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良吏當自廉吏始

「博览」良吏当自廉吏始

「博览」良吏当自廉吏始

真正的良吏往往是從廉吏修煉而來,在公廉基礎上不斷提升能力,保持清廉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廉潔這個“1”,能耐再大也是“0”,方向錯了,腳力越好,跑偏越遠。

古人云“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道出既廉且能的良吏之可貴。其實,真正的良吏往往是從廉吏修煉而來,而保持清廉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沒有廉潔這個“1”,能耐再大也是“0”,方向錯了,腳力越好,越跑越偏。這個道理,在史書掌故中一再得到驗證。

公生明,亦生智;廉生威,亦生能。清廉往往是能力的“放大器”。

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被奉為清廉的榜樣,也被視為智慧的化身,他“不別治生,以長尺寸”,一生淡泊明志、夙夜在公,“功蓋三分國”,被稱頌千古。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以“絕不以溫飽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自勉。他在廣西羅城3年,對內安民勸業,對外緝盜剿匪,當地大治,百姓安居樂業;在福建布政使任上,巧妙地運用官方糧食儲備,狠狠打擊囤積居奇的糧商,及時平抑糧價波動,恢復市場秩序。于成龍去世後,遺物僅為“綈袍一襲、靴帶二事,瓦甕中粗米數斛、鹽豉數器而已”,別無餘財,諡號“清瑞”。百姓感念其造福一方,販夫走卒都為之痛哭流涕。在他們身上,廉是能的底氣和動力,與能交相輝映。

廉,則己身正,亦能正人;廉,則無所畏懼,敢於迎難而上。北宋包拯一生廉潔公正、剛正不阿,行事英明果斷,老百姓譽之為“包青天”,成為清官的象徵。包拯曾經“權知開封府”,針對“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的積弊,對內嚴肅整頓吏治,減少訴訟中間環節,直接開門納狀,推動公正審理,避免暗箱操作、營私舞弊。面對京城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網,包拯不徇私情,執法嚴峻,在他治下,令行禁止,“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任務無一不難,卻無一不成,廉吏心底無私,坦坦蕩蕩,恰恰成為解決問題的最有效方法。

堅守清廉初心,方能行穩致遠,成就一番事業。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已過而立之年的胡林翼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這一年,他得到師友幫助,通過捐官再次踏上仕途,機會來之不易,而他的選擇卻令人大跌眼鏡。按照當時規定,捐官者有權“自擇善地”,可以去江南等膏腴之地,但胡林翼選擇去貴州!他坦然對友人解釋,“某初為政,此邦貧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風,而不致負良友厚意”。胡林翼後任湖北巡撫,運籌謀劃、嘔心瀝血,數年之間將“天下第一破爛之鄂”變成了“天下第一富強之省”,曾國藩多次盛讚其才勝己十倍。觀其初心,至真至誠、堅如磐石。

歷史充滿了教訓,不少名噪一時的“能吏”因為丟失清廉這塊“壓艙石”,最終落得個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下場。北宋丁謂才能出眾,過目成誦,“少以文稱”,時人譽之“文追韓柳,詩似杜甫”,棋琴書畫無所不精,在多個工作領域都頗有建樹。

真宗時期,丁謂歷任工、刑、兵部尚書,兩度拜相,封晉國公,為朝廷所倚重。但他後來私慾膨脹、無所不貪,蛻變為典型的“奸邪之臣”。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丁謂被罷官抄家後,搜出的財物不可勝數,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弟弟也全部被降黜。包拯曾任端州知府,端硯名滿天下,他在任上卻沒有帶走一方硯臺,相比之下,雲泥立判。能用於公,則興業強國;能專於私,則害己禍家。

良吏當自廉吏始,在百轉千回中堅守初心,在為國為民中施展抱負,人生至幸至樂。正如人稱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的王陽明所感嘆,“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博览」良吏当自廉吏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