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要多讀書?

我們為什麼要多讀書?

從小喜歡讀書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讀的書也越來越多;讀的書越多,就越發現離不開書。

有人會問為什麼要多讀書,我想只有沒有讀過書的人才會這樣問。讀過書的人,自然會明白讀書的好處,它有無數種好,每個讀書的人都會遇到屬於自己的那一種。

就像我們每天都要吃飯一樣,你說為什麼每天都要吃飯?因為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不吃飯我們的身體會空虛,生命便得不到維持。

讀書也像吃飯一樣,讀書是我們的精神生活的營養,如果我們不讀書,精神上就會感到空虛。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到底有哪些差別?

1 讀的書越多你越有選擇的權利

非常喜歡《親愛的安德烈》中的一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我要你跟別人比,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擁有選擇的權利。可以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會給你快樂。

再比如當我們看到海邊夕陽西下的鳥群的時候。

你腦子裡想的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而不是:

“臥槽,這麼多鳥,真好看,真TM太好看了!”

當你惆悵的時候

你可以說:

“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

而不是隻會說:

“唉,我好心塞”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前一種表達而不喜歡後一種表達呢,並不只是因為感覺起來很高雅,很酷,很拉風,更多的是你有能力去選擇另一種的表達,那是藝術。

當別人沒見過這樣的場景而你見過,再問起你的時候,當你說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你不僅可以讓他感受到自然景觀的美,還可以讓他感覺到一幅畫的意境,任他去想象,這就是藝術。

當你難過的時候,說藍瘦 香菇別人也只知道你難受。可是當你再說出:“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時候會給別人一種共鳴,他會明白你是怎樣地難受。

所以讀書多的人與讀書少的人,不僅是在工作選擇上天差地別,就連表達選擇上也是迥然不同。

讀書的多的人,無論是開心,難過都能把這樣的心情融化成藝術的美,他們能發現美,自然也能享受美。這樣他們也會更加的熱愛生活,熱愛世界,因為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我們為什麼要多讀書?

2 讀書多的人思想會更深刻

巴爾扎克說:“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一個人思想的高度,決定這個人的認知高度,而認知高度又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讀的書越多,你會發現人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毛澤東也曾講:“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一天不讀書。”為何他會這樣講,你可以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毛澤東 一個從湖南湘潭師範出來的為何能打敗學歷更高,而且有四大家族這麼雄厚財力支撐的蔣介石。

他之所以能有如此超越世人的能力和遠見,要歸功於他所讀的書。

而他看的是什麼書呢?

研究哲學的,比如《倫理學》;

研究歷史的,比如《御批歷代通鑑輯覽》;

研究社會的,比如《盛世危言》;

研究時事的,比如《新民叢報》……

讀的書越多,對這個社會的認識,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認識會更深,甚至可以直接洞察到造成問題最根本的原因。

毛澤東之所以能用小米加步槍戰勝有飛機大炮的蔣介石,因為他思考更為深刻,能一下看到問題的根本所在。

他明白中國革命的實質就是土地的原因,只要讓農民得到了土地,誰能不擁護這樣的軍隊,這樣的政黨呢。當最基本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其他的問題就迎刃而解,所以說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其實是農民用小車推出來的。

讀書多的人與沒讀書的人看待問題就是不一樣,而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往往決定了一個人成功與否。

3 讀書多的人格局更大

人從一出生的時候就決定這個人格局的起點。你所處的環境,你身邊的朋友,和你遇到的人都決定著你這個人的格局有多大。

如果你是一個農村出來的,通常情況下和身邊的朋友談論錢的時候感覺100萬就已經夠多的了。但是當你是王健林的話你也會說出“比如先定一個小目標,先掙它一個億。”這樣的話,因為對他來說這真的是很容易辦到的。

這些因素我們沒辦法選擇,也很難去改變,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我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

但我們可以通過多讀書來提高我們的格局。那些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有的時候,就算走遍全世界,看遍全球的每個角落,你的內心還是需要自己去把握,就算在三尺牢籠,如有書讀,內心一樣豐盈。

我們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沒有遇到過的人,沒有聽到的話,沒有那樣的深廣的思維,但可以通過讀書獲得。

我可以從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懂得了即使這個世界給了我一層紗矇住了我的雙眼,我也要用心感受到陽光,感受到溫暖和愛;讀《駱駝祥子》我明白了在那個時期社會底層人民遭受苦難和不幸,讓我在痛惜的同時更加地熱愛生活,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懂得了,人的一生應當做些有意義的事情,不能碌碌無為,要不然最終會悔恨不已。我還讀了好多好多其它的,它讓我也把別人的人生歷經一遍,讓我獲得道理,讓我有所感悟。

讀的書越多你的格局會越大,你也會慢慢地明白為何周恩來說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為何毛澤東會有:“惜秦皇漢武,略失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的豪邁吟唱。

為何現在會說:“我之所以會流淚不是看到自己痛苦,而是看到了世人的痛苦。”

有些時候不是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是我們的格侷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

我們為什麼要多讀書?

4 讀書多的人可以讓你無處安放的靈魂得以安定

每個人身體內其實有兩個自己,一個是現實中自己,一個是內心深處真實的自己。

當現實中的自己在被生活,生存,各方面的壓力壓抑的時候,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總會在某一時刻出來告訴現實中的自己:什麼才是自己所追求的,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

在現在的社會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精神文明的發展往往卻跟不上物質水平的發展,所以人們總是在慾望的追求中變得浮躁,孤獨,身心俱疲。

到底該追求什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樣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當你被這些聲音所喚醒無法抉擇的時候,你的思想會受到煎熬,你的靈魂便得不到安寧。

如果你想改變又不知如何做起,那就多讀書,書會給你答案。

每當我讀一本書的時候就像是遨遊在浩瀚的宇宙當中,被星光的璀璨所深深地吸引,想迫不及待的去探尋太空深處的秘密;就像是我來到了另一個國度,那裡有漫山遍野,芬芳多姿的鮮花,讓我目不暇接,沉醉其中,不知歸路;就像是來到了一個神秘的地方,與智者對話,和他盡情地交流,聆聽他的敦敦教誨,讓我受益匪淺。

讀的書越多,內心會越充實,豐盈,安定,美好,你會覺得越美麗,越自信。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但是通過讀書,我慢慢地感受到了什麼叫做:腹有詩書氣自華。能征服一個人,絕不是一副好看的皮囊,而是一個有趣的靈魂。

隨著時間的流逝,美麗的容貌會老去,即使有再多的財富和榮耀也會隨著生命的終結而消失。原來真正不死的東西是你讀過書籍,化為你的血脈之中成為了你性格的一部分。

你走過的路 ,看過的風景 ,讀過的書 ,遇過的人 ,都藏在你的氣質 ,在你的性格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