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中的「毛吉額娘」——記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第二完全中學教師楊毛吉

在22年的教學生涯中,楊毛吉曾讓6名非親非故、很可能與大學無緣的孩子住到自己家裡,無償地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併成功地把他們送進大學校門。

——題記

学生心中的“毛吉额娘”——记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师杨毛吉

楊毛吉是一名普通的藏族中學教師,她用一言一行詮釋著“學高為師、德高為範”的師德精神,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什麼是教書育人,怎樣言傳身教、春風化雨。

《藏族教師楊毛吉為學生撐起第二個家》(《中國婦女報》)、《“楊毛吉:一顆丹心有大愛”》(《中國民族報》)、《“楊毛吉:用愛心澆灌每一位學生”》(《青海日報》)、《“楊毛吉:家裡為學生留房間”》(《西海都市報》)……楊毛吉的事蹟經多家媒體報道,產生廣泛影響,受到社會的一致好評。

她曾入選中央文明辦主辦的“中國好人榜”、被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授予“恆愛榜樣人物”榮譽稱號,先後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青海省三八紅旗手”稱號、獲得“中國網事感動青海”2014年度網絡人物評選“網絡人氣獎”,她還是“西寧市骨幹教師”“西寧市教學能手”“西寧市優秀班主任”“西寧市師德楷模”,也是青海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這位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第二完全中學44歲女教師楊毛吉,書寫了一位平凡女教師的不平凡。

“老師的家就是我的家”

楊毛吉工作已有22年時間,在這期間,6名學生曾長期住在她的家裡,楊毛吉無償地照顧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併成功地把他們送進大學校門。

1996年7月,剛剛從青海師專分配到大通縣朔北中學的楊毛吉,成了50多個農村孩子的班主任。她的學生劉蘭(化名),父母遠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牧區。為了不影響劉蘭的學業,楊毛吉讓她住進自己的單人宿舍裡,白天鼓勵她好好學習,晚上輔導她寫作業,倆人同睡一張床,同蓋一床被,直到劉蘭考入中專學校。22年後的今天,生活幸福、工作穩定的劉蘭一家仍像走孃家一樣和楊毛吉保持著母女般的往來。

2006年,楊毛吉在大通二中工作期間,注意到班裡的住校生王浩(化名)在寒冬臘月天還穿著薄薄的校服,校服下面只有一件千瘡百孔的破毛衣,腳上穿著露出腳趾的破球鞋。通過進一步瞭解,楊毛吉才知道,王浩家在農村,母親長期生病,家庭非常貧困。王浩連每週回家的5元錢車費都無力支付,一日三餐靠家裡人託班車司機帶下來的饃饃維持。雖然這個學生聰明好學,但就這種家庭情況,楊毛吉知道這個學生幾乎不可能完成學業。楊毛吉決定讓王浩住進自己家裡,她像照顧自己孩子一樣照顧王浩,鼓勵他走出大山,做一個有出息的人。王浩在她家一住就是三年,楊毛吉和丈夫為他洗衣做飯,買衣買鞋,還為他剛剛初中畢業的弟弟的前途出謀劃策,東奔西跑;王浩生病時,遠在山村裡的父母一無所知,楊毛吉一家卻在為他噓寒問暖、打針吃藥;高考的壓力有多重,王浩不識字的父母不清楚,楊毛吉一家為他解壓鼓勁。2009年高考,王浩以大通縣文科第4名,青海省文科第72名的優異成績被中國政法大學錄取。進入大學學習的王浩在網上聊天時給楊毛吉說:“您不是媽媽,卻勝似媽媽,老師的家就是我的家”。

燕燕(化名)的父母遠在新疆打工。由於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燕燕性格越來越內向,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幾乎失去了讀書的信心。高三時,燕燕的父母找到楊老師,他們特別擔心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商量能不能讓女兒搬到楊老師家住。為了學生的一輩子,辛苦一年算得了什麼?楊毛吉答應了燕燕父母的要求。清晨,楊毛吉站在窗前,不斷攪動碗裡的早餐,讓冷風吹涼了,再去叫醒燕燕,只為燕燕多一點休息和學習時間。中午和晚上,楊毛吉緊張地趕回家中,在學生到家之前將熱騰騰的飯菜端上桌子。許多時候,楊毛吉洗好、疊好燕燕的衣服放到她的枕邊。遇到夜自習下課晚或下雨,楊毛吉就讓丈夫帶著傘到校門口去接。燕燕對楊毛吉說得最多的話是:“老師,您就像我親媽”。2010年高考,燕燕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北大學。

22年時間裡,總有一些像王浩、燕燕一樣的學生或一年、兩年、三年住在楊毛吉家。他們當中有遭遇家庭變故患有抑鬱症、時常有自殺念頭的學生小倩(化名);有體弱多病,又不能住校,每次錯過公交車,從家跑步到校的阿海(化名);還有因父母離異無家可歸,眼淚汪汪的馬文(化名)……如果沒有遇到楊毛吉,他們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樣子。多年來,楊毛吉家那間被她女兒命名為“學生公寓”的臥室從沒閒置過,6個學生一個接一個地從這裡走進大學校門。看著他們意氣風發地走向社會,楊毛吉由衷地驕傲和自豪,她覺得曾經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有人問楊毛吉:你後悔嗎?你還會繼續這麼做嗎? “怎麼會後悔?還有什麼事比成就一個人更有價值嗎?我是他們的老師,幫助他們是我的天職,我會一如既往、堅持下去。”說話時,她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

“成長比成功和成才更重要”

在學校教育工作中,楊毛吉不僅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看待,還非常注重創新方式,因材施教。

她的辦公桌里長期備有感冒藥、胃痛藥、創可貼、紅糖、衛生巾……她發現學生感冒,會提前晾好開水,課間拿藥端水到教室讓學生吃;她知道有許多學生來不及吃早餐就來上課,她會提前買好饃饃,課間拿給他們吃。有時她在家裡烙韭盒、炸油餅,帶到班裡給學生吃。

楊毛吉發明了“一條鞭法”考核法。每週一早晨,她把一張精心設計的班級比拼小組表粘貼在黑板旁邊,考核內容涉及學生考勤、作業收交、英語單詞聽寫、語文課文背誦、值日生情況、住校生衛生、文明禮貌等,週末進行大總結。這些措施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一條鞭法”考核法從高一堅持到高三後,學生尚守平說:“高一時老師說我們到高三會和別人不一樣,當時很不理解。現在我們真實地感覺到了。”如今,楊毛吉的“一條鞭法”被許多教師模仿。

楊毛吉的班級文化建設也與眾不同。比如,她把親手刺有“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嚐膽”“破釜沉舟”“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等勵志內容的十字繡掛在教室裡,鼓勵學生學習。她對學生說:“希望你們有臥薪嚐膽的耐心和恆心,有破釜沉舟的魄力;命運是掌握在你們自己手裡,人生都是拼出來的。”

楊毛吉聘請道德模範呂秉鳳、顧軍林為班級的名譽班主任,邀請他們走進學生課堂,用親身經歷為孩子們做勵志教育、感恩教育。

楊毛吉精心澆灌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呵護他們正在成長的稚嫩夢想,引導著他們每一個前進的腳步,關注他們個性的發展。她說:“教育要考慮學生的終身發展,要培養他們美好的人性和德性。成長比成功和成才更重要”。

這些做法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拓了學生視野。他們都很懂事、懂得心疼父母,敬愛老師。楊毛吉教出來的每一屆學生都與眾不同地優秀,著實讓其他家長和老師羨慕。

2016年3月,由於楊毛吉在德育方面突出的成績和取得的顯著成就,大通縣教育局決定成立“大通縣德育教育楊毛吉工作室”。工作室成立以來,在楊毛吉的引導下,全縣各校掀起了德育教育育人新模式探索、有效性主題班會模式探索、對問題學生“建檔立卡,精準育人”模式探索等探索高潮,逐漸形成了具有大通特色的德育教育模式。大通縣教育局包局長說:“楊毛吉老師是大通縣教育的一個里程碑”。

現在的楊毛吉,正帶領著22名優秀教師,在全縣建立了22個“楊毛吉工作室工作站”,把經過兩年探索得到的德育教育模式進一步推廣到全縣,乃至全省。

“有困難,找楊老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孩子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優越,思想也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順應時代發展和孩子們的思想變化,楊毛吉的教育方法也與時俱進。

楊毛吉的一名女學生亞男(化名),抽菸、喝酒、打架樣樣都不缺。亞男曾用“我的良心被狗吃了,咋了”回答她媽媽“你的良心呢”的怒吼;用“我可以隨時不當你的女兒,至於你,隨便”回答她媽媽“你是不是我女兒”的問話。亞男的家長說:“我們家雖然經濟條件可以,但無任何幸福可言,簡直是暗無天日”。一些教師也認為這樣的學生幾乎已經“無藥可救”。但在楊毛吉的班裡,在短短的一學期裡,亞男變成了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楊毛吉巧妙地運用和發揮了家校協同育人模式,使得奇蹟終於發生。面對開心愉悅、千恩萬謝的一家人,楊毛吉由衷的感嘆:“一個班主任拯救的不僅僅是一個問題學生,還有他(她)的親人和她的家庭。”

幾年來,楊毛吉一直堅持力所能及地扶危解困。發生車禍的學生張金學、車相俊,發生意外的學生張國玉,患有白血病的學生李靜等,都因為她的努力得到救助,轉危為安,重新回到了校園。大通縣甚至一度出現“有困難,找楊老師”的說法。

大通縣德育教育楊毛吉工作室裡掛滿錦旗,“病魔無情、人間有愛,奉獻愛心溫暖永存”“師情濃濃,愛心無限”“求學歲月遭苦難,老師媽媽哺育甜”……每一面錦旗後面都有一個感人的故事。

人們說:“進了楊老師的班,學生就不會和家長吵架了。”這句最樸實的話是對她最大的肯定。

“老師,遇到您是我人生莫大的財富”“老師,辛苦的您為我們拋撒汗水,我們懂得您為我們付出的許多”“老師,母親節快樂,你的兒女們在遠方思念著您,牽掛著您”……每當新年、春節、母親節、教師節,學生們總會給楊毛吉老師發來短信、微信、QQ消息,寫來信、寄來賀卡,她們在信中親切地稱她為“楊媽媽”“毛吉額娘”。

不願鬆開的手

做好一個教師的本職工作還不夠,楊毛吉要把更多的正能量傳播到人們身邊,把黨的好聲音傳進千家萬戶。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褒揚德育教育、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到省內各州、市、縣作德育教育、家庭美德等方面報告、宣講百餘場次。

楊毛吉不僅是青海省人大代表,還擔任青海省教育廳“師德巡講團”、青海省婦聯“巾幗向黨宣講團”、青海省婦聯“家庭教育講師團”、大通縣委宣傳部“百姓話廊”宣講團的宣講員,還是大通縣婦聯兼職副主席,“大通縣德育教育楊毛吉工作室”主持人。

她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在師德師風、學生品德培養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議;她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宣傳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她以自身所作所為,所思所悟宣傳師德精神,啟迪更多老師教書育人的思路;她結合生活實例為更多家庭指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她針對近年農村地區子女不孝敬老人、婆媳關係難處、夫妻關係緊張、父母不重視子女教育等現象,大力宣講“家和百事興”“反家庭暴力”等內容。根據不同聽眾的需求,楊毛吉撰寫專題報告17篇,她的《幸福老師》《楊毛吉班主任策略》《教師職責和教師素養》《做人民滿意的老師》《新時代家長的責任與擔當》《知恩重義 心懷感恩》《家和萬事興》《傳承好家教好家風,做新時代新公民》《如何做一個女人》《反家庭暴力》等報告深受廣大師生、家長、村民和社會各界的歡迎。

楊毛吉的專題講座影響了許多人,許多教師給她來發信息說:“您打開了我困惑已久的問題,我找到了自己的教學方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成為一名像您一樣合格的、受學生喜歡的人民教師”;聽過她宣講的農村婦女說:“我要以您為風向標,堅定地走下去”“我懂得了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聽過她家庭教育講座的家長說:“聽了楊老師的課,我深刻感受到了父母的教育對孩子是多麼重要”“父母的生活習慣和品德修養不僅僅是個人的事情,它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為了孩子,我會更加註重自我修養”。

聆聽楊毛吉宣講的聽眾,不論男女老少,都能聽得津津有味。宣講結束後,楊毛吉常常被聽眾包圍著諮詢、留電話、加微信,許多聽眾拉著她的手不願鬆開。

楊毛吉是大型公益活動“恆愛行動——百萬家庭親情一線牽” 向孤殘、留守、貧困兒童和新疆少數民族家庭兒童編織愛心毛衣活動的忠實實踐者。在學校擔任班主任工作和五、六個班的高中歷史課教學的她,工作任務重,沒時間為“恆愛行動”織毛衣,可她說:“只要有心,時間總會有的”。她不僅利用中午、晚上休息時間為貧困兒童織毛衣,還倡議學生家長利用空閒時間為貧困兒童獻一份愛心。2017年,她和學生家長(共有六個不同民族)參與此項活動,故事溫暖感人,楊毛吉被中國兒童基金會和恆源祥集團公司授予全國“恆愛榜樣人物”稱號。

新時代教師需要更多楊毛吉一樣內心陽光和充滿愛心、勇挑責任的老師,這樣的老師胸懷道德和智慧,是最美的老師;新時代需要更多楊毛吉一樣腳踏實地、熱愛教育和創新教育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注重德育、注重全面發展,才是教育的希望;新時代的社會需要楊毛吉一樣古道熱腸、助人為樂的老師,這樣的老師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們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更是傳播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