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環保發布」陝西省環保廳召開《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召开《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體陝西環保即可快速關注我們;老朋友請將信息分享給更多的人。

9月29日上午10時,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召開《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邀請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汪源女士,陝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副站長曾志剛先生出席,介紹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發佈會由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主持。


「陝西環保發布」陝西省環保廳召開《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召开《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環保廳舉辦的新聞發佈會!

按照《陝西省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宣傳工作方案(2018-2020)》要求,從今年10月起省環保廳、各設區市環保局和關中地區各縣(區)環保局將每月召開一次例行新聞發佈會,通報重點工作,回應熱點問題。省環保廳已從今年7月開始將例行新聞發佈會的頻次由每兩月一次提升為每月一次。歡迎大家多關注,多參與我廳的例行新聞發佈會。我們將為大家瞭解信息,開展采訪提供便利。

近年來,我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各項部署和要求,積極推進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為公眾健康、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今天的發佈會,我們邀請到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汪源女士,陝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副站長曾志剛先生,將向大家介紹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有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下面首先請汪處長介紹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召开《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汪源:

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現在,我向大家介紹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核與輻射安全事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發展,與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一起構成當今環保領域的三大主要任務。近年來,我廳以習總書記關於核安全的系列重要講話和“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為指導,緊密圍繞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保障全省輻射環境安全這一中心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和“改革從規範管理做起、執法從促進發展做起、監管從保障安全做起、服務從方便群眾做起”的工作基調,通過強基礎、嚴監管、重服務、抓宣傳等工作,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有力促進了陝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在建章立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標準化建設、專項執法檢查、放射源管控及應急管理等方面均步入全國前列,其中放射源安全大檢查專項行動去年在環保部組織的綜合考評中取得全國第三的好名次。今年7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的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課題順利通過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的驗收; 6月份,我廳被中共陝西省委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評選為省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先進單位,1名同志還獲得先進個人。

一、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機構建設情況

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從無到有,並不斷得到加強。2014年,省政府辦公廳以陝政辦發〔2014〕76號文件批准省環保廳加掛省核安全局牌子,明確在核安全管理上,以省核安全局名義行使職權。省廳設有輻射安全管理處(核安全管理處),主要承擔核安全、輻射安全、放射性廢物、事故應急及放射性汙染防治等監督管理工作。省廳下設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和放射性廢物收貯管理中心,分別承擔全省輻射環境監測、執法和放射性廢物收貯管理工作。各設區市也相繼設立了輻射監管機構,其中渭南、漢中等6市專設了市級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目前全省專職監管、監測人員達到130餘人。其中省級經計量認證的輻射環境監測項目達到四大類65項,實現了國控、省控輻射監測項目的自主全檢出。

二、我省涉核及電磁行業單位概況

我省是涉核大省之一,也是國家重要的核工業生產基地之一。核反應堆、鈾濃縮、鈾礦冶、核裝備、核元件、核儀器及核技術利用門類齊全,監管任務繁重。尤其是近幾年來,核技術應用事業和電磁設施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醫療衛生、工業輻照、工業探傷、工業測井和通信、電力等行業發展迅猛,高類別放射源和射線裝置、通信基站和高壓輸變電項目等較五年前成倍增長。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核技術利用單位1675家,在用密封放射源達3500枚(含外省來陝作業的源數),在用射線裝置共4362臺;全省建成投運通信基站67500座、110kV及以上輸變電站856座、輸電線路1963條(其中特高壓輸電線路達到34條)、廣電發射臺站和民航、氣象雷達等電磁設施355臺套。

三、近年來開展的主要工作

(一)強化建章立制,夯實輻射安全監管制度基礎

2014年,為解決我省放射源和射線裝置監管任務重、流動放射性作業量大而廣、監管難度大、轉讓及破產關停企業閒置廢舊放射源難以收貯、放射源失控事件偶有發生,而相關法律規定不夠健全等難題,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並頒佈實施了《陝西省放射性汙染防治條例》,為強化我省的輻射安全監管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與此同時,結合放管服改革,圍繞輻射類項目環評、輻射安全許可證核發、放射性同位素轉讓、轉移備案及野外示蹤試驗審批、流動放射性測井與探傷作業管理,以及執法辦案、監測監督、投訴處理等,我們不斷優化行政許可,建立輻射安全監管職能權力清單,制定完善了一系列辦事程序和辦事指南等制度規章。為消除監管盲點,我廳還相繼會同省交通廳和省質檢局,分別制定印發了《陝西省非經營性放射性物品道路運輸安全管理辦法(試行)》和《陝西省核與輻射環境檢驗檢測機構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制定出臺了《陝西省輻射安全與防護培訓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現在,凡行政事項,均做到資料要求明確、辦理流程和辦結時限清晰,基本實現了輻射安全監管的法制化、制度化、規範化管理。

(二)堅持從嚴監管,嚴肅查處輻射環境違法行為

近年來,我廳堅持每年結合監管工作實際,在全省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輻射環境安全專項執法檢查行動,通過專項行動及時發現並消除輻射安全隱患,查處輻射環境違法案件,糾正違法違規行為,督促核技術利用單位不斷提升輻射安全管理水平。尤其是自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按照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及環保部的統一部署,我們在全省組織開展了放射源安全大檢查專項行動。本次專項行動從“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安全防護措施是否完善、所用放射源是否安全”三個方面,按照涉源單位逐一排查、相關信息逐一核實、防護措施逐一完善、監管責任逐一落實的要求,先後查處各類違法行為和安全隱患335起,落實整改問題279個,約談企業7家,立案處罰31起,罰款金額114萬元,發現並及時收貯閒置廢棄放射源86枚。此次專項行動,由於組織嚴密、工作紮實、成效明顯,在環保部綜合考評中,我省位列全國前三,受到部領導的充分肯定和表揚,並在2017年全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座談會上做了典型發言。為進一步鞏固這次專項行動成果,目前我省正在組織開展放射源安全大檢查專項行動後督查工作,以專項行動中發現的安全隱患及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非經營性放射性物品運輸安全和輻射安全許可證持證情況等為督查重點,逐單位進行核查監督,切實消除各類安全隱患。

(三)創新監管方法,全面推行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

為深入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切實提升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管理水平,自2015年10月起,我省在全國率先推行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工作,專門組織專家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中涉及的輻射安全管理和輻射防護要求,梳理歸納成315條明細規定,形成具有標準化模式的表格文本,並分為醫療、工業探傷、工業測井等五大行業,分行業加以規範和推進實施。通過專題培訓、示範引領、自查自評、核查監督、整改提升等艱苦細緻的工作,我省核技術利用單位的輻射安全責任意識和遵法守法意識普遍增強,管理制度和防護措施得到不斷完善,輻射安全管理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此項工作得到生態環境部領導的充分肯定,並要求在試點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向全國進行推廣。

(四)創新監管手段,強化高危放射源安全管控

為強化放射源的安全管控,我們申請省財政專項資金1045萬元,在全國率先實施Ⅲ類及以上放射源在線監控與失控預警系統建設,對省內和外省來陝作業的高危放射源實施視頻監控、跟蹤定位、劑量監測和風險預警。目前,全省已完成37家涉源單位的533枚放射源的輻射監測傳感器、輻射劑量監測儀、失控追蹤定位儀、電子標籤、數據採集等在線監控系統的安裝投運,放射源的安全管控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五)強化輻射環境監測,全面推進監測網絡建設

截至今年6月底,我省已基本建成覆蓋全省的輻射環境監測點位144個,其中國控監測點位45個,省控監測點位87個,試運行監測點位12個。包括全省主要水體、主要水源地水質放射性監測點26個(含1個地下水監測)、陸地輻射監測點23個、土壤放射性監測點20個、重點監管核設施周圍輻射環境監測點4個(含2個核設施周邊的核安全預警自動監測站)。建成電離環境質量自動監站5個;設立電磁環境質量監測點54個,建成電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12個。2018年上半年完成了274個樣品的採集與實驗室分析工作,獲取檢測數據790組,共上報各類有效監測數據約36萬條。連續多年的輻射環境監測結果表明,我省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六)切實轉變職能,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

按照中省統一部署,堅持在確保輻射環境安全的前提下,採取系列措施簡政放權,簡化環節,壓縮時限,取消收費,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深入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領域的放管服改革。先後印發了《關於轉變職能,進一步提升輻射安全監管效能的意見》、《陝西省環境保護廳關於印發支持加快全省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和《關於強化輻射類建設項目輻射環境安全事中事後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規範性文件,除陸續下放和委託部分監管職能外,大力簡化審批(評)環節,全面壓縮辦理時限,對放射性同位素轉讓審批和轉移備案等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即來即辦,並實施政務公開和廉政回訪,自覺接受社會和企業監督,受到了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和相關企業的普遍好評。v

(七)堅持平戰結合,應急響應能力大幅增強

我省在不斷督促完善市級政府和各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及應急響應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堅持每年組織開展應急培訓和輻射事故應急演練。2014年,在陝北靖邊成功組織了省、市、縣三級聯動的處置重大輻射事故綜合應急演練活動,受到了各級領導和觀摩專家的普遍好評。2017年我省率先組建成立了全國首支以政府為主導、依託核企業的政企聯動、優勢互補的專業化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搶險救援隊伍,並配備了救援專用無人機、γ相機、機器人、車載核素識別及監測系統等一系列高精尖的現代化應急監測和救援裝備。建成省級核與輻射應急調度與指揮平臺,西安、渭南、商洛等重點地區配備了車載快速應急監測系統,並實現了國家、省及市(區)輻射應急指揮系統的互聯互通。2018年5月,主辦了西北五省(區)核與輻射應急監測培訓與應急比武活動,西北五省及我省11個市區環保局均組隊參加,大家圍繞搜尋失控的一枚真實放射源進行現場定位、核素識別、輻射防護、回收處置、編制報告等全過程比武競賽。通過近年來不斷加強應急軟、硬件建設,我省的輻射事故應急處置能力水平已步入全國前列。

(八)強化科普宣傳,不斷消除公眾恐核(輻)心理

近年來,圍繞宣傳貫徹《放射性汙染防治法》、《核安全法》、《陝西省放射性汙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及核與輻射安全常識,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主流媒體和網絡等加大對公眾的科普宣傳力度;通過編輯播放核與輻射安全科普視頻宣傳片,及時播報重大活動新聞,廣泛印發宣傳小冊子,實施核與輻射安全實驗室開放日和輻射安全知識進社區等活動,不斷增進社會各界對核與輻射安全的認知與瞭解,進一步消除大家的恐核(輻)心理,為加快核技術利用事業及電磁行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當前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和可喜成績,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是一些核技術利用單位(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業),對核與輻射安全工作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制度不落實,防護設施不健全,甚至違法運營。

二是市級監管機構不健全,監管專業人才奇缺,基層監管能力建設嚴重滯後,存在委託下放職能難以承接、監管工作難以到位等突出問題。

三是公眾對核與輻射安全知識缺乏足夠了解,恐核、恐輻心理仍普遍存在,涉核、涉輻項目的環境投訴事件頻頻發生,核與輻射安全法律法規及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

五、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重點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緊密圍繞省委、省政府和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的統一部署,全面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和“理性、協調、並進”的核安全觀,繼續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管理、安全第一”的工作方針和嚴慎細實的工作要求,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進一步優化監管、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提升效能、確保安全,全力推動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建設美麗陝西、助推追趕超越提供堅強保障。並將著重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與制度建設

一是要全面加強對省、市、縣三級輻射安全監管、執法和省、市兩級監測人員的業務技能培訓,完善市級執法與監測裝備建設,加快推進執法監管信息化建設。二是結合放管服改革要求,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繼續將部分項目行政許可權委託下放有條件的市級環保部門承擔。三是強化輻射安全監管地方法規體系建設,開展《陝西省電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辦法》的立法調研和《陝西省放射性廢物收貯管理辦法》的起草調研工作。四是全面修訂完善輻射安全監管行政許可、備案管理、執法辦案、監督監測和放射性廢物收貯等規章制度和辦事程序,堅持依法依規行使公權力,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二)進一步強化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一是依法嚴格放射源管控,紮實開展放射源安全大檢查專項行動後督查,建立問題清單銷號制度,督促企業全面整改存在問題,徹底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健全輻射安全管理長效機制。二是強化輻射安全事中事後監管,組織開展對省內新、改、擴建輻射類項目的事中事後專項監督檢查,以零容忍態度嚴肅查處弄虛作假和違法違規行為,確保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要求落實到位。三是以全面推進核安全文化建設為重點,繼續逐行業、逐單位深入開展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工作,切實將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轉變為企業的自覺行動,全面提升企業的輻射安全管理水平。四是認真開展伴生放射性礦普查工作,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組織調配技術力量和監測資源,高質量按期完成伴生放射性礦普查目標任務。

(三)進一步完善輻射環境監測網絡建設

優化全省核與輻射環境監測點位,強化國控監測網和省控監測網的建設和運維管理;組織實施部分設區市輻射環境監測自動站和人口密集區及重點電磁設施周邊電磁輻射在線自動監測站建設,實現設區市電離、電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的全覆蓋;按期完成全省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工作,及時編制輻射環境質量報告,做好輻射環境質量的信息發佈和公告工作。

(四)進一步強化應急響應體系建設

修訂完善省、市兩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檢查督促核技術利用單位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知識與技能培訓,進一步落實各級政府的應急管理責任和企業的應急主體責任。加強省核與輻射事故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完善必備的救援裝備,建立健全應急工作協調聯動機制,適時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演練。

(五)進一步加強公眾溝通和輿論宣傳

創新科普宣傳方式,持續推進全行業核安全文化建設。結合《核安全法》的宣貫實施,加大核安全文化理念和輻射安全常識與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力度,有效消除公眾的恐核(輻)心理。加強涉輻項目的輿情監測,及時掌握並妥善應對涉輻輿情,防範化解可能引發的社會風險。

以上是本次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感謝汪處長的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請大家圍繞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題進行提問,提問前請報一下所代表的新聞單位名稱。

各界導報記者:我們瞭解到,經省政府同意,省環保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和省國防科工業辦公室印發了《陝西省核與輻射安全暨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年遠景目標》(以下簡稱《規劃》),請問《規劃》編制的背景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汪源:


答:感謝記者朋友的提問。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事關公眾健康、事關環境安全、事關社會穩定,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工作高度重視,將核安全納入到國家總體安全體系,成為國家安全戰略。為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戰略,統籌規劃我省“十三五”時期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暨放射性汙染防治工作,保障環境安全,依據國家《核安全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十三五”規劃及2025遠景目標》,由我廳牽頭,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和省國防科工業辦公室經過認真研究、廣泛聽取意見、科學詳細論證,歷時2年半編制完成《規劃》。《規劃》在總結我省“十二五”期間核與輻射安全暨放射性汙染防治工作的基礎上,我們通過找不足,補短板,抓機遇,對我省“十三五”期間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與放射性汙染防治做好頂層設計,對加快我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和監管能力現代化建設,加強放射性汙染防治,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和公眾健康,推動核能、核技術利用和電磁事業安全、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規劃》主要內容包含4項目標、7項重點任務、6項重點工程和5項保障措施。4項目標主要是提升4個方面的安全水平,即:核技術利用裝置安全水平、輻射環境安全及質量水平、安全保障水平、安全監管能力水平。7項重點任務包括:系統施治,健全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提升能力,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現代化建設;深化改革,補齊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短板;加強整治,保障鈾礦冶及伴生放射性礦輻射環境安全;防控結合,提升核安保水平;平戰結合,加強核與輻射事故應急管理;創新思路,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科技研發。6項重點工程包括:監管能力提升工程;鈾礦冶及伴生放射性礦等放射性汙染防治工程;輻射事故應急保障工程;核安保工程;核與輻射安全法規、制度建設工程;科技研發創新工程。5項保障措施包括:加強組織領導,落實監管責任;優化培養機制,做好人才保障;加大經費投入,落實資金保障;完善溝通渠道,強化公眾參與;強化文化培育,提升安全意識。以上就是我省“十三五”規劃的主要內容。

陝西日報記者:陝西省是在全國率先開展核技術單位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的省份,請您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輻射安全管理處副處長汪源:


答:前面我介紹了我們省是核技術利用大省,在核技術利用方面應用廣泛,涉及使用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種類繁多,而核技術利用領域專業技術性強,涉及法律法規和技術標準多,而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和相關企業缺乏專業人才,企業間相互抄襲式的管理和粗放性的監督執行問題非常突出,這一切成為影響輻射安全管理的隱患。2015年初,我們利用全國核安全文化宣貫推進專項行動這一有利時機,以探索尋求核安全文化宣貫及鞏固宣貫成果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為突破口,參照安全生產領域的做法,明確提出在全省核技術利用單位開展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活動。我們精心組織省內外輻射安全監管專家和相關領域專業人員,經過反覆調研論證,決定將我省所有核技術利用單位按行業類別,劃分為醫療、工業探傷、工業測井、儀器儀表與其他等四大類,按照企業基本信息、輻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措施三個層面要求,逐行業、逐類別、逐設施(設備)及場所,明晰分類,全面梳理國家和省上相關法律法規及標準規範,以及《核安全文化政策聲明》中的安全管理、防護措施、日常檢查和監測、防護設備配備等要求,全面梳理歸納,整理出210餘條規定,逐條列出明細,形成簡單明瞭且具有標準化模式的表格文本。於2015年10月以陝環辦發[2015]80號文件印發全省執行。


經過2年多的推行實踐,並針對核技術利用領域部分新標準的出臺和老標準的修訂,今年以來,我們又組織專人對原標準化建設內容進行了全面修訂完善,在原來四大類的基礎上,結合我省核技術利用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又增加了貨物/車輛輻射檢查系統類,內容條款也由原來的210條增至315條,同時,充分吸納專家意見,將所有軟硬件條款,重新劃分為關鍵項和一般項,即凡法律法規及相關行業標準中明確規定企業必須達到相關要求的強制性規定,一律設定為關鍵項條款,這些條款只要有一項不達標就必須責令整改完善;而其他一般的規範性要求,則作為一般項條款,鼓勵企業爭取達標,新的標準化的內容已於今年6月以陝環辦發[2018]29號文件印發執行。


我省標準化建設工作推行以來,我們抓培訓,全省共舉辦各類涉及標準化建設宣貫培訓班,培訓各類人員3000多人(次);抓示範引領,分別召開了醫療、工業測井、工業探傷和儀器儀表及集裝箱檢測四大行業的標準化建設推進工作現場會,採取現場觀摩、專題培訓、聽取先進做法和經驗介紹等方式,進行示範引領和行業推動,先後有227家單位的400餘名專職管理人員參加了現場會;抓自查自評自改,已有220餘家省管單位向我廳提交了自評估報告;抓督查整改,先後對240餘家核技術單位出具了核查評估報告,共提出整改意見1600餘條;抓倒逼與常態化機制建設,先後對20家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且不按期整改的典型違法案件進行立案查處,共罰款近90萬元,並約談了19家核技術利用單位負責人,以此倒逼標準化工作的推進。通過近三年的標準化建設,監管部門執法更加規範,核技術單位遵法守法意識明顯增強,全省輻射安全管理水平顯著提升。

《生態陝西》APP記者:核輻射看不見、摸不著、一旦發生事故對環境和人身造成的危害很大,公眾對核與輻射知識瞭解有限,往往容易談核色變,請問今年我們在公眾溝通與宣傳方面考慮如何揭開核與輻射的神秘面紗?

「陝西環保發布」陝西省環保廳召開《全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情況》新聞發佈會

陝西省輻射環境監督管理站副站長曾志剛:


答:首先謝謝你對核與輻射公眾溝通工作的關注,這也是我們近年來宣傳工作的一個重點方向。


今年初,我廳召開了專題會議,研究制定了陝西省2018年核與輻射安全宣傳活動實施方案,將《核安全法》及核與輻射安全科普宣傳工作納入到年度重點目標任務之中,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活動,目的是讓更多的公眾瞭解核、瞭解輻射,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大力支持我省的核與輻射事業健康發展。


今年4月,我廳與省國家安全廳、西安市國家安全局,在西安鐘鼓樓廣場共同舉辦了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活動,廣泛宣傳中國核安全觀及相關科普知識,提升公眾的國家安全及核安全意識。10月我們還將與省環保志願者聯合會合作,對社區和大學生環保志願者進行核與輻射安全專業知識培訓,邀請他們參觀省輻射站實驗室、觀摩我省Ⅲ類以上放射源在線監控系統和機器人、γ相機等高端儀器設備演示,通過環保志願者在高校和社區開展“核”你一起主題宣傳活動,以點帶面,發揮環保志願者對核與輻射安全的科普宣傳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電磁輻射逐漸成為一個焦點話題,很多居民反對在自己的小區裡建造無線通訊基站,認為基站就是一個“隱形殺手”。為此,我們省去年在西安、寶雞、咸陽、渭南4市人口密集區域建立了12座電磁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和一個移動式監測站,通過自動站的大屏實時反映周邊電磁輻射水平,第二批7個市區的電磁自動站已進入招標過程。今年3月份,我廳在渭南市邀請了社區20餘名市民代表,現場參觀了渭南市兩個固定式電磁輻射環境質量自動監測站,技術人員與公眾面對面溝通,互問互答,解決了市民對基站建設與運營的疑問。


下一步,我廳還將繼續開展系列宣傳活動,邀請全國核學會院士專家和生態環境部專家開展現代核能利用技術和《核安全法》專題講座,開辦核與輻射安全網,開闢科普專欄,廣泛宣傳核與輻射安全知識,努力營造支持核事業和電磁行業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

陝西省環境保護廳宣教處處長吳忠濤:

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參加!

「陕西环保发布」陕西省环保厅召开《全省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