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養育之恩泰山重,點點心血勝水濃。父恩化得千嶺雪,母愛融暖水底冰!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堪稱人間第一情。“人生,無父何怙?無母何恃?父母的恩情,水不能溺,火不能滅。父母對待兒女們的愛,只給不取,不溯既往,不討恩情,萬般無私地奉獻。”一個男人他就是鐵石心腸,只要他有了自己的兒女,當了父親,他就有了一顆溫柔的心和善良的情腸。父親在兒女們的心目中,就是一棵參天的大樹,子女則是樹下的小草。只有依賴大樹,才能給我們帶來夏日的涼爽。只有依靠大樹,才能度過寒冷的冬天,更能戰勝狂風暴雨對小苗的侵襲。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春天給我幻想,夏天給我綠蔭,秋天給我果實,冬天給我成熟。這就是父親給兒女們的一切!而他自已則是“節衣縮食,吃盡苦楚。流乾了血汗累彎了脊樑,像似負重的駱駝行進在茫茫人生的大漠上。我們的母親更是萬般的辛苦,是母親撫育我堅韌的筋骨,是母親給了我強健的體魂。我的身上有您的體溫,脈膊裡奔流著您的血液,性格上有您的烙印,思維裡有您的智慧……”我衷心地感謝您們,生我、養我、育我的父母雙親。我若是畫家,我就為您們畫一幅丹青,畫面是“茫茫的雪原,挺拔的青松,碧藍的天空”。題詞應該這樣寫:“高潔的的品格,無私的奉獻,偉大的人生!”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俗話說:“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真的不愁嗎?不愁是不應該的!自古以來,就有人說:“人生難得忠孝兩全”。一個好男兒,對國家要“精忠報國”。對父母要“盡忠盡孝”。我們每個當兒女的,以父母對待我們十分之三的情感來回報給他們,父母們也是感到高興和欣慰的。古人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盛夏洗汗衫,冬日要縫棉。雨天一把泥,晴天一身汗。手溼一把水,每日三頓飯。一雙粗手,滿把老繭,滿頭青絲,染成白髮。……”。這就是我們慈樣的母親,額頭上的皺紋,記載著您的坎坷,古銅色的臉龐,標誌著您的堅強,彎曲的脊背上,記錄下您的艱辛…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人生之中,父母親情是每一個家庭關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隨著西方文化的滲透和商品大潮的衝擊及金錢的誘惑,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正在發生微妙的變化和扭曲。人們的道德觀念也出現貶值。有些個別的人,視父母為老不死的老東西,不管父母的衣食住行。子女與父母關係中,存在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一種是“父母之命不得有違,一就是一,決不做二,更不能越雷池半步。”子女始終以“順者為孝”約束自己。另一種就是,道德的貶值,人性喪失,敢於同父母對罵和對打,甚至把父母打的血流滿面,有家不敢歸,有房不敢住。父母有錢,搶著要,父母無錢,往外推。這樣的人,你在父母面前你是兒女,在你子女面前你是父母。俗話說:“上行下效”,就是這番道理。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有一則故事講的是,有一個不孝的兒子,要把年邁的母親扔到山溝裡,同自己的兒子用竹筐把老人抬出家門,孩子問爸爸幹什麼去,他說:“給你奶奶治病去。”一直走到懸崖旁,要把老人連同竹筐一同推下去。兒子說:“推奶奶可以,竹筐千萬不能扔掉。”他說這是為什麼?兒子接著說:“如果把竹筐都扔掉,我將來用什麼東西再來抬你呢?”這一句話使他如夢初醒,又把母親抬回家裡。”這雖然是個故事,我們不可以不從中受到啟迪。有的人對待父母的感情冷漠,對自己的子女奉為上帝,集不孝與溺愛為一身。這樣的朋友要“放眼望,細思量”。當你的兒女長大成家以後,你的處境將會如何?如果他們也學你的做法,疼愛孩子,虐待你,"你受得住嗎?溺愛的孩子決少是孝順的兒女!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人生之中,父母對待子女的愛是真摯無比的。俗話說:“十個指頭咬哪一個都疼”。摯愛而不是溺愛,要處理好愛與嚴的關係。嚴格要求並不是不愛。後漢楊彪的兒子被曹操殺掉之後,楊彪因想念兒子,整日裡不想飲食,精神鬱悶,致使身體消瘦多病。曹操問楊彪是什麼原因。他說:“亂懷老牛舐犢之愛。”從那以後,人們便用“舐犢之愛”來表達父母對子女的情感。而實際上,父母對子女的愛遠勝於老牛舐犢之愛。人的感情是決不能和老牛相比的。兄弟姐妹之間可能閱牆,夫妻間可以勞燕分飛。但父母的愛子之心是始終如一,所以說,父母是最偉大,最可信賴的人。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有一首歌詞寫的更好“我第一次聽到的,是你的喊。我第一次看到的,是你的臉。我第一次倚偎的,是你的胸口。我第一次熟悉的,是你的眼。我第一步走的路,是你把我挽。我第一次流下的淚水,是你為我擦乾.我第一次穿的衣服,是你為我縫。我第一次聽懂的稱呼,是你叫我鐵蛋蛋…”.隨著道德觀念的貶值,有些人對老人漠不關心,是不應該的!人生三步路,每個人都必走無疑,小時候由父母養育,中年自己奮鬥的同時還要撫育子女。晚年以後就需要子女們的贍養。贍養包括三大部分,有經濟物質的資助,精神上的安慰和感情上的關懷。倘若子女對父母只是靠經濟上依法律的裁決,如數地給錢,給米,而在感情上形同路人,冷若冰霜,讓父母們吃“法”來之食,父母的晚年是不會幸福的。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古人說:“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女們對父母“以敬為孝”,古人是最講究的。我們如果對待老人不好,是否太有點兒不近情理?!人生,要處人理好“天倫之樂”與“天下之樂”的關係。天倫之樂是家庭幸福的標誌。對父母不好,父母們整日裡悶悶不樂,怎能有快樂之意?對不孝的子女來講,只強調社會的奧論和道德的譴責是遠遠不行的。必須靠法律的手段予以治裁。改革並不提倡喪失人性與倫理。古人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吃苦我一個,幸福千萬家”。萬家幸福團圓必然會帶來萬家歡樂,萬家歡樂必然是天下之樂。反之,你自己對你自己的父母都照顧不好,你又怎能去照顧別人呢?只在春你就是天天喊“後天下之樂而樂”,誰又能相信你的鬼話呢?人,都有年老的時候,每個人對待自己的父母要多關心、多體貼、多幫助!不要搞薄養厚葬之風,要大力提倡“厚養薄葬”的風氣。更不要延續“活時不孝,死後哭叫”給人家看的習俗。那不是真正的孝敬和悲痛。

孝順父母的人,人生差距竟這麼大,趕快看看!

親愛的朋友,從內心敬養、孝順、關心自己的父母親人吧。古人說:“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羊有跪乳之恩,烏鴉有反哺之意,更何況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