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我們常常會聽到

身邊的老師吐槽學生上課不活躍

整個課堂氣氛沉悶單調

但有老師不論是在自己負責的班級上課

還是作為代課老師去其他班級上課

不論是在基礎較好的班級上課

還是在基礎較薄弱的班級上課

都能充分調動課堂氣氛

讓整節課顯得情趣橫生

學生們學得積極主動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他們充分發揮了老師在課堂上的主導作用

並運用了各種激發學生情感

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

所以,有時候

教師課堂上的“小動作”

會讓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課

並且不會產生厭惡情緒


一、溝通感情法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隨時上演的表情包,讓學生上課睡意全無

老師調動滿臉的肌肉去發揮僅有的演技

豐富的表情、中氣十足

用動作去詮釋增加大家的興趣


Tips:

這樣講課對嗓子的確不好

老師要注意保護嗓子哦

在上課時,老師的感情主要流露在語言、神態、手勢等方面。

老師語言親切、神態自然,自然會消除學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增強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反之,教師語言滯澀,神態緊張,情緒低落,必然會造成學員的不安、沉悶和懶散,使課堂成為一潭微波不興的死水。

所以,當進入課堂時,老師們需要注意滿懷激情,進入角色,用自己的心去碰撞學生的心,用自己的情去溝通學生的情。

此外,還可以利用課前課後時間和學生交談,瞭解和指導學生的學習,進行簡短的“攻心戰”,以加深感情融洽。


二、直觀顯現法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老師課前準備備課所需的實物

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問一問

等方式近距離觀察

最後學詞學句

課堂結束還可以將實物獎勵給學生


Tips:

這樣的課堂比較費錢

不知道可不可以跟學校申請教學經費呢

(使用過的老師,可以留言告訴翼課君)

形象直觀的手段很多,如通過影視再現、音樂烘托、實物演示、圖畫顯現……這些手段可創設一種可感可知、有聲有色、亦虛亦實的境地,給學生鮮明生動的形象和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其興趣和熱情。

直觀的教具事先要準備好,顯現要把握住時機,以突發性、新奇性扣住學生的心。

三、先聲奪人法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通常課堂比較吵鬧或者當老師講到重點時

老師會用手敲擊黑板(此“敲黑板”非彼“敲黑板”)

提示學生注意課堂秩序或重點來了

這種突然的聲音提示,相信很多老師都用過

經濟實惠,當然,效果也是相對不錯的

Tips:

這種方式也經常被學生吐槽

“每次敲黑板都別嚇一跳”

“有童年陰影”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通常是一種非常疲憊的過程,學生的注意力通常呈下降的趨勢。這樣,一堂課需要老師不斷的引起學生的注意。


四、幽默調控法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一天的課程下來

學生身心都非常疲憊

通過頗有趣味的小遊戲

有效的激發了大家的好奇心與參與性

使得課堂氛圍分外活躍、輕鬆愉快


Tips:

這種課堂互動性強但也可能導致課堂過度活躍哦

這裡所說的幽默指的是一種詼諧的風趣。

在課堂上,老師如果總是運用一種單調、平淡的語言,有可能造成學生感知上的疲勞,精力的分散,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甚至學生的昏昏欲睡。

而適時適度的幽默猶如一盤菜餚加入一點味精,解除了學生的疲勞,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

此外,幽默的語言還能把抽象的東西通俗化、形象化,以打開學生的思路,幫助他們理解和接受知識。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幽默,既有可能使課堂由活潑走向失控,也易給人以虛浮的感覺。


五、挑起矛盾法

老師通常通過設問的方式

打開學生思維的大門

一步步引導學生深入課堂


Tips:

為了不使學生在解決矛盾時無從入手切忌挑起的矛盾過大同時,要講究“挑”的藝術角度小,方式巧,由趣而起,由小漸大

“矛盾是打開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有矛盾才能激發學生思考的興趣。

這裡所說的“矛盾”,通俗地說就是學習中的“疑惑和不解”。對這些“疑惑和不解”,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解開能力一層一層地逐步挑起,也可由學生挑起,老師再有選擇地交給學生。



六、激勵競爭法


老師,這些課堂 “小動作”,您用過幾個?


老師們通過當堂比賽、練習打分等手段

看哪個小組(人)表現得更好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調動課堂氛圍


Tips:

注意控制比賽時間避免課堂拖延,導致教學任務不能完成

進取心和好勝心是每個人都有的基本心理訴求,表現在學生身上,則是希望自己能在同學、老師面前表現出來並得到肯定。

老師根據這種心理,把課堂當賽場,引進競爭機制,激發學員學習的興趣。

其方式是多樣的,如對學生閱讀、解答、練習等情況進行打分評比,對優勝者或優勝組予以語言表揚、實物(紀念品)獎勵等。


孟子說過:“教亦多術矣”

不管老師採用什麼方法

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目的都在於激發學員的學習熱情

所以,老師

這些“小動作”,您都做過嗎?


聲 明:

作 者:班 晶

圖文校對:魏曉萌

審 核:賈丹彤

部分素材@新浪微博,版權歸原單位和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