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昨天是袁隆平八十九歲的生日,生日當天袁隆平還忙碌在田間地頭著實讓人感動。然而聯想到前段時間網絡上以一篇《請暫時遺忘袁隆平》為首的文章詆譭並質疑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之稱名不副實,“雜交水稻之父”另有其人等等,且呼籲民眾暫時遺忘袁隆平,在網上被大量的轉發並且引起了網民廣泛的討論,讓人感到唏噓不已。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中國自古就是農耕國家,在古代中國的農耕技術的先進程度是同時期的其它國家難以望其項背的,然而即便如此,每逢天災都是千里孤墳、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的例子比比皆是。前些年央視熱播的《天下糧倉》裡面出現的“米肉”讓我至今印象深刻,當然那些從來沒有捱過餓沒有做過農活的鍵盤俠是體會不到的。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袁隆平發明的雜交水稻得到推廣才徹底的解決了老百姓不再捱餓這個問題,也讓餓殍遍野、易子相食這樣的人間悲劇不再上演。袁隆平對人類所作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可以說是當代神農。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在《請暫時遺忘袁隆平》一文中還有一個觀點,稱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分誇大,掩蓋了其它科學家的光芒。

我記得在央視《開講啦》第20171209期邀請了暗物質衛星工程首席科學家常進,其在一開場就對主持人撒貝寧說道:你把我喊到這兒來,其實我不是特別願意,我應該待在實驗室裡面把我的工作搞好。不過這也是我的一個義務吧,花了國家那麼多錢,我有必要到這裡來跟大家解釋一下,錢花哪兒去了。科學家還有一個義務,就是對大眾進行科普,因為我用了納稅人的錢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我想常進這這番話說出了大部分科研人員的心聲。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對於那些撐起國家脊樑的科學家,及那些默默無聞的為祖國和人類進步工作著的人們,他們不需要那許多的光環。特別是做科研的,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安靜的實驗室。試想一下,如果那些科研人員都跟那些所謂的明星戲子一樣,每天都要面對各種媒體,應對各種綜藝派對,他們還怎麼去搞科研。如果那些雜交水稻的試驗田裡媒體都是各種媒體在那裡圍著,我想稻田裡的青蛙都會有意見的,水稻都會絕產吧。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提出人的人生境界分四個等級,從低到高分別是:自熱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我想除去那些咿呀學語的小孩,當今世界一多半的人的人生境界都是出於功利境界罷,但是這些人當中的一小部分人卻總是喜歡用自己的價值觀和眼光去評判和窺視那些處於更高境界的撐起國家脊樑的人。在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里,很多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到其他人的身上,這是這個社會這個時代的悲哀。

袁隆平八十九歲了還在忙碌,他不該被遺忘,哪怕是一千年以後!

那些處於低層次境界的人,做人要有底線有原則,這樣才有資格向更高階層的境界提升。千百年之後誰還會記得誰?能讓人記住的必定是那些處在人生最高境界的人,比如說——袁隆平。


歡迎各位發表不同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