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邊小游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上週末去看了北京汽車博物館,老實說,北京這個城市確實有不少好地方,值得一看,品品滋味。

大前提,人要不浮躁。要是草草的看某地,或者功利心特重,是很難看得真切。

寫在前面

汽車博物館本來應是"人前冷落鞍馬稀"的蕭條景象,符合影子雙俠逛景要素"人少、有料"

好死不死,趕上一波孩子團,估計是某小學的課外活動。一個孩子標配2大人,更厲害的是有4個的(爸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整個體驗過程精彩至極。

不過,見識了這份喧鬧的教育,也只能說"呵呵"。

這麼說吧!全程見證了一幕"花朵是如何凋零的悲喜劇"。

印象深刻的一幕是這樣:

一個小男孩,胸前舉著一個爸爸代筆的汽車簡筆畫,一臉不耐煩地擺姿勢,旁邊的媽媽在拍照。

補充一下內容:"你笑一下哎!"孩子硬生生擠出點笑模樣,"難看死了!就想著玩,講的東西你記住沒!不聽話,一會不帶你去動物園了"

"我就去,就去……"孩子邊哭邊咆哮,

"行,那你自己去,我回家"

頓時感覺到:一股濃郁的,非洲草原始野牛的野蠻氣息。

不明白,這種教育理念的生命力居然如此頑強。雖然,大俠時運不濟。本來清淨的週末遊變成趕大集,但還是自我安慰:可以近距離觀察,帝都的高素質教育,以待日後。

沒成想,滿目瘡痍。總感覺,家長們太著急,太用力了。一次活動本來就是玩的嘛,總想塞進去很多知識。其實,這次集體活動,觀察下孩子的行為不就很好了:有沒有禮貌,會不會大聲喧鬧等等。

可能由於,這些方面是無法量化。遠遠比不上分數,來的剛猛直接。所以,當一個有表現欲的孩子,說出一個超出年齡的知識點,全家鼓掌,恨不得全球廣播。這種行為偏差的獎勵,會愈發讓小孩子目中無人。

關於教育跟教養,這是個大話題,又大又沉

。超出了大俠的知識儲備,不作展開。

以下正文

位置:豐臺區南四環西路126號(位於北京市西南方向,屬西南三環到四環之間)。

門票:30元/人(現場無法掃碼買票,可提前網購,網絡訂票22元/人);

時間:9:00-17:00(週一閉館);

看點:1.本身展館內部佈局設計,這個展館在設計上下了心思;2.展品,北京汽車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汽車博物館,汽車種類比較齊全,各個時期的代表車型均有涉及;

推薦原因:人少、有料(大部分時間人少,小几率趕上人多,看命吧);

其他:展館分5層,大概3-4小時可以詳細看一遍,記得帶瓶喝的,不禁止照相,建議喜愛攝影的人,帶相機入內;

附近景點:無知名景點。

博物館2層(中國汽車的發展歷史)

2層是中國建國後,各時期具有意義的各類車型,基本都是當時原廠製造的車子。少數車輛,找不到當時的原車,根據圖紙,後期製作。

另外,受場地限制,整個館內,沒有卡車,基本上都是轎車或吉普一類的小型車輛。

新中國第一輛自行生產的汽車——老解放,只有縮小比例的模型,算是安慰。

一人可興邦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中國汽車之父

汽車博物館唯一的一座雕像是——中國汽車之父:饒斌。

此翁,頗具傳奇色彩。原本是學醫的"白面書生",後加入共產黨,擔任過是圖們警備司令員,屬於上馬排兵佈陣,下馬安邦治民。歷任哈爾濱特別市市長、松江省副書記。

今天只說汽車。饒斌老先生,有三件事讓後人無法超越:創立一汽、創立二汽、創立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原吉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汽車領域的奠基人。

在饒斌帶領下一汽,不單單是簡單生產製造,當時一汽很有前瞻性。不滿足單純的拿來圖紙自己會製造,還組建了一汽自己的研發部門。

一汽開辦了各級幹部和技術工人的學習班、進修班。從開工到投產的三年時間裡,請蘇聯專家共講課1500餘次,聽課人數超過2萬人次的工人學習。這批技術工人,在後來,成為汽車領域的中堅力量。

中國各個時期的轎車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紅旗CA72轎車,以樣車"東風CA71"(並未真正投入生產)為基礎模型,是中國第一輛真正的高級轎車。紅旗CA72汽車總共生產了202輛汽車。主要參數:排量5.6升,V8發動機。該車是一汽為建國10週年獻禮之用,並在國慶10週年閱兵式上使用。

紅旗CA72是手工打造,與現代手工代表追求奢華不同,當時國內車床精度較低。一汽組成了技工突擊隊,手工趕製。次品率較大,車子成本大於實際售價。另外,整車性能不盡人意,剎車和起動都不流暢,而且需要不斷維修。一汽廠還專門給CA72配了維修隊,雖然能保證及時維護,但還是問題不斷。所以,該車自1959年投產後,到1966年便停產。

任何不講背景的批判都是耍流氓。

考慮建國時期,中國薄弱的工業基礎,紅旗CA72還是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的收藏價值遠遠大於其實際價值。

另外,從車型你看出什麼來了嗎?

當時,研發小組收到指示:新中國的轎車要

挺胸抬頭!所以紅旗轎車還是具有濃眉大眼的時代特色。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吉斯110汽車是蘇聯斯大林汽車製造廠(前身為俄羅斯阿莫汽車廠)生產,該車配備6.0升8缸發動機,最高時速135公里/小時。

此輛吉斯110,是斯大林送給中國領導人的禮物,當時是送了5輛防彈的吉斯汽車。

吉斯汽車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催發了是中國紅旗的誕生。不要誤會,紅旗沒有仿照吉斯。中間有個小插曲,在接收蘇聯的禮物時,毛主席被斯大林傲慢的態度所刺激,並指示中國也要有自己的小轎車。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提到帝都北京,就不能不說魔都上海。這兩個城市相愛相殺很多年。當北京國慶獻禮時候,上海當然也不甘寂寞。紅旗轎車誕生以後,上海汽車製造廠隨後就生產了上海牌小轎車。

上海牌小轎車一直生產到上世紀90年代。

不得不說,上海人傑地靈,商業嗅覺靈敏。上汽更是機敏至極的商海快艇。改革開放以後,上汽積極地與外資合作,有了上海大眾、上海通用別克、上海通用雪弗萊等十餘種品牌車型。

可惜,方方稜稜的上海牌小轎車,再也見不到了。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大名鼎鼎的長江750摩托車,這種外形粗獷的摩托車,最大的銷路,竟然是外國的懷舊玩家。

西方市場或日本市場,對長江750一直渴求。在日本,長江750的售價是在一百萬日元以上。在歐洲市場,長江750重新註冊品牌,並命名為Black Star黑星。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德四摩托車

這個不是自行車!是摩托車。在二樓展廳後排,有一溜(5,6輛)這種小型的輕便摩托車。

顯得非常另類,這種摩托車,真是有種小毛驢拉大車的滑稽感。跑不了多遠,又沒有良好的外形設計感。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見證了中蘇友好時期的蘇聯汽車

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是波詭雲譎。上面的老傢伙們見證了中蘇友好時期,第一橫排汽車是伏爾加汽車,中國人根據引入國內的順序,稱其為伏爾加一代、二代、三代。第二橫排為華沙M20汽車,這兩款車引入中國後,主要用於外賓接待。

北京周邊小遊之北京汽車博物館見聞

軍用吉普車

蘇聯軍工給人的印象:

皮實耐用,性價比高。嘎斯69就是其中的代表。

外蒙古,產於上世紀80年代的嘎斯69,還在戈壁路上拉貨,翻山涉水不在話下。嘎斯69是北京212的"爺爺"、各類國產越野車的"太姥爺"。

嘎斯69,由蘇聯的高爾基汽車廠生產,是斯大林發展前蘇聯工業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的產物。最開始只用於國家領導人閱兵和日常出行。後來,隨著進口數量的增多,逐漸配備到縣團級領導幹部和各級政府部門。

直到上世紀60年代初期,隨著中蘇關係的破裂,嘎斯69的進口也登時"嘎然而止"了。但與此同時,我國自行研製的輕型越野車北京212(BJ212)橫空出世。

北京汽車廠製造的BJ212於1965年試製成功,經過上萬公里的反覆測試,1966年正式定型,投產初期,主要裝備部隊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