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涇十錦細鑼鼓入選最美鄉音啦,快來爲它投上一票吧!

泗泾十锦细锣鼓入选最美乡音啦,快来为它投上一票吧!

松江泗涇的十錦細鑼入選

《尋秘最美小鎮:淘“最”攻略》

最鄉音啦

快來為它投票吧!

泗泾十锦细锣鼓入选最美乡音啦,快来为它投上一票吧!

雲遊臨此街

鄉音入耳來

……

鄉音是什麼

鄉音是一根剪不斷的絲線

無論走了多遠

始終連著家的那一端

鄉音是一首無法忘卻的歌

無論經過多久

永遠迴盪在每個人的心間

鄉音是異鄉的漂泊人

只要偶遇那熟悉的調子

再孤獨的心也會被溫暖

……

松江泗涇——十錦細鑼

俗話說,無鑼鼓,不成戲。十錦細鑼鼓的歷史,可以追溯很遠。古鎮泗涇北宋時期形成村落,元至元年間,陶宗儀為避兵亂,隱居於泗水南村,並常與一班文人共聚,留下不少佳作,泗涇文化由此中興。

江南絲竹之聲,雜集粗細鑼鼓,絃索、木魚及笙管於一體,是為“十錦細鑼鼓”。“十錦”是由十段鑼鼓,三段唱腔旋律交替構成。三段唱腔分別出自崑曲《蘆林》、《牡丹亭·硬拷》以及《思凡》中的唱段。

泗泾十锦细锣鼓入选最美乡音啦,快来为它投上一票吧!

錦細鑼鼓最突出一個“細”。它具有南昆軟、糯的藝術特色,文而不武,雅而不鬧,節拍鮮明,跌宕起伏,利落乾淨,以其發聲細膩明顯區別於一般的鑼鼓演奏。在演奏時,一人要兼帶幾件樂器,敲一段鑼鼓點板後,又拿起絲竹演奏,有序交替進行,一專多能,樣式繁多。在樂器運用上,同一面鑼鼓,由於敲法、輕重不同,點板著落處不同,敲出的音色、音質也就不同。有的短促而沉悶,有的悠揚而歡快。

泗泾十锦细锣鼓入选最美乡音啦,快来为它投上一票吧!

2009年8月“泗涇十錦細鑼鼓”作為上海本土民樂代表,正式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海音樂學院在2016年成立的全球第一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研究院把非遺實踐基地落戶在泗涇,來共同推動十錦細鑼鼓的發展與傳播。

不出上海 樂遊隨心

尋秘最美小鎮,發現上海鄉村的別樣之美!2018上海旅遊節期間,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攜手上海市旅遊局推出《尋秘最美小鎮——淘“最”上海》徵集評選活動,評出“最水鄉”“最有味”“最文藝”“最人文”“最活力”“最用心”“最鄉音”和“最愜意”八大人氣獎項。即日起,微信公眾號“話匣子”將連續推出系列投票微信,最終結果將於2018上海廣播節期間揭曉!期待您的投票參與!

點擊“閱讀原文”給泗涇十錦細鑼鼓投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