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甲子·徵文丨禹曉童:三院帶給我的那些「第一次」

甲子薪傳,積澱創新。2018年,正值北醫三院建院60週年,職工有話要說...

三院甲子·徵文丨禹曉童:三院帶給我的那些“第一次”

三院甲子·徵文丨禹曉童:三院帶給我的那些“第一次”

禹曉童,北醫三院中心實驗室技師

三院帶給我的那些“第一次”(北醫三院“親歷”系列徵文選登)

作為一名職場新人,我來到三院的時間剛剛兩年有餘,三院帶給我的新鮮感仍舊時常令我興奮、激動,那種作為三院人的驕傲與自豪總在心裡迴盪。回想起來,三院帶給我的幾個第一次都讓我印象深刻。

初次見面,我在心裡默默地說“請多關照”。

記憶裡那是2015年的冬天,頻繁奔波於各種筆試、面試的我,懷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三院中心實驗室面試。經過了科裡以及院裡的面試和筆試,我如願收到了體檢通知,並最終加入了三院大家庭。正式入職的那天,才算是我與三院結緣的開始,同時開啟了我們彼此陪伴、共同成長的漫長旅程。

踏進三院的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門急診大樓、五官科樓,她們靜靜地矗立在那兒,彷彿在告訴匆匆來往的人們,彆著急,有我在。望著樓頂“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幾個大字,我在心裡悄悄地說,今後的日子還請多多關照。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的我,算是三院的“外來戶”,對於北醫,對於三院我並不瞭解,隨後的入職培訓才是我們相互熟識的開始。聆聽院史,感嘆於三院迅猛的發展;聽受囑託,重擔在肩的責任感湧上心頭。三院敞開懷抱歡迎每一位新成員的加入,而我也在努力融入其中。初相識的我,感受到的是溫暖、包容,更是責任。

第一次參加運動會,便上演驚心動魄的“生死時速”。

2016年的金秋9月,三院運動會如期召開,這是我來院以來的第一個運動會。一大早我就趕往北醫操場外的指定集合地點,等待入場式的開始。運動會是全院各科室以及延慶、海淀院區都會參與的大型活動,從大家各具特點的穿著和精彩的入場式設計,就可以看出大家對於運動會的重視,以及通過運動會來展示科室文化、特色的殷切心情。

我也滿懷激動之心,期待著與同事們一起走過主席臺,高呼整齊劃一的口號,並在賽場上一展身手。但有些時候,意外的來臨總是讓人來不及思考。

就在前一個科室按順序走入操場的時候,站在我前邊的主任突然向後踉蹌了幾步,眼看就要摔倒,我一把扶住她,定睛一看,原來是站在最前面舉著科室牌子的同事突然倒地砸向了她。這位年輕的小夥子摔在地上,意識喪失,心臟驟停。那一瞬間,大家都慌了,不明白髮生了什麼,一大早還在和大家談笑聊天的同事突然就陷入了極其危急的狀況。我嚇壞了,腦子一片空白,隨後在同事的提醒下才緩過神來,匆忙跑進場內尋找急診科、麻醉科的大夫…...

不停心外按壓、人工呼吸,伴隨著同事短暫出現隨即又消失的自主心跳,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緊張與擔心。隨後這位暈倒的同事被救護車緊急拉到急診搶救室,守在搶救室外的我們,看著忙前忙後進進出出的醫務人員,倍感焦急;從運動會現場趕到急診室前來指導搶救的各個科室主任,以及職能處室的領導,甚至喬院長等等,都在關注著這樣一位普通三院人的狀況。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團結的力量,正是這股強大的力量最終幫助這位年輕的同事跑贏了這場“生死時速”。過硬的診療能力、充滿愛與關懷的三院文化,正是每一個三院人踏實工作、幸福生活的滋養源泉。

第一次幫助患者,堅定一顆“當嚮導”的心。

作為中心實驗室的一名技術人員,平時工作的活動範圍侷限在科室內,而很少到門診、病房等醫療區域。有一次到門診樓一層大廳取藥,遇到了一位上歲數的大爺。他操著濃重的外省口音問我,要到哪裡去取化驗單。仔細詢問過後得知,這位大爺要幫助活動不便的老伴取血液的檢查結果。

看著門診大廳排列整齊的自助機,我在心裡琢磨,用自助機就好了呀,再一看眼裡充滿期待的大爺,決定還是親自幫助他把結果取出來。我要來患者的就診卡,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告訴他今後可以這樣操作取結果。老兩口連聲向我道謝,隨後又回到診室去找大夫查看結果。

在平時的工作中,雖然去門診的機會不多,但我每次穿著白衣走在門診大廳,都會遇到患者詢問各種問題,比如如何在自助機上建卡、如何取預約號、怎麼用自助機繳費、某個門診在幾層等等。從前自己也不熟練自助機的各種操作,不清楚門診樓每一層分佈的診室,正是因為遇到了各種上前詢問的患者,才讓自己在實踐中學到了很多,也可以成為一名“志願嚮導”幫助到前來就診的患者。以這樣的方式參與到三院的醫療過程,也是一種快樂和幸福。

還有許多印象深刻的第一次在記憶裡翻滾,而在今後的日子裡,也將會出現更多的第一次讓我歡呼雀躍、難以忘懷。三院的過去我不曾參與,但將來一定有我的身影,伴隨三院一同成長,再創輝煌。

三院甲子·徵文丨禹曉童:三院帶給我的那些“第一次”

文 | 中心實驗室 禹曉童

院景攝 | 魏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