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玉說軍史丨中外勳章系列解讀(4):紅旗勳章—董振堂、趙博生何時被授予紅旗勳章的?

廷玉說軍史丨中外勳章系列解讀(4):紅旗勳章—董振堂、趙博生何時被授予紅旗勳章的?

1931年春,國民黨第26路軍被蔣介石調至江西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二次“圍剿”。“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關東軍一步步侵佔了我國的東北三省。國民黨第26路軍官兵絕大多數是北方人。他們感到了深重的民族危機,一致要求停止與紅軍作戰,返回北方去抗擊日本侵略者,但遭到蔣介石的拒絕,並派重兵堵住第26路軍北上的道路,引起第26路軍官兵的強烈不滿。

在此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在第26路軍秘密工作的特別支部因勢利導,加緊進行兵運活動,先後發展了參謀長趙博生等近20名黨員,並爭取了該部第25師第73旅旅長董振堂、第74旅旅長季振同等轉向革命。董振堂、季振同與趙博生一樣,雖是國民黨軍隊的高級軍官,但有著熱愛祖國、不戀高官厚祿的一腔熱血,他們看到“九一八”事變後大片國土淪喪,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強烈不滿。

11月底,中共第26路軍特別支部在南昌的接頭關係被國民黨破壞,部分電文被查抄。蔣介石立即向26路軍發來“十萬火急”的電報,嚴令查拿緝捕軍中共產黨員。這份電報落在當時主持軍務的趙博生手裡。趙博生與中共特別支部成員緊急商討應急辦法,一面發出“遵令即辦”的電報敷衍蔣介石;一面派人到中央蘇區向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報告準備發動起義有關事宜。中革軍委批准了起義計劃,並派王稼祥、劉伯堅、左權到寧都城東南的固厚圩就近聯絡指導;同時部署部隊策應起義。

12月14日,趙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按計劃指派部隊控制電臺、指揮機構等要害部門和通往蘇區的交通要道,加強城內城郊的警戒。當晚,趙博生召集團長以上軍官在總指揮部開會,說明形勢和第26路軍的處境及出路後,宣佈起義加入紅軍。全軍1.7萬餘人攜帶武器2萬餘件參加起義。

15日,趙博生、董振堂等帶領起義部隊開赴中央蘇區,受到中革軍委代表和蘇區軍民的熱情接待。16日,劉伯堅代表中革軍委授予起義部隊以中國工農紅軍第5軍團的番號,任命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副總指揮,趙博生為參謀長,部隊分別編為第13、第14、第15軍。寧都起義,打擊了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增強了紅軍力量,對鞏固和發展中央蘇區起了重要作用。

為表彰寧都起義的領導者董振堂、趙博生,中革軍委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決定,於1932年12月4日發佈通令:

“給予領導寧暴的董振堂、趙博生兩同志以全蘇大會所制定最高榮譽的紅旗章”,同時,“給領導寧暴的各幹部以革命書籍多種,給參加寧暴的紅五軍團全體戰士以其他的慰勉與獎勵。”

通令指出:“寧都暴動是中國蘇維埃革命中一個最偉大的士兵暴動。它表示了在反對帝國主義與土地革命的民族革命戰爭中,廣大士兵的走向革命;表示了中國地主資產階級的武裝力量在日前革命日益發展情勢下的更加崩潰與瓦解。同時,增加了一批強大的武裝力量到革命方面來,成為紅五軍團,這是革命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光榮的一頁。”

“通令”號召紅軍各部隊將“寧暴”的偉大革命意義聯繫到目前政治形勢與我們的任務,做廣大鼓動宣傳,興奮起我紅色戰士為擁護蘇維埃政權而戰鬥,為消滅白軍與瓦解白軍士兵而戰鬥的勇氣,粉碎敵人的大舉進攻,以實現江西首先勝利。

趙博生,1933年1月8日率部在江西南城黃獅渡鉗制3倍於己的國民黨軍,指揮作戰時犧牲。為了紀念趙博生,後寧都縣被命名為博生縣。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趙博生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趙博生榮獲的紅旗獎章

董振堂,後任紅5軍團軍團長,率部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作戰和長征。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後,奉命率部西渡黃河,參加西路軍作戰。1937年1月在甘肅省高臺城同9倍於己的國民黨軍激戰9晝夜,壯烈犧牲。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董振堂

董振堂榮獲的紅旗獎章

毛澤東高度評價寧都起義,1937年毛澤東在延安會見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並與他們合影,還在照片上寫下:“以寧都起義的精神,用以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我們是戰無不勝”的題詞。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毛澤東(左3)、蕭勁光(左1)、王稼祥(左2)與參加寧都起義的部分同志1937年在延安合影。

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高度評價寧都起義領導人趙博生、董振堂等,稱讚“寧都起義領導者趙博生、董振堂等人成了堅決革命的同志”。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作者

簡介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姜廷玉,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51年7月18日出生,1969年1月入伍,大學本科畢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原編輯研究處處長兼館學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專業技術4級、文職2級。獲解放軍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

全軍軍史專家庫首席軍史專家之一,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常務理事,毛澤東思想生平研究會、朱德思想生平研究會常務理事,聶榮臻研究會副會長,中央電視臺、中央廣播電臺特約軍史專家。

長期從事軍事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華民族抗戰精神永存》、《多視角下的長征》、《中國軍校發展史》、《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解讀紅色見證》、《外軍名校與名將》、《跨世紀的輝煌》、《軍事證章史話》、《新中國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新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60年》、《解讀抗美援朝戰爭》、《臺灣五十年軍事史》、《黨史軍史研究文集》、《解讀抗日戰爭》、《紅軍不怕遠征難》等20餘部。其中多部獲國家圖書獎、解放軍圖書獎。曾主持完成《中國軍校發展史》、《臺灣五十年軍事史》等全軍軍事科研課題。被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聘為《中國軍事百科全書》“中國曆代軍事人物”、“中國古代戰爭史”、“古代兵器”三個學科副主編。

曾被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防大學聘請為研究生畢業論文答辯專家組專家。全軍軍事圖書、軍事期刊評審專家組專家。

作者 姜廷玉

廷玉说军史丨中外勋章系列解读(4):红旗勋章—董振堂、赵博生何时被授予红旗勋章的?

本期編審:孫 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