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這4所高校的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9月22日,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正式公佈了2018年度新增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單,今年共有四位中國科學家當選外籍院士。

歐洲科學院(Academia Europaea)是歐盟的“國家科學院”和法定科學顧問,由英國皇家學會與歐洲各國的國家科學院共同發起並於1988年成立,目前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與美國三大學院(國家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作為聯邦政府的科學顧問類似,歐洲聯盟的五大法定科學顧問為一院四會(SAPEA)。其中,歐洲科學院單獨作為代表歐盟的科學院,另外四個聯合會分別整合歐洲各國的人文學院、科學院、工程院、醫學院,共同向歐盟委員會提供獨立的科學諮詢意見。

作為國際上學術領域最廣泛、學術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科學組織之一,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領域的頂級學者,主要在歐洲各國的院士中遴選,是一項崇高的國際學術榮譽。院士選舉每年舉行一次,其程序包括同行提名、嚴格的學術審查、學組與學部多輪投票,最後由歐洲科學院的理事會批准產生。目前,歐洲科學院的院士包括7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15位菲爾茲獎獲得者、6位圖靈獎獲得者等。

北京理工大學梅宏教授

強!這4所高校的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梅宏,1963年生於貴州,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

1987年於南京航空學院獲碩士學位,1992年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1994年從北京大學博士後出站。1999年3月至2000年4月在美國貝爾實驗室任訪問科學家。2005年被聘為教育部長江學者計劃特聘教授。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信息技術科學部院士。2013年當選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1987年4月參加工作,198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3月任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016年3月任北京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主要從事軟件工程和系統軟件領域的研究,在構件化軟件中間件、開發方法學和工具環境等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獲國家技術發明專利授權30餘項,承擔了數十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科研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2015年獲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學會計算機分會技術成就獎(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

歷任國家863計劃專家組成員、組長,國家“核高基”科技重大專項專家組成員,全國信息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大數據標準工作組組長,國家重點科技研發專項“雲計算和大數據”實施方案編制組組長、總體組組長,國家“科技創新2030 -重大項目”大數據重大項目立項建議和實施方案編制組組長。擔任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編委,數十次擔任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程序委員會主席或委員。

清華大學朱文武教授

強!這4所高校的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朱文武博士現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國家特聘專家。曾任微軟亞洲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兼總監,及美國貝爾實驗室研究員等職。

朱博士是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 (IEEE Fellow)及美國計算機協會傑出科學家(ACM Distinguished Scientist),現主要從事多媒體通信與網絡研究,包括多媒體雲計算、社會化媒體計算、無線多媒體通信等。他在多媒體計算、通信與網絡等研究領域發表國際論文200餘篇,擁有國際專利發明40餘項。(曾)任IEEE多個期刊的客座主編(Guest Editor)和編委(Associate Editor),如IEEE 學報 (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通信學報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Areas on Communications)、IEEE電路及系統視頻期刊 (IEEE Transi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的客座主編;IEEE移動計算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多媒體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IEEE電路及系統視頻期刊 (IEEE Transi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的編委。2012年獲ACM Multimedia最佳論文獎, 2001年獲IEEE電路及系統視頻期刊(IEEE Transi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最佳論文獎,及其它3個國際最佳論文獎。朱博士曾任IEEE電路及系統學會視頻信號處理和通信技術委員會主席、IEEE移動計算期刊執行委員會 (Steering Committee) 委員,現任IEEE電路系統學會北京分會主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andheld Computing Research顧問委員會 (Advisory Board) 委員,及在中國舉行的IEEE ISCAS 2013 程序委員會主席。

朱博士1985年畢業於國防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並獲得學士學位,1993年獲美國伊利諾斯理工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 1996年獲美國紐約大學理工學院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New York University)電氣和計算機工程博士學位。1988年至1990年就讀於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及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曾)擔任香港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等兼職或客座教授。

浙江大學聶珍釗教授

強!這4所高校的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聶珍釗,男,湖北秭歸人。浙江大學外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世界文學跨學科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國際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中美詩歌詩學協會副會長、國家社科基金外國文學學科評委。1952年5月生。1976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英語系,198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1988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2年破格晉升教授。

聶珍釗教授1993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代表性學術專著《悲慼而剛毅的藝術家:託瑪斯•哈代小說研究》和《英語詩歌形式導論》分別獲教育部首屆和第五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代表性論文《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獲教育部第六屆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文學倫理學批評導論》一書入選201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並獲湖北省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英文論文“Towards an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獲浙江省第十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擔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外國文學史》第一首席專家,國家精品課程及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外國文學史》負責人,國家出版基金“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文學理論與批評經典”譯叢總編。目前主持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文學倫理學批評:理論建構與批評實踐”、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文學倫理學與文本研究”。

聶珍釗教授的突出貢獻在於創立了文學倫理學批評。他是這一批評的創始人和奠基人,被耶魯大學講座教授、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劍橋文學批評史》總編Claude Rawson稱為“文學倫理學批評之父”。聶珍釗教授的兩篇文學倫理學批評論文在A&HCI(2010—2014)收錄的16,235篇文學論文中,引用排名分別位列第19位和40位,是單篇引用排名最高的中國論文(文學學科);國際最重要的人文雜誌之一《泰晤士文學週刊》曾刊登長篇評論文章推介該理論(為該雜誌數十年來推介的極少數亞洲原創文學理論之一);國際權威文學期刊Arcadia、美國著名文學期刊CLCWeb、臺灣地區著名人文期刊《哲學與文化》(均為A&HCI收錄期刊)分別以此為專題推出特刊(special issue),並邀請其擔任客座主編,Arcadia更打破數十年的慣例,以編輯部的名義發表社論,由英國學術院及歐洲科學院院士John Neubauer執筆,向學界推介該理論;第24屆世界哲學大會哲學與文學分會設立了“聶珍釗的道德哲學”專項議題。

上海交通大學尚必武教授

強!這4所高校的中國科學家當選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

尚必武,安徽師範大學英語本科,上海交通大學英語碩士、博士,華中師範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博士後,先後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美國國家人文中心Fellow。

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 (De Gruyter)雜誌主編,以及arcad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terary Culture (A&HCI)、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A&HCI)、《外國文學研究》等雜誌編委,主要從事敘事學、文學倫理學批評、當代英美小說、世界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10多項課題,出版專著2部,發表國內CSSCI論文40餘篇、國際A&HCI論文20餘篇。研究成果先後榮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科研成果獎三等獎(2015年)、上海市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014年)、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01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