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作家、奇人秦俊(三)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大作家、奇人秦俊(三)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奇人秦俊(三)

跳 出 農 門

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留的。是金子就會發光!

雖說讀那麼多書,翻土地拉板車推水磨時用處不大,但有的場合就顯得秦俊格外能了。

那時村裡人吃飯常端著飯碗湊在樹蔭下,東家長西家短、七大姑八大姨地閒聊。隨著秦俊慢慢長大,這裡漸漸成了秦俊的主場。

大家喜歡聽他講故事,拍瞎話。一碗飯吃完,故事還沒結束,大人們不願他也來個且聽下回分解,就吆喝小孩子去給秦俊盛飯。

一次一個孩子端著熱飯碗,心裡惦記著故事發展,一不小心一個嘴啃泥,碗也爛了,飯也撒了,手也燙了,嘴唇也碰得血肉模糊,孩子他媽罵道:“瞧秦俊把你的魂都勾跑了!”

鄰居來了客人,也被迷住了,實在喜歡他,就想把侄女介紹給秦俊結這門親,結果年齡不合適,就想弟弟這麼能,哥哥肯定不會憨,那姑娘就成了他二嫂。秦俊為家裡立了一大功。

大隊支書李培振、大隊會計秦文漢也被他講的前朝往事給吸引了,看在眼裡,愛在心裡,不時請他寫個稿子什麼的。在他們兩個看來,這娃就是能,不吃商品糧實在是虧材料了。

剛好縣裡給他們公社分配了五個工農兵學員指標。要知道全公社共十六個大隊,競爭非常激烈。用當時的話說:“爭得打爛頭。”他們大隊不但推薦了秦俊,大隊支書和會計還使盡渾身解數、上竄下跳地為他遊說於公社幹部和兄弟大隊,結果公社讓每個大隊派去兩位貧農代表投票決定,秦俊得了個第一,被保送到內鄉師範中文大專班學習。

要知道,兩位大隊幹部連秦俊家一口熱水也沒喝,這麼賣力地為他幫忙,純粹是愛秦俊這位“才”人!兩位基層幹部為國家抓住了一隻潛力股!

在這次地方推薦大學生事件中,連秦俊也不知道自己竟然成了典型。當時有人懷疑公社不公平,走後門,搞關係,上告到省教委。鄧縣就以秦俊為例上報省教委以證清白。

鄧縣方面列出的推薦理由是:第一,秦俊家世世代代貧農,根紅苗正。第二,建國後,此大隊就沒出過大學生,應該推薦一位。第三,全公社農民代表投票時秦俊得票第一,是民主決定。

這樣,毫無任何背景、關係的秦俊靠自己的才華,引來伯樂的讚賞,贏得了人生的第一場競賽,成為當地躍出農門的第一匹千里馬!

躬耕隴畝的農民娃成了要吃商品糧的大學生了!鯉魚躍龍門了!本地頭條呀!

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

那個摔跤的孩子羨慕地說:“哥,那以後你都能刷牙了。”要知道,那時下田勞動的村民基本不刷牙,只有個別在外工作吃商品糧的人才吃完飯沒事了刷牙。頗受村民議論:“嘴裡有屎?刷啥子刷”。秦俊也真的名正言順地買來牙膏牙刷體驗一番,結果刷得滿口血沫子,把母親都差點嚇跳魂了。

秦俊給老秦家掙足了面子,十里八鄉都知道秦家出了個要吃商品糧的大學生。母親出門碰到的人,都老遠給她打招呼,誇她幾句;父親拿著旱菸袋,蹲在大樹下,一圈人圍著談他家爭氣的兒子。一家人在村裡的腰板挺得直直地。

1976年新學期開學時,秦俊背上母親給打的行李包,到大隊部給支書會計辭行,帶著大家的囑託,到內鄉師範報到。

國家每月給12.5元生活補助費,別人不夠吃,而秦俊還能省出二、三元,作為零用錢。回家一張車票1.4元,是個不小的數目。為節約4毛錢的路費,他和同學們假期返家時,總是從內鄉師範步行二十多里路到靈山部隊,從那裡花1元錢搭乘拉煤的軍車到鄧縣。再也不用父母負擔了!

大作家、奇人秦俊(三)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秦俊開啟了全新的生活。

青春作伴好讀書!學校的圖書館是他新的家園。在這裡,他猶如飢腸轆轆的人面對一桌饕餮盛宴。

轉眼兩年過去,畢業時通過考試,擇優分配,秦俊考了個全省第四名,被分到了鄭州市。

此時的秦俊面臨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

當時通過全國統一考試錄取的大學生成了天之驕子,時代寵兒。有人就質疑工農兵學員,說都是靠關係上的,沒本事。秦俊不服,心想一輩子都頂著工農兵大學生的帽子讓人搗脊樑骨,自己就感覺低人一等,況且自己並不比誰差,幹麼要讓人看不起,就想參加高考,看看自己水平到底如何,讓國家檢驗一下,用事實說話。

但那時有規定,應屆畢業的師範生不許報考,還有自己曾在鄉下當代課老師時,教的學生也參加高考,這萬一自己考不過學生多丟人,以後還咋在這裡混?於是悄悄地把名字由秦文相改為秦俊,報名參加了高考,並以超出開封師院38分的成績被錄取。

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上學,秦軍痛苦地糾結了一陣子。

他想繼續上大學。

但是,首先是公社不讓他走,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已經二十四歲了,村裡同齡夥伴有的孩子都有了,母親身患癌症,父親高血圧,還承包著生產隊裡的二畝地種著菸葉,每天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勞作,秦俊實在不想讓父母再帶病種地供他上學了!

可是,他又確實不忍放棄。

上,還是不上,這是個大難題!

此刻,母親,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擲地有聲道:“相娃、相娃,內師也是大學,但只是一箇中專,你這一次考上的是一個真正的大學,咱秦家,咱們村,從來沒出一個大學生。你儘管去上,我這病再拖個三兩年沒問題,你要是不去上學,那是因為我拖累了你,我今天就死給你看。”秦俊聽了母親的話,淚如泉湧,打上揹包到開封去了。

河南大學歷史系在全國名列前茅。他熱愛這個專業,熱愛這個學校的一切。在這裡,有淵博的教授,熱情的同學,巍峨的大禮堂,心儀的圖書館,還有一牆之隔的千年鐵塔……在這裡,秦俊揮灑青春,流淌的汗水匯成知識的海洋。

家貧,他不抱怨;相貌平平,他不自卑。他用勤奮強健了自己的臂膀,用知識墊起了自己的身高,為自己掙得了榮譽和尊嚴。

憶往昔崢嶸歲月,秦俊神采飛揚。只是四年也沒機會嚐嚐開封的灌湯包,成了他一大遺憾!

河南大學四年的修煉,鑄就了別樣的秦俊!

大作家、奇人秦俊(三)鄧州市白牛鎮走出的大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