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

隨著建築信息模型(BIM)技術在國內項目上的廣泛應用以來,但在防災方面的應用卻不常見,今天筆者就聊聊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

【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是長期研究建築物信息模型技術的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Charles Eastman教授,於其著作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s書中提到的原理(Eastman et al., 2011)而知名軟件公司Autodesk於2002年開始使用BIM來描述公司新設計軟件工具,接著很快地被大家廣為採用。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

從相關文獻中得知BIM不僅是將以數字信息以3D模型化,更能將建築物生命週期從需求、規劃、設計、施工、維護等各階段的信息整合,透過應用軟件的功能得到BIM其中所含的信息,使工作團隊得到優化的協調管理,且各參與者可由在BIM中更新和修改信息,提早發現碰撞與干涉,減少錯誤的產生。當BIM完成後,操作者可非常便利的瞭解建築物內部的構造,各構件的分佈,精確的尺寸,如果是傳統的2D平面圖,需要厚厚的一迭紙張,還要專業人員在場反覆的查看、解說才能理解,若是雙方認知不同,極有可能造成無法挽救的錯誤。

建築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方法為一種面向對象之參數式建模方法,BIM模型定義了對象之間的相互關係,倘若一對象之參數或定義遭到改變,則BIM系統將正確自動地改變受到影響的其它對象。BIM的3D立體圖呈現方式,符合人類熟悉的生活世界,不需透過2D的平面圖說進行抽象推理,自然地瞭解前往建築物任何一個角落的動線。而在建築物營運階段中,更可提供完整的履歷模型與防災規劃。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

傳統的2D平面圖是將立體建築物轉換成能表達於平面的紙上,以線條、符號和文字說明所代表的意義。雖然消防人員經過短暫的訓練即可掌握大概的判讀,但生命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不容忍受任何的風險,一些絲毫的誤差便可令人陷入無法挽救的地步。BIM所提供的信息是3D立體圖型,非常符合人們平常生活的的立體世界,更加容易接受,任何的狀況更令人一目瞭然,大幅縮短人們所需的思考時間,提高現場的臨時反應速度,短短的幾秒鐘,往往是勝負的關鍵。

在防災規劃應用上,BIM模型可以提供救災人員於第一時間取得關鍵的建築物信息,縮減搶救時間,且能有效的降低救災人員所承受的風險,因此,若能將BIM技術應用於火場之消防救災規劃,將可有效提升救災之效率,也可以大幅降低消防人員所面臨之風險。

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

好了,關於建築信息模型(BIM)在防災方面應用的意義就為大家介紹這麼多,希望通過此文能夠幫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