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將進入「寒冬」?企業可從這些方面做準備

製造業將進入“寒冬”?企業可從這些方面做準備

當前,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與傳統的製造業進行深度融合。同時,這些前沿信息技術正在引發以數據為核心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各個國家為了增強國際競爭力、促進經濟增長,都將製造業作為新的突破口。為探討製造業未來的發展方向,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盛大舉辦。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西岸拉開帷幕,眾多有識之士齊具上海,共同探討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發展願景。在會上,馬雲表示,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面臨的痛苦將會遠遠超過今天的想象。此論斷一出,立馬引發了眾人的熱烈討論。未來十到十五年,傳統制造業果真會遇冷嗎?

目前我國製造業發展喜憂參半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為了在國際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許多國家都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促進製造業的發展。例如,美國積極推動“再工業化”,在高端製造領域具有自己的優勢;

德國實施工業4.0戰略,通過促進製造業的智能化升級,來重塑國家的綜合競爭力。對此,我國出臺了“中國製造2025”戰略,積極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努力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

在政策的引導下,我國製造業的從業者齊心協力,將整個製造業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就市場規模而言,我國製造業的市場規模位已位居世界前列。2016 年,全國製造業的總產值已經超過22萬億元,佔國內總產值的 30%,製造業儼然已經成為了促進國內經濟增長的關鍵點。同時,在研究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製造業的專利申請數量也不斷增多,製造業的技術升級速度正不斷加快。

換個角度來看,我國製造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果,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我國以製造大國聞名全球。另一方面,與歐美等製造業強國相比,我國製造業的創新設計能力較為薄弱、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總體還不高。在全球產業鏈中,我國製造業總體上還處於價值鏈的中低端,加快質量、效率、動力變革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的製造業仍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製造為主,附加值相對較低,人均製造業產出低於發達國家。從出口產品的具體類別來看,我國高端技術密集型製造業的出口額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口老齡化趨勢的顯現,我國製造業的勞動力成本也隨之提升,因此,進一步推進製造業轉型升級勢在必行。

企業為預防“寒冬”可未雨綢繆

在瞬息萬變的信息化時代,產業革命幾乎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就製造業而言,整個行業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一成不變、一帆風順。且不管傳統的製造業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是否遭遇“寒冬”,企業只有專注現在、把握當下,才能在暴風雨來臨時保持冷靜、臨危不亂。

那麼,為了防範製造業可能到來的危機和挑戰,企業該提前做好哪些準備呢?

首先,企業應該認真學習國家頒佈的各項政策法規,將自身的發展目標與國家的建設規劃結合起來。

在有關政策的引導下,企業應採取措施,讓企業自身的夢想符合國家的總體利益,使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實現高度統一。

其次,企業要不斷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力度。不管是在資金方面,還是在人員配置方面,企業只有掌握了製造產品的核心技術,才能擁有獨特的技術優勢,在激烈的競爭中不受制於人。同時,採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能有效降低能耗、提升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可持續發展方式的形成。

再次,企業應該注重與科研機構、高校等展開合作,大力培養製造業所需要的尖端技術人才。品學兼優的技術人才不僅能促進行業的技術革新,而且也能有效提升整個國家在關鍵領域的綜合競爭力。在一代代尖端人才的不懈努力下,製造業定能取得新的發展成果。

最後,同行之間的攜手合作也十分重要。拿製造業而言,每個從事製造的企業面臨著複雜的市場環境,總會擁有屬於自己的長處和特色。不論是在經營管理、技術研發還是在產品生產方面,每個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經驗。同行之間加強技術交流和經驗共享,有助於推動整個行業實現飛躍式發展。

製造業的未來,到底會是什麼模樣,我們只能猜想。今後的製造業到底是一片坦途,還是步履維艱,都需要時間的檢驗。當下,從事生產製造的企業只有直面現實、努力增強自身的實力,才能逐漸發展壯大起來,為整個製造業的長遠發展貢獻出屬於自己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