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毫無疑問,《神奇女俠》終於在電影宇宙這部分幫助DC扳回了一局。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近日,有媒體採訪了 DC 拓展宇宙的三位製片人,他們分別是:扎克·施耐德、黛博拉·施耐德以及查爾斯·羅文。

他們詳細解釋了DC的改變是如何發生的、現有機制如何運行的,以及《神奇女俠》為什麼會如此的不一樣。

1新的首席創意官真的懂DC

《蝙蝠俠大戰超人》的失敗是一個導火索,引發了當年五月華納高層的一場人事變動。

DC 娛樂的首席創意官傑夫·瓊斯被提升至 DC 拓展宇宙負責人的位置,他將與另一位華納副總 Jon Berg 一起監督未來電影的進程以及獨立電視宇宙的開發。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傑夫·瓊斯

在過去 20 年裡,瓊斯逐漸從漫畫粉絲成長為受DC青睞的漫畫作者,筆下最知名的漫畫作品是《綠燈軍團》和《無限地球危機》。

2010 年,DC 漫畫重組為 DC 娛樂,瓊斯被任命為首席創意官,負責讓 DC 漫畫跨界衍生至電視、電影、遊戲等領域。

獨立電視宇宙和幾部蝙蝠俠遊戲的成功,以及在漫畫領域的影響力讓瓊斯成為了監督電影項目的最佳人選:有跨界成功經驗、對原材料足夠了解、熟知漫迷喜歡什麼。

而且有趣的是,傑夫·瓊斯對 DC 漫畫提出的願景是希望與樂觀,與《蝙蝠俠大戰超人》被人詬病的沉重陰暗恰恰相反。人們普遍的預期是,瓊斯的介入能有效中和導演過於濃郁的個人風格,從而為 DC 拓展宇宙帶來一抹觀眾需要的亮色。

事實上,喬夫·瓊斯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將不僅限於行政意義上的執行製片,而是會成為參與度更大的製片人,甚至是故事創作和編劇。

在幾部未來 DC 作品裡,瓊斯的存在感都很強。他將會擔任《蝙蝠俠》的編劇、《海王》和《綠燈軍團》的故事創作、《正義聯盟》、《哥譚魅影》、《黑暗正義聯盟》的製片人等。

這位經驗豐富的美漫資深人士的任命,也讓外界覺得 DC 拓展宇宙有了打翻身仗的希望。

2現在導演的權力更大

DC 拓展宇宙的大框架由扎克·施耐德與傑夫·瓊斯討論敲定,他們會確定劇情接下來的走向,有時他們當然也會從素材豐富的漫畫中為編劇們提供故事點子。

對於負責單部電影的導演和編劇而言,他們需要知道自己的電影在一連串影片中處於什麼位置和時間線。但他們也有著很大的發揮空間,因為華納十分重視他們的“獨特觀點”。

製片人黛博拉·施耐德對記者說:

“我們不想讓這些電影看起來好像都出自同一個委員會,都是一個流水線生產,擁有扎克、派蒂和溫子仁這樣的導演,意味著可以從他們的視角看不同角色的故事。”

實際上,正是這些創意人的想法讓這個系列從《鋼鐵之軀》逐漸擴展為宇宙。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蝙蝠俠大戰超人》的點子就是扎克·施耐德和編劇大衛·高耶在創作《鋼鐵之軀》時想出的;而《正義聯盟》的主意則來源於《逃離德黑蘭》的編劇克里斯·特里奧,當時他正在撰寫《蝙蝠俠大戰超人》的劇本。

這些創意人的點子讓這個宇宙得以不斷演化,查爾斯·羅文,華納的長期製片人、DC 擴展宇宙的負責人之一認為,這就是有擁有眾多導演的好處之一。

製片人心裡有了一個大致的藍圖,不過一旦有個新導演或者新編劇加入,它就有所改變和進化。

“就像是你心中有一個目的地,但不止一條路可以通向那兒。這就是引進各種創意人才後會發生的事,也是剛才講的那個不同視角的問題。”

電影導演出身的扎克,儘管在 DC 拓展宇宙裡多半時候扮演了製片人的角色,但是在放權給導演這一點上非常堅持。

“這是我們一直試圖做的,華納是個電影製作人驅動的公司,這是他們的信條,給予導演們足夠多的餘地,讓他們不至於被逼到角落。”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鋼鐵之軀》中展現了一個憂鬱矛盾的超人,引發了廣泛的爭議

作為一個經常在電影裡插入爭議性片段的導演,他也曾從這個信條裡受益不少。

《鋼鐵之軀》裡被人們廣泛批評的超人殺死佐德將軍一段(習慣於裡夫版超人的觀眾認為,超人作為一個正義的化身不該殺人),正是他的主意,而身為製片人的諾蘭在被說服後給了綠燈。

這和DC最大的競爭對手漫威的做法完全不同。

在漫威的體系下,創意委員會對整個電影系列做整體規劃,因此漫威給予導演創作上的自由就非常有限。

此前埃德加·賴特因創意分歧離開了《蟻人》;派蒂·詹金斯也因為劇本未能達成一致而退出了《雷神 2》。

其中最知名的例子則是喬斯·韋登在大火的《復仇者聯盟2》之後依然選擇了離開MCU。在漫威 CEO Isaac Perlmutter 的掌控下,他的拍攝過程遭到了強硬的干涉,為了保留自己喜歡的鏡頭,他被迫答應添加一段會在下一部電影裡出現的場景。

儘管現在漫威的創意委員會已經解散,但實際上漫威影業負責人 Kevin Fiege 仍然對電影有極大的掌控力。還記得《奇異博士》中那些大樓與城市扭曲翻轉的特效嗎?那正是Kevin Fiege要求導演大量增加的內容,以至於最後成了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

儘管 DC 拓展宇宙的構建者們為自家導演的獨特視角而自豪,但這麼做同樣存在較大的風險。

扎克·施耐德自己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作為一個視覺系導演,他的個人風格十分顯著:冷色濾鏡、無處不在的慢鏡頭、熱衷動作場面、對漫畫的隱晦致敬。其作品的口碑兩極分化明顯,“太過黑暗”、“像MV” 、“對路人不友好”構成了主要批評聲。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因此,華納也正在學著漫威加強對於DC拓展宇宙的控制。從《神奇女俠》開始,系列電影的調性明亮了不少。而在《正義聯盟》的預告裡,人們同樣發現了不少笑點。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神奇女俠》在預告片裡強調了喜劇元素

傑夫·瓊斯的參與度和影響力提高,可以說是對創作者個人風格的一種平衡。

一個明顯的表現就是,《閃電俠》已經因創意分歧走了兩任導演。在 DC 拓展宇宙中,導演的權力也或多或少被限制了一些,也許這並不完全是扎克·施耐德所說的那般自由。

3不只是局部,更要看到整體

在這個問題上,漫威提供了一個範本。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在第一階段的電影裡,《雷神》、《美國隊長》、《鋼鐵俠》這樣的電影只承擔了介紹人物出場的功能,有點像電視劇中填補高潮集之間的劇集。而在完成了人物鋪墊後,《復仇者聯盟》因為集合了全部的超級英雄則成為了真正的高潮。

DC 拓展宇宙則反其道而行之。《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聯盟》這種全員集結的電影在前期大量出現,單人電影則往後靠。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這種完全不同的路線,讓《蝙蝠俠大戰超人》承擔了重大的職責,因為它需要引入正義聯盟其他幾名成員,同時又不能讓相關劇情顯得太過刻意。

實際上,這也是它受到的諸多批評之一:神奇女俠的出場太過突兀,她甚至和自己的另外兩位戰友沒有交情;而超能者檔案,則被認為是強行植入。

扎克·施耐德對此有自己的解釋:

“觀眾在《蝙蝠俠大戰超人》裡看到了女俠最終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們會驚歎,天哪,神奇女俠是哪兒冒出來的?她有什麼故事?那麼她經歷了什麼?然後你就在她的個人電影裡看到答案了,它解釋了她是誰,她來自哪裡。”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穿戰袍的神奇女俠作為老照片在《蝙超》中首次出鏡

“《蝙蝠俠大戰超人》這個大事件裡,儘管和神奇女俠自己的故事沒什麼關係,卻也告知了觀眾我們將如何對待女俠的故事。”

這是一個技術活。

扎克·施耐德的形容是“這是一個‘將不同的世界縫製到同一塊掛毯’上的過程”,可以說是創造一個完整宇宙最具挑戰性的部分。

而他們的選擇是用後續電影裡的線索來填補之前電影中的留白,而一部電影通常會成為下一部電影的拍攝指導。

在最近的計劃中,《正義聯盟》是一個階段性的目的地。扎克·施耐德說:

“《正義聯盟》可以說是這個宇宙的脊樑骨,它指導了我們如何拍《海王》,而在它之後,又有諸多新故事,允許所有人回過頭來在正聯裡找線索。”

《正義聯盟》也同時會影響到《閃電俠》的走向。羅文透露,一旦劇本完成,這部電影的最終形態將和《正義聯盟》有著緊密的關係,因為閃電俠的歷史、性格,會被正聯故事所定義,“你不能完全脫離設定。”

這意味著導演們需要緊密合作,無論他們的風格有多麼不同。

黛博拉說,儘管每個人都在幹自己的活,但存在這麼一個包括所有電影製作團隊在內的社群,人們的工作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導演們信息共享,在不斷的討論中達成比較一致的結論。眼下,他們就在和溫子仁討論如何對待海王這個角色。

4讓漫畫角色在電影中活過來

扎克·施耐德成為了連接漫畫和電影最關鍵的人物。

他曾經為華納貢獻了漫畫改編的《斯巴達300勇士》和《守望者》,前者在冷清的三月檔成為話題之作,後者則改編自公認難以改編的雨果獎名作,獲得了多數原著黨的肯定。

此外,他還是公開的漫迷,對原材料的瞭解足夠深。

從《鋼鐵之軀》和《蝙蝠俠大戰超人》的構圖、彩蛋、服裝設計,處處可見施耐德身為漫畫粉夾帶的私貨。他想盡可能地還原每個漫迷心中的經典角色和場景。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蝙蝠俠大戰超人》中的這一鏡頭完全還原了弗蘭克·米勒的名作《黑暗騎士歸來》

在談及神奇女俠的服裝設計時,他說,電影世界中的東西是多變的,而在漫畫領域,你可以想怎麼畫怎麼畫。在將這套服裝搬上銀幕時,一些改動是必需的,比如他們試圖給它一些歷史感的觸碰,讓它看起來很像來自天堂島那樣的地方,有金屬和盔甲保護著。

“有意思的是,每當我們從漫畫裡拎出像神奇女俠、超人、蝙蝠俠這樣標誌性的角色。當服裝做對了的時候,你一眼就看出來了。如果你做出的和每個人的漫畫記憶不一樣,你就變動得太多了。因此我們嘗試了漫畫裡她的所有要素,讓人們一眼看到她,就意識到這個標誌性的形象就是神奇女俠。”

表面上看,扎克·施耐德對 DC 漫畫的銀幕願景和多數漫迷是一致的。

當年,在本•阿爾弗萊克出演蝙蝠俠的消息公佈後,憤怒的網友甚至去白宮網站請願阻止他出演蝙蝠俠,但當蝙蝠俠首張劇照曝光、在先行預告裡第一次動起來後,幾乎所有人都閉上了嘴。

與之類似的,還有《鋼鐵之軀》中的氪星人打鬥和《蝙蝠俠大戰超人》裡的蝙蝠俠救瑪莎等場景,它們都被公認為“漫畫還原度高”。

然而在角色屬性上,扎克·施耐德常常面臨著脫離人物原性格的質疑。不是所有人都喜歡他對英雄們的刻畫角度。實際上,在漫畫中,每個人物在每個作者手下都衍生出了諸多版本,選取其中之一,必然導致另一部分人的不滿,這是漫改片的創作者們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面對這些難以取悅的漫迷,如何達成漫畫與電影的平衡呢?扎克·施耐德的回答是:

“我愛 DC 粉絲,我自己就是粉絲。所以我能感同身受,尤其是看到自己熱愛的東西出現在了銀幕上……我們的目標就是讓角色活過來,儘可能地實現童年夢想。當然最終,你仍然要遵循一個導演的本能。”

5DC拓展宇宙未來計劃與挑戰

目前看來,DC 拓展宇宙正在以自己的節奏推進著這個宇宙的發展。

這裡面有一些看起來不妙的消息,還沒完全從差評中恢復的 DC 就宣佈《夜翼》、《哥譚魅影》和《蝙蝠女》已被提上日程,再度讓人懷疑華納是不是操之過急。

而本·阿爾弗萊克因自編自導自演的《夜色人生》慘淡收場而放棄執導《蝙蝠俠》的消息更是引發了頗多的猜疑。

不過在一堆傳言中,也有一些確定的好消息:《科洛弗檔案》導演馬特·裡弗斯接班阿弗萊克執導《蝙蝠俠》;《閃電俠》的導演人選也接近確定,《王牌特工》導演馬修·沃恩呼聲最高。

DC拓展宇宙未上映的項目已經達到了 15 部,且仍然充滿了可能。扎克·施耐德說:

“在 DC 拓展宇宙,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發生的,現在講這些可能有點劇透了。但我想我還是能告訴你,能取材的故事充滿了這個巨大又迷人的調色盤,每個人都應該期待那些潛在的路徑。”

3位大佬製片聊DC擴展宇宙

《蝙超》暗示了未來/平行宇宙中的大事件

然而,5 月 23 日的一條突發新聞又讓未來顯得不確定起來。

在《好萊塢報道者》的訪談中,施耐德透露,自己的 20 歲女兒 Autumn Snyder 在 3 月份自殺去世,他本想投入工作療傷:

“但我後來發現,我們確實得離開一會兒,和需要我的孩子們在一起……我明白這會在網上引起什麼樣的議論,他們不管怎樣都會那麼做的,事實是,我現在已經不關心那些了。”

華納做出的第一個選擇是推遲《正義聯盟》上映日期,但是被施耐德拒絕了。他找到了確定執導《蝙蝠女》的喬斯·韋登,韋登將接過他手頭的工作,完成《正義聯盟》的後期製作和少量補拍。

“拍攝工作會很少,而且會完全貼合扎克的風格和基調,我們不會引入新角色,只有一些新場景。”

面對兩個導演的風格如何融合的質疑,華納主席託比·艾莫里奇表示。

此外,更大的挑戰是,觀眾似乎開始對超英片逐漸產生審美疲勞的市場。

《復仇者聯盟 2》票房未超越第一部;號稱是《復仇者聯盟 2.5》的《美國隊長 3》則要比《復仇者聯盟 2》更低一些。在過去的 10 年裡,觀眾被各色超級英雄電影餵飽,所以反而是帶來了久違的新鮮感的《死侍》因為畫風奇特而獲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

當被問及 DC 拓展宇宙可以為市場帶來怎樣的新鮮感時,施耐德給出的答案是歷史,DC 漫畫擁有的經典人物和豐富的劇情資源。

“在世界各地旅行的時候,你會看到很多人穿著蝙蝠俠或者超人的T恤,三巨頭每個人都有超過 75 年的歷史了,而他們的故事在今天仍然持續著,並且受到了全球的歡迎,不僅是美國觀眾,還有世界範圍內的其他觀眾。這說明了一些問題,這是有原因的。”

黛博拉補充道。

漫畫的魅力自無需贅言,但是電影的新鮮感與獨特又是另一回事了。DC拓展宇宙所能堅持的策略,大概仍然是讓不同導演用自己擅長的方式拍攝風格迥異的系列電影。它也許會引起某些人的不滿,但是一個創作團隊終究要確定自己想走哪條路,以及願意為此捨棄什麼。

——————

關於漫影世界

“漫影世界”是一個漫威粉絲與電影愛好者聚集的部落。這裡為大家提供關於漫威最新的資訊,經典電影推薦,電影賞析等有趣的內容及各種精美的周邊產品。當然,時不時還有各種小福利哦~~~

更多精彩與福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漫影世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