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太白祠側 出土千枚窖藏初唐錢幣

近日,在江油“青蓮國際詩歌小鎮”施工現場,工人意外在太白祠側工地挖出千枚窖藏初唐錢幣,這些錢幣距今近1400年。

錢幣出土地點位於太白祠北後側100米左右,張師傅開著挖掘機在此處挖土時,突然聽到類似瓦缸破裂的聲音,在移動挖鬥時,又聽到叮叮噹噹的碎響。張師傅於是停止作業,睜大眼睛往新挖出的黑土上細看,發現散落了很多銅錢!他走出駕駛室,上前撿拾細看,確是銅錢無疑,上面還鑄有“開元通寳”四個字。

江油:太白祠側 出土千枚窖藏初唐錢幣

隨後,工地負責人將此事報告給了江油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在警方協助下,考古人員仔細翻刨,將散落的古幣一一拾回,共1006枚。裝在缸底的錢幣,由於千百年來積水的浸泡,已鏽蝕得很厲害,附滿銅綠,不少銅錢還粘連到一起。相對而言,放在瓦缸上部的銅錢品相較好。

江油:太白祠側 出土千枚窖藏初唐錢幣

直播綿陽記者看到,這些錢幣多為青銅所鑄,外圓內方,直徑24毫米到25毫米,穿徑7毫米,廓寬2毫米,重量為3.7克到4.2克,4克的居多。正面“開元通寳”四字為隸體,筆畫較粗,書寫端莊沉穩,自然靈動,富有活力。

江油:太白祠側 出土千枚窖藏初唐錢幣

江油市文管所文物保護與考古辦公室主任何映輝介紹,唐高祖李淵(566—635)建立唐朝後,前三年沿用隋朝的五銖錢作為過渡。武德四年(621年),為整治混亂的幣制,李淵下令廢止隋錢,開鑄“開元通寶”,取代社會上遺存的五銖錢。“開元通寶”四字由唐初著名書法家歐陽詢(557—641)題寫,形制仍沿用秦代的方孔圓錢,規定每個銅錢為一文,每文重一錢,每十文重一兩,而一千文則重六斤四兩(注:重量單位為古制,即十六兩為一斤)。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人以為“開元通寶”是年號錢,理由是唐玄宗李隆基(685—762)有個年號就叫開元(713—741),其實這是錯誤的。“開元通寶”並不是年號錢,它在唐代初年就已經鑄造,卒於641年的歐陽詢也不可能給百年後的李隆基的鑄錢題字。李隆基將年號定為開元,僅僅是巧合而已。

江油:太白祠側 出土千枚窖藏初唐錢幣

專家推測,這次出土的千枚窖藏“開元通寶”銅錢,極有可能是李白的族人在安史之亂(755—763)期間埋藏地下的。動亂過後,由於某種原因忘了挖上來,直到今天才得以重見天日。因此,專家建議在銅錢出土處增設一景點——“窖藏初唐錢幣出土處”,並加以文字說明,以加強青蓮國際詩歌小鎮的歷史文化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