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里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才集。心遠,地自偏。

心和雅集坐落於龍華新區東環二路的世紀華庭7號樓一樓,毗鄰深圳龍華區星河ICO時尚購物中心。在喧鬧的地段,獨闢蹊徑的茶棲,真是個特別的去處。輕推門扉,古色古香的茶几、茶具映入眼簾,茶的芬芳也撲鼻而來,沁人心脾。原來,茶也會醉人。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從古至今,茶藝都是一項高雅而且安靜的儀式,茶韻悠悠,都市裡浮躁的心也慢慢平靜下來了。近日,這裡還舉行了一次茶與美的邂逅。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3.8女神節古代點茶文化分享之旅

現場茶藝大師與會員們分享了別開生面的古代點茶藝術及建盞文化,並積極互動,女神們親自動手感受古代點茶的魅力。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茶藝大師與會員們一起點茶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一起品茶

隨後享用午餐,席間歡聲笑語一片、分享著各自的趣事,溫馨而愉快。在杯盞的碰撞之間,大家不僅陶冶了情操,又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情誼和歸屬感。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一起品茶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相聚

不同的時空,相同的雅緻;不同的人,相同的茶香。

道人曉出南屏山,

來試點茶三昧手。

忽驚午盞兔毫斑,

打作春甕鵝兒酒。

在蘇軾的筆下,茶香已被譽為春甕釀製的最為高檔的酒香。當然,還有鬥茶的容器名品——兔毫斑黑釉建盞。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跨越千年的那“盞”風華

建盞,意指建窯燒製的黑釉茶碗,即建窯黑釉盞,因宋代建窯所產的黑釉瓷器,絕大多數是茶碗,統稱“建盞”。

而蘇軾筆下的兔毫斑黑釉建盞是當時最為名貴的茶盞,它是黑釉瓷器的代表,在宋代曾是皇室御用茶具,被譽為宋代第一茶器。

建盞釉料很特殊,是由純天然的草木灰+含鐵量較高的紅色粘土+優質礦土混合形成,在時間的煅燒和溫度的變化間產生不同的筋脈和色彩,釉面呈現兔毫、油滴或曜變等斑紋,溫潤晶瑩,瑰麗悅目,極具中國民族風情和東方藝術色彩。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說的就是建盞。在那個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高度發達的朝代,鬥茶風行一時,建盞也因其窯變釉面五彩斑斕、瑰麗悅目,成為皇族、士大夫、社會名流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而在2017年廈門的金磚五國會議上,作為國家級非遺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盞更是作為國禮,贈予各國來賓。

多次登上央視,從發掘到起源,從流傳到傳承,它走過的人文歷史,輾轉流傳日本的經歷,都多層次地剖析著建盞的藝術價值、人文價值和收藏價值。

一碗一盞 散發的時光茶香

關於建盞的用法,北宋皇帝徽宗在《大觀茶論》、書法家蔡襄在《茶錄》裡面均明確指出,建盞是最適合點茶和鬥茶的茶器。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那麼,除了釉色吸引人外,建盞還有什麼獨特之處,贏得宋代鬥茶家的獨愛呢?

盞心的圓是茶粉的量器,填滿盞心,正好是宋人點茶常用約一錢七的茶粉(約5-6公克);而點茶前後需要六次注水,第一次注水到第一道折沿(止釉線),盞心的寬窄要正方便調膏,而調膏的水量正好在這止釉線的位置。

接近45度角敞開的盞壁,讓漸漸升高的水面形成開闊的空間,點茶時易於擊拂,所以建盞在近口緣處盞壁內折,盞內有一條“指溝”,溝上還有一條凸出的折沿。這條折沿剛好吸收掉擊拂時波濤洶湧的茶湯能量,使茶湯不致溢出。盞口緣微撇,品飲時非常適口,以時下的說法,便是“符合人體工程學”。

由於建窯黑瓷中的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適合鬥茶的需求,所以,在宋代成為最上乘的茶具之一。

心和雅集茶棲會館:慢時光裡的一“盞”風華

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

當午後的陽光,透過樹木,一縷縷透過櫃門,照耀在建盞間,釉色斑紋便呈現出露珠般的光芒。泡上一杯茶,盞中的斑紋透過茶湯的折射,彷彿水中的游魚,歡快遊曳,讓你午後的茶事更加完美。

體驗慢時光,領略這一“盞”風華,心和雅集,茶棲,建盞在這等待,期待邂逅您的光陰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