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爲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的國家通常都短命。在特定的生產力階段,佔統治地位的階級是士族(貴族)階級。所以那個年代的國家,通常都是由皇帝與眾多豪門大佬共同執掌。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在這種背景下,豪門大佬達成共識,要換個皇帝,通常就跟換個總經理一樣容易。如果換上來的皇帝是同姓,這個還好說。如果換上來的皇帝是異姓,自然就相當於改朝換代了。

其實呢,許多時候只是換了個異姓的皇帝。比如東晉、宋、齊、梁、陳這些國家,通常都是鐵打的豪門貴族,流水的皇帝。

至於當時為什麼荒唐、奇葩皇帝,暴君特別多。我們只要簡單看一下南朝的歷史,大約就可以知道相關真相。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南朝最荒唐,奇葩的皇帝,大約有四個(前廢帝、後廢帝、鬱林王、東昏侯)。而我們簡單梳理他們的歷史,大約就會發現以下四個共性。

第一、他們都是合法上位的。至少他們上位的合法性,當時都毫無爭議。

第二、他們都是荒唐、奇葩的,到了聳人聽聞的地步。

這種內容在史書上我看的多了,只會想到幾個詞,那就是內奸、工賊、叛徒。

反正謊言千遍就是真理,所以御用文人在醜化一個人時,那是怎麼聳人聽聞,就怎麼寫。而廣大吃瓜群眾通常只圖喜聞樂見,哪管事情真相呢。

所以劉XX被打倒時,主要罪名是內奸、工賊、叛徒。這些罪名,等歷史塵埃落地後,人們再回看時,肯定只會想到一個詞,那就是天雷滾滾。問題是,御用文人當時在說這些話時,那都是臉不紅心不跳的。

更神奇的還在於,因為那些變態皇帝的罪行,都是大字報一樣的內容,所以看得多了,自然會發現,這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來看去,全是似曾相識的場景,更是似曾相識的內容,連個新鮮的花樣都找不出來。

第三、他們都很年輕,甚至年幼。

前廢帝劉子業,死時17歲;後廢帝劉昱死時16歲;鬱林王蕭昭業死的時候22歲;東昏侯蕭寶卷死的時候18歲。

第四、他們都是被人篡位後殺掉的。

前廢帝劉子業被自己叔父殺掉,而他叔父殺掉他後,就成了宋明帝。後廢帝是被蕭道成殺的,蕭道成殺他後,經過一番表演後,就成了齊高帝。鬱林王蕭昭業被蕭鸞所殺,而蕭鸞殺了他後,就成齊明帝。東昏侯被蕭衍所殺,蕭衍殺了他後,就成了梁武帝。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從這種共性中,我們大約就會發現,他們之所以變態邪惡,從普遍意義上,就是亂臣賊子篡位後抹黑他們罷了。

說到這裡,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有的皇帝被廢殺後,史書不這樣醜化他們呢?

這大約是因為,皇權政治在宣傳的時候,始終存在兩難之中。

因為總是醜化被廢被殺的皇帝,它很容易推出一種大逆不道的內容。那就是皇帝不能代表國家人民利益,臣子能代表國家人民利益,就可以殺了他,就可以取代他。

如果史書全是這種宣傳方法,皇權的神聖性,一世二世三世萬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在什麼地方呢?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所以,在許多時候,他用必須得夾雜另一種方法進行。那就是,皇帝被篡位了,史書會對他極盡同情的筆調,權臣篡位成功了,史書還會對他進行各種醜化。

這種政治宣傳的缺點在於,它也會削弱皇權的神聖性,因為各種狗屁都不是人,也能開國立號,還要大家永遠忠於他,這叫什麼事呢?

比如,晉明帝說到司馬懿的往事時,都是一副羞得無臉見人之樣。總而言之,我們司馬家族原來這樣不是東西啊。

再比如,《晉書》(這也是傳說中的二十四史之一)言辭鑿鑿地說:東晉開國皇帝表面上是司馬家族的成員,其實是他媽和牛姓小吏私通生出的雜種。

於是,史書就會通過另一種方法彌補它,那就是一再強調天意。

比如,《晉書》在記述司馬家族篡位時,並沒有順著司馬家族醜化曹氏皇帝的內容進行,而是客觀公正的描述了曹氏皇帝的形象,更對司馬家皇族,進行了各種醜化。

最經典的就是,司馬懿天生有狼一樣的本性,曹操早就發現了;再經典一些就是,曹操曾夢到三馬同槽。但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除掉他。

再比如,司馬懿早知道牛繼馬後,就是無法阻止自己家族被牛姓神不知鬼不覺得的取代。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總的來說,史書是上層建築,而在皇權時代,它最重要的一個功效,就是為皇權政治服務。在這種背景下,許多內容我們以為它是歷史的真相,其實呢,它就一個個說謊連草稿也不打的政治宣傳,或是一個個和童話故事並無區別的神話故事。

兩晉南北朝時期的很多皇帝,為什麼既奇葩又短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