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碧水地綠,今年1200項重點工程治「氣」

近日,蘇州市召開全市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暨“263”專項行()動推進會。會上表示,今年,我市將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263”專項行()動為抓手,紮實推進生態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全面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切實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年內將實施大氣重點治理工程1200項,實施969項VOC治理項目;實施水汙染治理重點工程128項,太湖治理重點工程項目124項;新增焚燒處置能力7.7萬噸以上。


圍繞2020年實現PM2.5平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的目標要求,我市編制全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細化工作支撐,分解落實任務。今年將組織實施1200項重點治理工程,鋼鐵、水泥、玻璃行業30%以上的生產線完成脫硝改造,65蒸噸以上燃煤鍋爐超低排放改造率、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淘汰整治率達到40%以上;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專項行動,完成化工、傢俱行業提標改造和包裝印刷、電子等行業綜合整治,實施969項VOC治理項目;推動出臺老舊機動車淘汰政策和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將“降塵”指標納入大氣汙染防治考核體系,督促提升揚塵治理水平;修訂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壓實應急管控措施,提高應急管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效實現重汙天氣應急削峰;推動建設鄉鎮街道空氣質量監測系統,細化區域管控,壓實屬地責任。

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我市今年將實施水汙染治理重點工程128項,開展“水十條”中期評估,系統梳理薄弱環節和滯後任務,督促有關工作加快落實;落實“斷面長制”,緊盯趙屯、振東渡口等達標不穩定的國考省考斷面,強化督查督辦;加強太湖水質藻情監測預警,協調落實太湖水環境治理問題整改;落實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要求,完成沿江重點企業環境風險評估和化工園區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開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問題隱患排查和專項整治,全力抓好蘇州太湖鎮湖、寺前等6個水源地10項環境問題整改;開展新一輪太湖治理,實施重點工程項目124項,按照太湖“控磷”方案,系統推進工業、農業、生活汙染治理;完成陽澄湖生態優化三年行動,實施重點工程項目45項,陽澄湖水質總體要達到Ⅲ類。

與此同時,今年我市將摸清土壤汙染狀況,嚴格控制土壤汙染風險,加強土壤汙染源監管,加大固體廢物管理。據瞭解,今年6月底前將完成土壤汙染狀況初步採樣調查企業及清單,12月底前完成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和已關閉搬遷化工企業遺留地塊調查;年內將新增危廢焚燒處置能力7.7萬噸;危廢貯存量同比削減40%;新建工業汙泥等一般工業固廢處置能力不少於30萬噸。

此外,蘇州還將進一步提升環境執法水平,開展重點行業企業專項執法檢查,加大夜查、抽查、交叉互查力度;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深化環境執法司法聯動,完善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依法嚴懲環境違法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