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聚合平台的危機:以Blendle爲例觀察|德外獨家

新闻聚合平台的危机:以Blendle为例观察|德外独家

Blendle是歐洲著名的新聞聚合媒體,由Klöpping和Marten Blankensteijn於2014年創建,以22-30歲的用戶為目標群體,創建不到一個月就吸粉60000人,還得到了《紐約時報》和Axel Springer 380萬美元的投資,20多家新聞媒體陸續加盟,Blendle被認為是荷蘭成功的創業公司之一。很多人把這樣的數字新聞聚合平臺看作是“新聞行業的救星”,但實際情況並沒有這麼樂觀,新聞聚合平臺仍以更多的媒體參與為目標,在掙扎中前進。

一、Blendle不是新聞業的救星

Blendle的經營模式是把其他媒體的內容拆分開來銷售——拆分後單篇銷售(多為紙媒),從0.10歐元到0.30歐元不等(但不同的內容最高也可能達到每篇0.89/1.11歐)。通常情況下,用戶完成註冊就可以得到2.5歐的禮金用來瀏覽網頁,挑選感興趣的內容。Blendle還有一個獨特的設置,它允許用戶對不滿意的內容申請退款服務,這主要是因為該網站的創始人秉持一個理念——對所有電子商務平臺來說,“退貨”是一個必備的功能設置。

作為一家全球性的媒體聚合平臺,拆分內容銷售的模式雖然早在1995年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就已經誕生,但還不足以挽救整個新聞行業。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個原因:免費內容的過度豐富。雖然在荷蘭,免費的英語內容不如荷蘭語內容流行,但在其他市場卻並非如此。當類似的文章內容在其他地方可以免費獲得時,用戶為什麼還要為一篇特定主題的文章付費呢?失去了媒體價值和信任感,受眾也將不再重視新聞業。

第二個原因:新聞媒體總是在“交叉補貼”制度下建立自己的業務。通常,受歡迎的內容,新聞製作成本並不高,例如體育運動。而新聞成本高昂的內容,如海外報道、企業報道,受眾相對較少。因而,Blendle按篇付費的設置可能無法滿足基本的運作需求。

第三個原因:用戶缺乏意外發現。無論是紙媒還是新媒體,媒體產品都是通過各種多元主題的巧妙組合,來引發受眾常規興趣範圍之外的好奇心。但這在Blendle的運作模式上不適用,它主要是依賴於三個標籤分類對受眾的引導——流行趨勢、實時內容和編輯精選,而這就把用戶自己發現意外的機會轉交給了Blendle編輯。

第四個原因:廣告損失。雖然新聞行業的數字廣告目前普遍不太成功,但將廣告與內容分開銷售風險不言而喻。如今,媒體正在努力獲取更多細分的受眾信息,以便為他們提供相關度更高的定製廣告內容和附屬產品,媒體只傳播內容並不能為廣告提供太大幫助。

二、其他新聞聚合平臺的現狀

其他新聞聚合類產品也沒有比Blendle更好。作為雜誌的數字聚合平臺,Texture最近被Apple收購,將被整合到Apple News中。雖然不是純粹的自助服務終端,但Apple News與新聞媒體內容的聚合類產品類似。法國的SFR最近也宣佈將投資數千萬歐元改造其數字聚合平臺SFR Presse,最近將訂閱費用改為每月7-10歐元,SFR希望通過提供非線性閱讀體驗,來產生額外收入。2010年推出的Filpboard顯示文章的方式最近也發生了變化,這使得Flipboard的推薦流量激增。Google新聞最近也宣佈將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對產品進行更新。

三、高端精選產品的尷尬

2017年初,Blendle宣佈推出一款新的高端內容產品,每天精選20篇內容,售價9.99歐元。 在這之後,NRC宣佈將離開Blendle。NRC認為Blendle這一舉動使得其經營定位從提供額外服務轉成內容分銷平臺,這意味著兩家媒體已經從合作伙伴轉變為了競爭對手關係。但其實在此之前,Blendle和NRC之間的關係就已經破裂,因為NRC致力於做到數字第一,甚至只做數字閱讀,這種做法實際上並不能達到預期的閱讀體驗,而Blendle的文章也達不到NRC網站上豐富的視頻或鏈接嵌入格式。NRC的主編Peter Vandermeersch認為像Blendle這樣的聚合平臺並不利於新聞行業的發展。在Blendle 的高端精選產品發佈後,其他的荷蘭媒體也開始限制他們與Blendle的合作。

四、讀者更願意直接訪問媒體

在即將發佈的《2018全球新聞趨勢》(World Press Trends 2018)報告中指出,如今受眾更願意直接從媒體那裡獲取內容,而不是從第三方平臺或聚合產品。路透社的數字新聞報道中也提到,受眾正在減少對社交媒體等平臺的依賴,不再把他們作為獲取新聞的來源。對媒體而言,這一趨勢意味著專注於自己的平臺建構,而不再向外部分銷商尋求內容分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