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入侵給歐洲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谷阿咕


公元三百七十四年,一支強大的騎兵闖進了位於今天烏克蘭一帶的東哥特地區,他們身材矮小卻很粗壯,圓臉扁鼻,鬍鬚稀疏。他們驍勇善戰,戰術得當。遠用箭射,近用刀砍,快馬馳騁,來去如風,分和聚散,如黃蜂過境。當時歐洲還處於馬車與步兵方陣的結合的兵種配置,遠了長矛投擲,近了短劍格殺的戰術方法。而與這支騎兵的戰術相比太小兒科了。

這支騎兵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寸草不留。東哥特國王組織軍隊倉促應戰,步兵戰車vs騎兵,沒多久,就game over了,東哥特慘敗,國王羞憤自殺。東哥特投降

原來這支騎兵自稱匈人,而拿中國歷史進行對照,匈人就是匈奴人,在與西漢王朝的強強對決中,落花流水的匈奴人,在東漢時期繼續遭到來自漢王朝的飽和打擊。公元一世紀末期,在與鮮卑人爭奪最後的生存空間中,一敗再敗的匈奴人終於分崩離析,分成了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人向漢王朝上表請求內附。進入長城與漢人雜居。而終於被打的沒了脾氣的北匈奴卻選擇了西遷,不遠萬里,經過長時間的遷徙,來到了歐洲,而且一戰成名,滅了東哥特。

東哥特滅亡後,直接把比鄰而居的西哥特嚇傻了,376年,直接向西羅馬帝國尋求庇護,得到西羅馬帝國皇帝的允許後,西哥特人攜家帶口大批大批的進入羅馬帝國的本土,直接把多瑙河流域讓了出來。匈奴人的胃口遠不止多瑙河。他們揮戈南下,直抵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逼得東羅馬帝國城下之盟,割讓大部分的巴爾幹半島,每年進貢兩千一百磅黃金。四四四年,在中國被打的奄奄一息的匈奴人,在歐洲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橫跨歐亞,東起鹹海,西至萊茵,南到巴爾幹,北鄰波羅的海,也是威服四海,諸邦來儀。

之後,450年匈奴人先後攻打西哥特,452年進攻意大利。若是453年匈奴大帝不死,匈奴帝國沒有分裂瓦解,歐洲恐怕要遭團滅。

匈奴落敗中國卻橫掃歐洲八十年,這八十年也是歐洲動盪的八十年,被匈奴人追著跑的西哥特人被迫(注意是被迫)滅掉了西羅馬帝國,之後來到西班牙趕走了汪達爾人,建立了西哥特王國。而原住在西班牙的汪達爾人,被迫去非洲(又是被迫)建立了汪達爾王國,萊茵河下游的法蘭克人向南擴展到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被匈奴人趕走的東哥特人則闖進了意大利半島和西西里島建立了東哥特王國。大遷徙,大融合。八十年血雨腥風,落敗中國,匈奴卻雄踞了歐洲。


踏歌16


匈奴是曾經生活在我國北方的遊牧民族,民風彪悍,他們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記,早在戰國時期就經常騷擾漢族地區,在西漢和東漢時期被打得落花流水,不得不西遷尋找生存之地。

到了公元3世紀的時候,北匈奴已經沒什麼容身之地了,他們經過黑海繼續向西,進去俄羅斯伏爾加河流域和頓河沿岸。這時候仍然過著遊牧生活,隨著不斷向西遷徙,他們闖入東哥特王國,侵佔了這個水土豐富的地區,繼續過著遊牧生活。隨著東哥特王國的滅亡,西哥特王國也受到威脅,他們也不是北匈奴人的對手,很快就滅亡了。



隨著西哥特王國滅亡,北匈奴人沿著多瑙河前進,抵達東羅馬帝國的君士坦丁堡,很快東羅馬帝國就屈服了,與其談判,東羅馬每年進貢950千克黃金,並割讓巴爾幹半島。在公元444年,北匈奴人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後來經過不斷擴張,形成了一個地跨亞歐大陸的帝國。


北匈奴人建立的帝國持續時間不算長。在帝國瓦解後,整個匈奴民族逐漸消失在歐洲的歷史長河之中。有學者認為匈奴4世紀到了歐洲的東部,入侵歐洲以後,他們很可能與歐洲的匈人有血緣關係甚至是同一個民族,但是都沒有得到相應證據。但是,匈奴人確實在歐洲的歷史長河中是實實在在存在過的,並且有過一段光輝的歲月。


微百科noland


匈奴是古代一個特厲害的民族,漢代初年在中原以北逐漸強大起來並馳騁四處,作為一個兇猛的遊牧民族四處侵略廣大中原並且對當時的西漢帶來了很大的威脅。

  匈奴這個民族喜歡騎馬,不論是出行還是征戰沙場,馬都是他們交通工具的首選。匈奴人身材粗壯但是個子又很矮,頭大臉圓顴骨很高,留著大鬍子,很多人都羅圈腿,我想羅圈腿的原因大概就是他們長期騎馬造成的吧。

  匈奴還是一個好戰而又兇悍的民族,特別是冒頓單于繼位之後更是加大了對外的擴張,冒頓單于是一個兇殘的人,他訓練了一支忠於自己的部隊,謀劃政變,射殺頭曼單于以及母親弟弟並自立單于,雖然他兇殘冷血,但在冒頓單于統治的時候匈奴國快速發展形勢大好,繁榮而又昌盛。在他當政期間吞併了許多其他部落,並大力侵犯漢統治地區,對西漢王朝的統治造成很大的影響。匈奴作戰一個非常大的特點就是喜歡掠奪人和牲畜,所以它還是一個典型的多民主融合的民族。

  匈奴民族在軍事方面有著充足完備的軍事裝備,以盔甲來武裝自己,組成縱橫天下的匈奴騎兵,他們以狩獵和畜牧來滿足經濟發展,飲食方面以肉、乳製品為主,生活的地點隨著季節的變化逐漸轉移。但是現在已經沒有匈奴民族了,繁榮過後逐漸被歷史的車輪碾過,匈奴後裔在成為中國居民後逐漸改名換姓,與中華大地的人們融為一體。

  匈奴和突厥的關係

  匈奴、突厥是在亞歐大陸上先後興起的兩個強大的民族。匈奴是夏朝遺留下來的群族,它繁盛於兩漢時期,經過長期征戰發展,匈奴這個民族最後分成南、北匈奴兩部分。

  北匈奴受到了漢朝和南匈奴的猛烈攻擊,被追擊到西部最後逐漸消失,而留在漠北的北匈奴在五胡亂華時逐漸發展,經過一系列的發展殘殺也逐漸消失。

  原始突厥人是匈奴的別種,突厥民族是在突厥帝國建立以後才建立的,突厥在隋唐時期逐漸發展起來,經過長期的發展融合最終也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的一部分逐漸向西遷移最終建立起土耳其,剩下的另一部分與其他民族逐漸融合。

  歷史上的匈奴和突厥有著些許相同,兩個種族的領土都是橫貫亞歐大陸,他們從東部的邊界打開中國領土,在西部的邊界和波斯語民族常年交戰,然而突厥人似乎在這方面表現的更為直接。匈奴人是和波斯語民族進行戰爭而突厥則是直接搶奪他們的城市。匈奴和突厥是一個國家的兩個不同的朝代,就相當於古代中國的不同時期。匈奴人身材健壯,頭大臉大,滿臉鬍鬚,長相甚是兇悍;而突厥人身材高大,臉型又細又長,氣質儒雅,完全稱得上是美男子。

  現如今,匈奴和突厥都屬於中國,他們同漢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共同組成了博大而又富饒的中華民族,並且不斷髮展,共同繁榮!

  匈奴入侵歐洲

  匈奴人喜歡騎馬打仗,所以會不停的向外擴張。漢初高祖被匈奴王打敗,之後以兄弟聯盟議和,漢朝向匈奴屈服。而此時的匈奴王把領土範圍擴大到了最大,征服了他周邊的許多國家。至漢武帝時期,漢朝終於厲兵秣馬,多次痛宰匈奴,外交上聯合其他被侵略的國家,一起打跨了匈奴勢力。

  匈奴被漢朝打的潰不成軍,公元一百多年,開始了大遷移。

  匈奴被瓦解後分裂成了南北匈奴。北匈奴向西遷移,大量的遠走中亞。公元三百多年,匈奴西遷至歐洲,開始入侵歐洲。匈奴王先是摧毀歐洲強國阿蘭,在頓河沿岸大敗阿蘭軍隊。匈奴王取得了阿蘭國的領土和財寶。他的侵略讓整個歐洲都害怕。匈奴王繼續向西,遭遇日耳曼部落聯盟,東西哥特國家。匈奴軍隊先是用他們的特長射箭打敗了東哥特,然後又用計襲擊了西哥特,隨後日耳曼部落逃王羅馬帝國。匈奴人在匈牙利平原定居下來。

  這期間歐洲最大的勢力就剩下羅馬帝國了。在匈奴停留在匈牙利期間,日耳曼部落殘餘勢力卻與羅馬帝國進行了廝殺。在羅馬境內,日耳曼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他們之間的鬥爭一直持續到公元四百多年,匈奴新的首領誕生,開始了與羅馬帝國的戰爭。

  本來強大的羅馬帝國被由匈奴驅趕而來的日耳曼族打敗,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分裂。羅馬帝國逐漸衰落,此時匈奴王再次開始西征。東西羅馬帝國被匈奴國打敗,不得已向匈奴進貢黃金稅幣。

  

匈奴是白種人嗎

  關於匈奴的人種問題各界一直都爭論不休,因為這個名為匈奴的民族並沒有文字存留,所以歷史上關於他們的信息都是由其他民族提供的,這就缺乏一定的考證,在準確性上也有點問題。

  因為如此,有關匈奴人興起的問題,有一些還是難以言明。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匈奴是蒙古利亞種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黃種人。所使用的語言也是我們並不熟悉的阿爾泰語。

  在我國的古代一直有這樣一種說法流行著,他們認為匈奴屬於苗人後裔,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人是司馬遷,他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匈奴的先祖是夏后氏族。後來的班固也在書中提到了這個觀點,但是根據各路科學調查發現,這種說法是沒有絲毫根據的。也就是不正確的。

  歷史上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匈奴是伊朗人種或是高加索人種,學者們認為這也是錯誤的。雖然漢代書籍中並無記載匈奴的身形和外貌,可我們還是能得知生活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並沒有所謂的眼窩深陷,鼻樑高挺,毛髮濃密即白種人的特點。在當今陝西西安市內的漢代霍去病墓旁邊,留有一個拿著弓箭的匈奴人仰面趴在馬前的石刻雕像。從雕刻細節看來,頭髮,鬍子雖然很多,但並不像白種人那種眼眶深陷,鼻子高挺的樣子。相反,石像的兩邊額頭突出,額骨特別高,眼睛細小,是黃種人的特徵。所以,綜上所述,匈奴人應該不是白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