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子宮,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关于子宫,没有最狠,只有更狠

圖來自網絡

1

“長江學者”劉志彪終於有了傳世之作。

很多年前,南京大學教授劉志彪在《新華日報》發表過一篇文章,大意是,他已經當上了經濟學院的院長,博士生導師,出版過十多種著作,發表了一百多篇論文,看似輝煌,但遺憾的是,還沒有能夠體現自己學術思想的傳世作品。

不可否認,在產業經濟學界,劉志彪是個大牛。他本科畢業於安徽財經大學,在廈門大學讀完研究生,然後赴南京大學任教,沒有“海龜”背景,亦無博士光環,卻最終能夠在人才濟濟的南京大學執掌經濟學院,且入選了首屆“長江學者”,沒點真功夫,單靠“花架子”是做不到的。

他寫的《產業經濟學》是國內諸多高校考研指定教材,在考研論壇,他被學生親切的稱為彪叔,說他“搞經濟學就像喝涼水一樣”。

彪叔上一次搞出大新聞還是2014年。

2014年5月7日,劉志彪被任命為南京財經大學第二任校長。此前,他已於2009年調任江蘇省社科院院長。但蹊蹺的是,2014年12月26日,江蘇省委宣佈,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宋學峰接任南京財經大學校長。劉志彪成為了改革以來中國大學史上“最短命的校長。”

從任命文件公示日期計算,彪叔在校長職位上待了7個月19天。不過,如果剔除高校的2個月暑假,他實際只幹了不到半年,真是屁股都沒坐熱。

這件事最後是不了了之,當事人沒透露詳情,上級主管部門也沒給出解釋。

但學術頭銜一堆的彪叔當然是不愁工作的,他的新陣地是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職務是研究院理事長、院長、首席專家。

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是江蘇省智庫,依託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育部協同創新中心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等平臺,以產業現代化決策諮詢為研究核心。

該院官網介紹稱:首席專家多次受邀參與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討論,已有成果曾經多次獲得黨和國家領導人指示,成果多次刊發《求是內參》、《國參建言》、《人民內參》等。

一言以蔽之,就是:彪叔孜孜於做高層的“智囊”。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幾千年了,中國讀書人都好這口,農耕民族的劣根性,沒法改。但如能在廟堂之上,仗義執言,為處江湖之遠的芸芸眾生鼓與呼,倒不失為良心人。

可不知是人年紀大了,嘴巴也大了,還是人年紀大了,更有智慧了。扒拉彪叔這幾年的論文和公開發言,明顯可見他的視野已經遠遠超出產業經濟的範疇了,毛衣戰、去槓桿、房地產、工匠精神、留守兒童、網遊、資本市場、供給側改革……當下熱點,無所不包。

真是佩服文科學者,腦袋就像哆啦A夢的口袋,隨便一掏,就是“真知灼見”,都是“寶貝”。

彪叔的新“寶貝”是關於計劃生育的。

8月14日,《新華日報》發了一篇彪叔署名的文章《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提出:

設立生育基金制度,儘量實現二孩生育補貼的自我運轉。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

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用於補償婦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斷勞動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損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彪叔的核心思想是強制繳納生育基金。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胎夫婦急了,已婚未育夫婦急了,大齡未婚男女急了,適婚男女急了,將婚男女急了,因性別失調3000餘萬註定打光棍的男人急了……

偌大的中國容不下一個安靜的子宮。著書立說三十四年,彪叔終於火了,這篇文章註定不會藏之名山,定當流傳百世。

彪叔是江蘇丹陽人,還是江蘇省人文社科領域“一哥”,對江蘇省的計生歷史和現狀自然不陌生。

就在他成為“史上最短命校長”的那一年,張藝謀非婚生的三個子女被曝光,江蘇省計生部門嚴格執行《江蘇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規定,“非婚生二胎及以上的,社會撫養費徵收應按孩子出生前一年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倍至8倍繳納。”

所謂社會撫養費是指,超生的孩子多佔了社會資源和社會公共投入,所以要補償社會。就這樣,張藝謀被罰了748萬元。

張藝謀不顧年邁,任勞任怨,生下三個子女,為延續民族添磚加瓦,可那時沒見彪叔站出來給他說句公道話。

同期,江蘇省地方所收繳的社會撫養費只有10%上繳上級,90%由收繳部門支配。怎麼支配,只有天知道。

而4年後,彪叔的文章還指出:

考慮到我國社會撫養費已經徵收了30年,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理論上可以支撐一兩年內對二孩家庭的生育補貼。可考慮將存量撫養費資金用於充實生育基金,或作為生育基金的初始資金。

“存量資金應是一個極為龐大的數字”,呵呵,彪叔是在裝外賓呢。作為智庫的負責人,去調查徵收了30年的社會撫養費到底去了哪裡,豈不是更利國利民?

2

與彪叔一起署名的作者還有張曄,南京大學經濟學院的一個女教授。

看她履歷,應該也是頗有造詣。2008年,她在《中國社會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中國出口品國內技術含量升級的動態研究——來自全國及江蘇省、廣東省的證據》,獲2008年浦山獎最高獎及2009年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是中國經濟學最高獎項,是為了紀念中國經濟學先驅孫冶方先生而設立。

1949年後,正統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認為,在社會主義社會,伴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消亡,價值規律不起作用,孫冶方卻認為,那怕是進入共產主義,只要存在社會化大生產,價值規律就仍起作用。為此,他被視為“修正主義”,文革中受盡迫害,但依舊堅持學術獨立。

自由思想,獨立人格,不阿諛奉承,是學術研究的最高宗旨,可實況呢?

張曄大約出生於1960年代末或1970年代初,肯定目睹或聽聞過計生洪潮是如何席捲中國各個角落。

1980年9月,《人民日報》發表《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其中指出:

我國人口總數在二十年後將達到13億,在四十年後將超過15億。這將會大大增加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困難,造成人民的生活很難有多少改善的嚴重局面……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實現國務院的號召,每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

從此只生一個孩子與實現現代化的偉大目標綁定一起,上升為國策,每個男女都裹挾其中,無論城鄉。

而在此之前,國家政策是號召多生多育,偉大領袖說,人多力量大,“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

故此,提出“新人口論”的馬寅初被批的死去活來,他始終堅持,生育必須有計劃。

馬寅初是在北京大學校長任上被“揪下來的”,直到1979年才恢復名譽,出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那年北京大學經濟系來了一個臺灣學生——林毅夫,從金門游過來的軍官。

1994年,林毅夫、易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張·維·迎(前北京大學校長助理、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等人發起成立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林是第一任主任。後來,中國經濟研究中改名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在中國智庫報告中,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屢屢進入前十,且位於高校智庫榜首。

2008年,林毅夫到世界銀行擔任副行長,周其仁接任院長。4年後,姚洋當選為第三任院長至今。

張曄獲獎論文的合作者正是姚洋。她既然與北大國發院有學術合作,定然熟悉該院的研究旨趣。周其仁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核心觀點是:

僅僅把中國崛起歸因於勞動力便宜,不準確,因為勞動力便宜並不能解釋中國的崛起。沒改革開放前,勞動力更便宜,那個時候沒有中國奇蹟,現在看非洲很多國家的勞動力比我們還便宜。

不是要素便宜就能夠變成競爭力,要素變成競爭力要變成產品,要素變成產品要組織,組織要在一個體系裡頭運行。這就引申出來了體制的問題。

所以,讓中國經濟崛起的真正秘密不是原來窮,而是把原來導致窮的封閉變成開放,在開放當中允許組織創新,進行體制改革。

一針見血!

所謂“人口紅利“就是一個表象,生育率低及人口老齡化,當然影響經濟發展,但不能反之把經濟停滯歸咎於人口的多寡,體改方能破局。

子宮何其無辜也!計生之悲苦,作為女人,張曄理應更懂。

3

馬寅初常說:“言人之所言,那很容易,言人之所欲言,就不太容易,言人之所不敢言,就更難。我就言人之所欲言,言人之所不敢言。”

遺憾的是,在計生問題上,敢言者少之又少。

2005年,中國人口突破13億,“劉易斯拐點”迫在眉睫。“計劃生育之父”、中國社科院的學者田雪原呼籲,要關注性別失調,調整人口政策,但不被政策制定者所重視。

而這時,已當選為“長江學者”的劉志彪,正是志得意滿時,沒有就人口問題發表觀點,他很明白,那是“不正確”的事。

10年之後,經濟學者、攜程CEO梁建章等人撰文公開指責計生部門對涉及人口的數據一向嚴重高估,沒有任何預見性可言。

梁建章認為,生育首先是家事,何時生、生幾個,由家庭自行決定。他旋即遭遇攻擊,不得不關閉微博評論。

這時,作為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劉志彪還是沒有公開發言。

直到201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人口與計生法修正案,全面放開二孩。公開討論計生問題成了“正確”的事。於是,各路專家齊齊上陣,“鬼點子”迸發。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鬍·鞍·鋼繼續重彈 “三個紅利”的老調。

胡院長最近“人人喊打”,劉志彪又推出前述重磅文章。哪裡想到,劉志彪的話音未落,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就“搶麥”了。

胡繼曄認為,不僅可以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稅”。

他還警告說,“生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個載體,首先從文化上,我們要進行鼓勵” “從民族復興大業(來看),生育關係的不僅是當政者,更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祖孫萬代的一個事情”。

聽來殷殷之心蒼天可鑑。可是,5年前,10年前,為何不敢高喊放開生育?

知識分子可以為稻粱謀,曲意逢迎,但更要明白,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是有記憶的,一言一行都會被後人指點。

電視劇《馬大帥》中,範德彪對馬大帥說:

古有奧地利國弗洛伊德,今有遼北地區範德伊彪。遼北人民誰不管我叫彪哥,一見面,咔咔咔,就是敬禮!

原以為劉志彪已經足夠“出類拔萃”了,沒想來了一個“更狠”的胡繼曄。假若有一天,計生圈子開會,彪叔見到曄哥,想必是,一見面,咔咔咔,就是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