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小菜場,買小菜,松江的菜場原來發生了這麼多變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民以食為天,“菜籃子”是百姓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晴雨表”。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松江居民的買菜方式也經歷了從有到優的鉅變。

從馬路“小菜場”到大型農貿市場,再到超級市場、線上商城,松江人的買菜場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憑票購物、現金購物、網絡訂購,買菜方式也變得多種多樣。松江菜場的40年變遷,你經歷了幾種?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馬路“小菜場”

松江人吃蔬菜講究時鮮,當天買、當天吃,一般不吃過季蔬菜。“直奴去組撒?”“奴到小菜場去買點小菜。” 每天清晨,松江阿姨們在路邊碰面,就經常這樣打招呼。那時,不管菜場大小都叫“小菜場”,不管葷素放進菜籃子裡都叫“小菜”。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小菜場,其實就是菜販、菜農沿街或在肉莊、魚市四周設攤形成的自然菜場,菜場上還有點心攤、水果攤、小雜貨攤,市面十分熱鬧。菜販、菜農們集中擺攤的地方主要在廟前街秀野橋灘大倉橋東外街等地段。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農貿市場

早在1950年,松江在廟前街松匯路北側建造了集市菜場,搭建了158間簡易棚屋,從此始有固定的有棚屋的菜場。此後,松江逐步建立室內菜場,但規模均不大,居民買菜仍然以馬路菜場為主。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20世紀80年代,露天集市逐步轉入到室內,松江建成了菜花涇、人民路、廟前街、塔橋、秀野橋等農貿市場。此後,松江還開設了招商農貿市場、人樂農貿市場等多個菜市場,各市場人多貨多交易旺盛,秩序良好。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從2005年起,松江逐步告別了傳統印象“髒亂差”的菜場,完成標準化菜市場1.0版的硬件改造。從2017年開始,示範性標準化菜場2.0版進入了松江居民的生活。

在市、區兩級商務部門的合力推進和參建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松江建成了兩家示範性標準化菜市場,分別是清美鮮食新松江店和森鮮館集市三新北店。超市化的管理模式、商場化的購物環境,為居民提供了更安全的蔬果生鮮,更親民的小菜價鈿。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森鮮館集市突出了本土特色,主要銷售松江優質特色農產品。店內所有的蔬菜都是來自企業設在新浜鎮的蔬菜基地。菜場內還設置了許多互動體驗區域,DIY料理教室、花藝室、茶藝室、圖書室,讓“買菜”變成一件很享受的事情。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清美鮮食”是上海清美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旗下運營的標準化菜場。菜場內的產品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清美集團自有的蔬菜基地,從工廠到市場全程採用冷鏈系統,除個別根莖類蔬菜和瓜果外,全部冷藏銷售,確保產品新鮮和食材安全。

超 市

20世紀90年代,隨著超市的興起,松江居民買菜場所也逐漸增多,到21世紀初,到超市買菜成為了不少家庭的習慣。超市從早到晚的超長營業時間,滿足了雙職工家庭的需求。

1997年9月,農工商超市在人民北路開業,也成為了松江人生活中最親民的品牌超市。家住岳陽街道的徐阿姨回憶道,“以前買菜就很喜歡去農工商超市,蔬菜很新鮮,價格也公道,還可以順帶買一些日用品。”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2003年9月,松江首家國際連鎖平價購物商場大潤發大賣場正式營業。僅僅相隔不到一年的時間,卜蜂蓮花超市在老城區開業。至今短短10年多的時間裡,松江拔地而起了許多地標性的大型超市。

2017年,盒馬鮮生在松江開出首家門店,為松江居民帶來了全新的零售模式。“半小時送達”“現買現做”“平價海鮮”……這些全新的模式,更是給松江居民的“菜籃子”帶來了全新的改變。

智慧微菜場

買菜除了去菜場、超市,還可以像拿快遞一樣,將菜市場“搬”進居民社區。通過網上購買蔬果、生鮮、肉禽,隔天就能在家門口拿到,讓你足不出社區,將新鮮蔬菜帶回家。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截止至今年5月,松江現已建設完成141家社區智慧微菜場,品牌以食行生鮮為主,主要銷售模式為“網訂櫃取”。每個智慧微菜場站內都設有冷藏櫃、常溫櫃、冷凍櫃。

目前,食行生鮮為社區居民提供了手機APP、微信等方式的訂購服務,居民只需在當天24時前通過“食行生鮮”平臺下單訂購商品,根據選定的配送時間(最快可以選擇次日下午4點前),“食行生鮮”就會將選購的產品送至社區自提櫃內。

「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改革开放40周年」小菜场,买小菜,松江的菜场原来发生了这么多变化

為了確保食材新鮮,“食行生鮮”採取全程冷鏈配送,利用專業冷鮮車,全程冷鏈配送產品到社區生鮮櫃。社區儲藏櫃還提供免費存放,期間會發送短信提醒居民及時取走購買的蔬果生鮮。

每樣商品上都貼有追溯二維碼,只需要掃一掃,從農產品種植、加工、倉儲、運輸、銷售等訂單詳情都可以全程追溯,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到居民餐桌的過程更加透明。

(部分資料來源:區史志辦、區檔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