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如何定價?流量價值如何評估?這都不skr問題!

在廣告變現開始之初,“資源如何定價”是一個對於 APP 運營者來說既複雜又困難的問題——其既怕定價過低使得自身資源價值被低估、變現效益不足;又怕定價過高有違市場買賣規則或“嚇跑”廣告主(超出預算承受範圍)...

事實上,沒有標準的廣告資源定價規則。但一般情況下,媒體卻可將以下幾個維度作為資源定價(或者說“評估資源價值”)的重要參考和依據:

1、基礎因素

在進行廣告變現之前,運營人員首先要知道自家商業化產品的一些基本體量信息(如 APP 裝機量、激活量、註冊量、日/月活躍用戶量等)及品牌信息(如在所有行業中的 APP 列位、在垂直領域的 APP 列位、APP 好評度、APP 調性等)。唯有首先充分而全面的掌握並羅列出這些基礎 APP 運營指標信息,才能便於媒體通過自家真實流量規模、實力等來預估定價。

廣告如何定價?流量價值如何評估?這都不skr問題!

(某教育類 APP 品牌指數示例)

部分指標釋義:

1)裝機量:指 APP 被下載後並安裝的總數量。

2)激活量:指 APP 被下載、安裝後,並被成功打開的總數量。

3)註冊量:指 APP 被下載、安裝、激活後,並被用戶進行個人信息註冊的總數量。

4)日/月活躍用戶量(DAU/MAU):每個人都可能下載、安裝並註冊一款 APP;但又有可能會很快卸載。於是,為了更客觀而真實的反應 APP 營銷價值,日/月活躍用戶量指標至關重要——即通常統計一日/月之內登錄或使用了 APP 的用戶數(去除重複登錄的用戶);此外,DAU 與 MAU 的比值(DAU/MAU)一般用來衡量媒體用戶粘性及服務的衰退週期。比值越高,代表一個月內重複使用產品的用戶比例高、使用頻率高,即用戶對產品的粘性大,同時也代表用戶的留存率高;反之亦然。

5)用戶活躍高峰時段:即哪些時間段內,用戶訪問量最大。一般短時間內追求高曝光或精準時間定向需求的廣告主,會參考媒體此項指標;媒體也可在高峰時段提高流量定價。

2、用戶因素

除了反應 APP 體量和綜合實力的一些基礎運營指標數據之外,APP 內人群屬性也影響著資源定價。

人群屬性包括:

基本屬性:地域、性別、年齡、學歷等;

興趣屬性:健身、養生、旅遊、遊戲等;

購物屬性:人群收入水平、支付能力、人群曾經電商行為等...

一般而言,APP 越是聚集主力消費人群(如 80/90 後)、高知人群、發達地區人群(本上廣深等)或高收入人群等,則基本可定義為優質流量較多,相應的,媒體則可提高定價。

3、廣告相關因素

廣告相關因素也可能影響著資源定價。比如廣告形式不同,定價不同(如開屏廣告、視頻貼片廣告、短視頻信息流廣告一般要比 Banner 廣告、圖文信息流廣告定價高);廣告尺寸不同,定價不同(一般尺寸越大,定價相對來說要更高);廣告在頁面上的位置不同,定價不同(一般越靠上越優質的廣告位置定價就越高)等。

廣告如何定價?流量價值如何評估?這都不skr問題!

4、其他因素

對於媒體而言,之所以現在廣告生意難做、“賣不上價”,並非廣告主刻意壓縮預算。而是廣告主投出去的錢“有一半浪費了”,從而使得媒體遭廣告主放棄、其資源價值也被壓低;而相比較而言,假如媒體能讓廣告主以最少的成本定位到最多的優質受眾,幫助其實現品牌訴求與消費者需求的無縫對接、大幅提升 ROI,則自然而然的,媒體就能吸引到更多廣告主及其預算。同時,隨著媒體越來越受廣告主青睞,其資源價值空間也就越大(即隨著廣告需求加大,媒體可提高定價)。

那麼,媒體該如何幫助品牌最大化營銷效果、以便提升自身資源優勢和價值呢?美數君建議媒體擁有一個技術組件完備的廣告投放平臺,且該平臺要具備強大的技術能力和大數據分析及算法能力等——即該平臺既要能通過全面梳理、整合多方數據,並結合算法分析、建立模型等,來精準的知道用戶是誰、用戶行為習慣、用戶真實興趣;又要能利用諸如人群、地域、時段、廣告位、運營商、網絡環境等多維定向技術幫助品牌定向精準目標受眾;同時還要能通過諸如人工智能引擎推薦技術、動態創意優化技術、頻次控制技術、eCPM 算法等,做到為用戶智能推薦最合適的廣告形式和廣告內容,實現消費者與品牌高效銜接的同時,也讓每次廣告曝光都更具價值。

廣告如何定價?流量價值如何評估?這都不skr問題!

(美數媒體廣告平臺示意圖 點擊閱讀相關文章)

唯有通過這樣一個包含全棧技術模塊、且數據能力強大的廣告平臺,才能靈活滿足各類廣告主推廣訴求、且能確保最高的營銷效果,從而幫助媒體提高廣告主粘性;同時,也會讓媒體擁有更大的資源定價話語權。

除此之外,媒體朋友還應該瞭解——“廣告”定價應該是波動的,不應該只是“最終”定下來的一個價。即開始變現並進行了一段時間後(比如一個季度或半年後),媒體往往應該及時調整自己的廣告資源報價。至於如何調整(往上往下)?調整幅度為多少?這時候就又可以盈收目標(如果想提升變現收益,可適當提高資源價格)、上階段資源消耗水平(流量資源供不應求,可適當提高資源價格)、需求方出價(需求方出價直接反應了媒體的流量價值。出價越高,流量價值越大,則媒體可由此提高資源價格)等為參考依據。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這裡暫不贅述。

廣告資源定價的確是一個複雜且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除了基礎運營數據、品牌指數、用戶質量、廣告形式、廣告位置,或諸如同領域其他競爭者的報價等因素,媒體更可以有更多定價依據。但無論以何為依據,媒體都應該謹記——“拍腦袋”性質的定價方式,還是不要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