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我胸小我驕傲,我為國家省布料

減肥從來就不是目的,耍流氓才是。——沃茲基


我國有句老話叫“心寬體胖”,多少透露出一點傳統農業社會對脂肪的態度——心寬,並不真的指心胸寬廣,而是說生存壓力小,這就意味著體胖者至少得是個有錢人。

但“有錢”僅是必要條件,還不充足,正所謂“能力越大,麻煩越大”,有錢人操的心亦超出老百姓的想象,所以不論對誰來說,能長期維持一身肥肉都是種高價值體現,如果非要找個詞代替,我覺得“膘籤”不錯。

《世說新語》裡有個故事就和此論有關。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不細看以為是戴文·青木呢

話說,某天庾亮去拜訪周伯仁,後者見面就問:“矮油,你最近是有什麼喜事嗎?怎麼胖成這樣?”

庾亮倒也不吃虧,當即反問:“你瘦成這樣是遇上什麼糟心事了嗎?”

以彼之邏輯還施彼身,看起來很美,但不是總能好使,因為這世上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周伯仁顯然就是這樣一個人,只見他臊眉搭眼的說道:“嗨,我能有什麼糟心事啊,跟那就沒關係。我瘦,無非是每天增加一點清靜虛無之氣,排出一點汙濁骯髒之氣罷了。”

於是乎問題的本質發生了變化,胖不是胖,胖變成了髒。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趕緊呼叫郭達啊

肥胖偏見

公平點說,上述故事只是體現了胖子和瘦子之間的天然對立關係,並無勝負之分,至少在那個年代胖一點絕不掉價兒,瘦幾分也不怎麼光榮,作為衡量個人價值的標杆,體型的作用微乎其微。

但是到了現代,整個社會對於胖子的惡意就再也掩飾不住了。

有些老數據是這麼說的,2010年美國做了一項全國調查,發現十一二歲的小胖子裡,有30%都受到了同齡人的欺凌。可能你會說小孩子都無知,缺乏道德建設,再長大一點就好了,但是還有數據顯示,12-17歲的青少年中有超過一半的胖子都遭人歧視。

至於我國是什麼情況我就不清楚了,反正我一直都是個瘦子,而且只欺負比我更瘦的。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欺負人怎麼能不叫我呢

言歸正傳,為什麼胖子容易受欺負呢,他們到底得罪誰了?

比較客觀的說法是,人們欺負胖子是因為覺得胖子應該對自己的體型負全部責任,誰讓你管不住嘴又邁不開腿呢,這種人說白了就是活該。

換言之,幾乎每一個瘦子都認定自己瘦是因為意志堅定主義真。

但事實上,這純屬扯淡。因為人們已經發現與肥胖相關的基因幾乎全部都參與食慾調控,也就是說,胖子的遺傳驅動力讓他們吃得更多,而且不容易產生飽腹感。

此天之胖我,非惰之罪。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相信我,是食物先動的手

能量守恆定律

另一個與胖子有關的著名誤會就是“運動可以幫助減肥”。

這裡必須把話說清楚,運動有益於健康,這是到目前為止都還靠譜的理論,但是運動能減肥的說法已經遭到了無情的駁殺。

關於脂肪這玩意兒,一般人心裡也都有個數,最簡單清楚的公式無過於:只要消耗的能量大於吸收的能量,減肥這事兒就算辦成了。

但事實上,這筆帳還真就不能這麼算。

解決這個問題的實驗原理非常簡單,只要把天天在辦公室裡坐著的人跟職業運動員放一塊兒加以比較就很清楚了,但是當我看完了人家做的實驗報告才知道,我這點死磕精神也就是初中生水平。

萬般皆是命,胖瘦不由人

初中那會兒果然是什麼都敢吃麼

把文員和運動員放一塊兒就算完了?那多沒勁,美國有一幫人愣是跑到坦桑尼亞的草原上,跟原始狩獵部落廝混了幾個月,通過雙標水法獲取樣本,拿回來一對照,發現跟咱城裡人每天消耗的能量基本沒差。

以後可不敢說自己是腦力勞動者了,還是說搬磚的比較貼切。

具體原理我今天就不展開講了,簡單來說可以把人體耗能想象成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來自於肌肉運動,另一部分是維持人體常規運作消耗,兩者比例大致為1:2,如果你哪天心血來潮繞著永定河跑一圈或者舉鐵三十分鐘,那麼肌肉消耗的能量就會上升,但與此同時,人體會自動降低另一部分的耗能,最終整體結果保持不變(或略有增加)。

說了一大圈,胖子的焦慮並沒有得到解決,甭管是因為心寬還是基因,總之肉就在那裡,你動或不動,它只增不減。但好消息是,有健康專家預測,到2030年美國的肥胖人數將達到總人口的一半,屆時憑藉選票和體重,把瘦子們推下道德高地那也是說不準的事。

【世說新語·言語】三十

庾公造周伯仁,伯仁曰:“君何所欣說而忽肥?”庾曰:“君復何所憂慘而忽瘦?”伯仁曰:“吾無所憂,直是清虛日來,滓穢日去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