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科協:貫通深港澳合作渠道,助力大灣區建設

獻禮省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

深圳市科協:貫通深港澳合作渠道,助力大灣區建設

深圳市科協:貫通深港澳合作渠道,助力大灣區建設

中國科協海智計劃廣東(深圳)基地深圳產學研合作促進會工作站授牌儀式。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當前正處在率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的關鍵時期,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科技進步的支撐,比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依靠包括科技工作者在內的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深圳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張莉表示,要為廣東科技創新工作尤其是深圳科技創新工作做好服務,科協組織需要準確把握廣東面臨的新方位新形勢新任務,切實增強做好科技創新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

做好“四服務”,建設新時代科技工作者之家

近年來,深圳市科協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決策諮詢、科學普及、學術學會、海外引智、人才服務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談及科協工作計劃,張莉表示,圍繞“四服務”,深圳市科協在服務科技工作者方面,堅持以科技工作者為中心,深入瞭解科技工作者所思所想所盼所難,著力增強科技工作者的獲得感,全面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特別做好青年科技獎評審等工作,為科技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在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開展學會綜合能力提升工作,加快建設一批現代科技社團;利用離岸基地海外創新中心、科技外展等平臺推進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通過品牌活動匯聚智力資源,推動源頭創新,為深圳建設全球科技、產業創新中心服務。在服務全民科學素質提升方面,以貫徹落實《深圳市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7-2020)》為契機,整合全社會資源,聚焦重點人群和關鍵環節,圍繞深圳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展應急科普、民生科普,大力營造“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在服務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方面,結合深圳市專家委換屆工作,進一步完善和改進專家庫體系,形成更高水平更專業的決策諮詢隊伍,同時支持各級學會組織,建設科協特色的學會智庫,為產業發展出謀劃策。

圍繞推動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創新強省,張莉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建設好新時代科技工作者之家,切實為科技工作者服務,解決他們開展科技創新的後顧之憂。二是做好科技類社會組織的服務和統領,打造一批有能力有實力的科技社團,成為科協組織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堅強陣地。三是進一步發揮好科協組織機制靈活、專家人才薈萃、學科專業齊全等特點和優勢,為黨和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服務,為科技社團和科技工作者開展國際協同創新提供協助。

融入發展大局,打通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內部循環

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將要出臺。張莉表示,深圳市科協要充分發揮毗鄰香港的優勢,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大局,推動深圳貫徹落實好“四個走在前列”。

張莉介紹說,深圳市科協在國際合作尤其在深港澳合作方面貫通了渠道,建立了堅實基礎,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一是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科普工作聯盟建設。在深圳市科協牽頭髮起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科普工作聯盟的基礎上,重點推動粵港澳地區青少年科技交流,激發青少年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潛能動力、協同創新能力。二是全面增強“深港科技社團聯盟”工作。特別是在一年一屆的深港科技界交流年會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大灣區科技及創新交流合作。三是積極邀請粵港澳其他地區參與深圳科協重大活動項目。不斷提升深圳科技影視周、海洋發展論壇、生物醫藥生命健康論壇、大學生數學建模挑戰賽、院士專家深圳行等市科協重大品牌活動的影響力和參與度,邀請大中學生參與深圳的機器人競賽、創新大賽等活動,將院士專家進校園等活動拓展到粵港澳其他地區舉辦,將新科技館建設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機結合,藉此推動粵港澳地區科技文化交流。

張莉強調,深圳市的科協組織,將進一步發揮好黨委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樑紐帶作用,建設好開放型、樞紐型、平臺型的科協組織,利用推進科協系統深化改革的契機,在推動深港科技創新圈建設、推動粵港澳科技交流與合作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打造品牌化的科技交流活動,打通粵港澳地區科技創新的內部循環,推動大灣區科技創新及經濟建設快速騰飛。

(本報集體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