亦舒在《圓舞》裡寫道的那樣:“風景這麼好,我們的生命還有很長一截,路的確是彎曲一點,但有什麼關係?我們終於會到達羅馬。”

我想,美玲和靄玲,也終會找到自己心中的羅馬。

文字、攝 影丨程 香

舊照由受訪者提供

-END-

美玲和霭玲:也许有一天,人们会怀念起慢慢逛古董店的时光|退藏

▼ 閱讀原文,購買古早味巖茶“石乳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