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現在的收視率,還有真的嗎?

80集的劇,“做高收視率”要收費7000萬,比整部電視劇的製作成本還要高!

這樣的對比和數據,放在當下日漸慘淡的電視媒體環境下,顯得格外刺眼。

在郭靖宇發表的長文中,我們得以瞭解,郭導在新作《娘道》播出前,曾按某衛視購片主任的要求“拜見”某操縱收視率的“大神”,對方要價90萬一集,“電視臺買我的片才130萬一集,也就是我們要70%給他們當保護費才能播出。”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劣幣驅逐良幣,作假數據,已經成為影視行業參與者們的正當防衛。

大家都在造假,你不做數據,那麼你就輸了一截。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微信公號9月16日消息,針對收視率問題的輿情和反映,國家廣電總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已採取相關措施,並會同有關方面抓緊開展調查,一經查實違法違規問題,必將嚴肅處理。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事實上,圈內苦收視率造假久矣!

此前,監管層對收視造假的黑幕也屢屢出重拳打擊,但往往只是治標未能治本。此次郭靖宇導演振臂一呼,究竟能引發怎樣的監管效應,值得我們思考。

而收視率的造假,已經不是新名詞,一些電影明明質量平平,票房卻動輒十幾億;一些電視劇並未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點擊量卻超出全國人口總和?公眾大呼看不懂背後,其實就是造假惹的禍。

毫無疑問,收視率造假已經成了行業內潛規則,媒體曾估算,從事收視率造假“黑手”每年從電視劇產業市場中瓜分“利潤”高達40多億,已成為影視行業中除製作方、電視臺、廣告商之外“第四種勢力”!

對於收視率造假,業界整頓呼聲早已不絕於耳,早在2010年,《人民日報》就曾刊文質疑,如今8年過去了,《人民日報》依舊在發文質問:

收視率何時不再造假?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細細想來,收視率造假也不難理解!目前,各大衛視每年廣告額都與收視率掛鉤;每提高一分收視率,就能多一分廣告收入,何樂而不為?想要廣告費年復一年水漲船高,就必須購買收視率,說到底,

經濟利益是最大的誘惑。

在這種潛規則下,一部電視劇,如果想要出人頭地,就必須不惜高價購買假收視率數據;以保障達到電視臺要求播出標準,這樣才能逃脫停播甚至不播的命運!

由於電視臺掌握了渠道,相關導演、製作人...雖然深受其害,卻是敢怒不敢言,畢竟會得罪很多人,而自己卻還要靠著它賺錢;因此不到撕破臉的地步,很難有人會揭竿而起。

對電視臺和視頻網站而言,收視率造假是行業的“囚徒困境”;因為如果你不造假,不買收視率,造假的反倒是佔了便宜!因此,最佳策略就是跟著造假,誰會跟錢過不去?

而且,從法律層面,針對收視率造假,缺乏有約束的法律,當所有人都造假時,潛規則就成為了規則,天下烏鴉一般黑時,誰又比誰乾淨多少呢。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雖然天下苦收視率久矣,但如果拋開收視率,又該如何評判影視商業價值?這就是收視率造假的動力!

早些時候,崔永元爆料的明星“陰陽合同”事件,引發了娛樂圈的大地震。

有人甚至預判,郭靖宇會成為第二個崔永元。買賣收視率,會成為繼是演員徵稅之後,下一個監管熱點。

從目前爆料情況看,電視臺和假數據製造商相互勾結,是造假產業鏈的核心癥結所在。收視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了電視臺的廣告效益,同時,在對賭協議流行的當下,節目製作公司和電視劇製作公司的收益也與收視率緊緊捆綁在一起。

有些數據發家的製作公司,為了洗乾淨之前‘做數據’的背景,重新與比較有實力的節目製作公司合作。一個負責幕後操縱數據,一個負責製作,如此‘強強聯合’下,掙到不少錢。

這個行業,認真做事的人不一定能獲得成功,反而是走旁門左道弄虛作假的人獲得了高額回報。


國家重拳出擊,又一個行業要被整治了!


那麼,這個行業還有未來嗎?

要根治收視率頑疾,就必須從播出平臺先入手。就廣電總局通知發佈後的數小時內,陸續有數家衛視就此事公開表態支持。湖南衛視發文稱,其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與擔當,“堅決支持廣電總局打擊收視數據作假行為,恢復並維持行業良好生態秩序”;江蘇衛視也通過官方微博表示:“堅決擁護廣電總局調查收視率造假問題,構建公平、健康的行業環境。”

各大衛視內部都已對此事高度重視、積極配合打擊“收視率造假”的行動,相信在不久後行業一定會得到重改。

倘若郭導沒有撕開行業的口子,民眾啥時候才能清楚背後的骯髒的交易?細思極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